問答
兩次硬剛呂布,兩次追殺關羽,兩次擊敗趙云,此人是誰?
2024/06/14

前言

什麼樣的人才配得上「猛將」的稱號?面對強大的敵人和極端的困境,他是否還能淡定從容、勇往直前?夏侯惇,正是三國時期最典型的鐵血猛將。

當他在滎陽城下用血淋淋的眼睛塞滿自己的嘴巴,冷靜地盯著敵人殺上前去時,所有人都為他的狠勁和膽量打從心底里驚嘆、敬畏。那麼,這位傳奇猛將到底經歷過怎樣的磨礪,才練就了這樣仿佛無堅不摧的鋼鐵般意志?

正義感爆棚的少年時代

公元171年,夏侯惇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他的父親夏侯奉,是當朝太尉掾屬。這樣的家世和生長環境,讓他從小就讀書識字,性情中也帶著幾分書生氣。10歲那年,夏侯惇的老師被一名流氓惡語相向辱罵。

這個長相英俊,性格耿直的少年聽說后大怒,當即動手教訓了那人。從各方面來看,這個舉動都很不合時宜。

一個未及弱冠的書生公子,竟敢在亂世中與人動手,這簡直是找死。然而,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夏侯惇作為少年的核心價值觀中,仁義是放在第一位的。不論對手強弱,只要見強凌弱、邪不壓正,他都會義無反顧地站出來,這正是少年夏侯惇最本真的一面。

報國志在心,從戎而出

184年,天下大亂。張角率領黃巾軍起義,東漢王朝岌岌可危。身在亂世,夏侯惇心系天下蒼生,毅然投筆從戎,時年僅14歲。他自幼受家庭熏陶,見多識廣,也清醒地意識到一個少年人想要在亂世中成大事,必須依附明主。

于是他選擇投奔當時實力強大、氣度不凡的曹操麾下,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在隨軍東征西戰中,夏侯惇勤勉好學,很快在曹營中嶄露頭角。同時在與各路英雄豪杰的交手中,也磨練起過人的武藝和膽識。

危機關頭鎮定沉著

20歲那年,夏侯惇已經是身經百戰的青年將領。這一年爆發的滎陽之戰,讓他走入了人生的第一個低谷。在與呂布大將高順交鋒時,夏侯惇被敵軍曹性射傷左眼。這本是常有的戰場事故,然而夏侯惇卻作出了一個令全軍為之動容的舉動——他用手拔出了那支射入眼窩的箭,隨之而出的,還有流血的眼球。

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喝道:「父母所賜,豈能棄之!」竟將那只鮮血淋淋的眼睛含在嘴里!如此淡然從容、視死如歸的態度,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敵軍見狀全都膽戰心驚,搞不清到底是誰瘋了。夏侯惇大喝一聲殺將上去,曹性應聲倒地;高順也無力再戰,只得退兵。此戰雖告負,卻在軍中立下了夏侯惇威武不屈的形象。人們贊嘆道,要是一個人都能在如此恐怖的場面保持鎮定,簡直就是鋼鐵做的!

五年后,這段故事有了全新的續篇。曹操親率大軍再戰呂布,夏侯惇沖鋒陷陣,直搗敵營。呂布麾下猛將張遼一見他獨眼龍般的相貌,立時認出是當年和高順大戰的夏侯惇。想起此人的狠勁,張遼立即掉頭就跑,士氣頓時土崩瓦解。最終,呂布兵敗被擒,高順也向夏侯惇投降。一場恩怨,就此了結。

視死如歸英勇無畏

在後來的濮陽之戰中,曹操為誘敵離城激戰呂布。雙方大將隔河相持,夏侯惇奉命掩護撤軍。他浴血奮戰數十回合,終因傷重不支,呂布一馬當先追殺上來。此時四周己無援軍,形勢萬分危急。

然而讓人驚嘆的是,夏侯惇仍然鎮定自若、悍不畏死。正待呂布來個了斷時,突如其來的大雨打亂了戰局,曹軍得以全身而退。從描述中不難看出,生死關頭的夏侯惇絲毫沒有懼意,只想鏖戰到底,與強敵同歸于盡。如此視死如歸的氣概和膽略,令他在三國猛將中獨樹一幟。

五年后再度爆發的下邳之戰,夏侯惇又遭遇了另一匹武藝高強的猛虎——關羽。為救援被圍困的劉備軍,關羽護送妻兒東渡長江,卻在半路遇到夏侯惇。妻兒安危關乎存亡,關羽奮戰數十回合仍寸步難行。

而夏侯惇也異常興奮,大殺特殺就是不放過關羽。然而天無絕人之路,最后關羽在曹軍指揮使的暗示下,才得以脫逃。可見此戰過后,關羽對夏侯惇的印象定然留下了深刻的陰影。因為那種完全不顧一切、視死如歸的架勢,就像整個人都被血紅了眼。

鑄就傳奇光輝詩篇

公元220年,魏國建立。年僅49歲的夏侯惇,功勛卓著,正式被封為開府大將軍。盡管他早已失去了右眼,臉上也留有猙獰的傷疤,但那仿佛鑄鐵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品質,更是他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一生中,他曾與呂布、關羽、趙云這樣的一流猛將交過手。

雖輸多贏少,但他從未退縮,更增加磨難越發志得意滿、臨危不懼。正因為有他這樣悍不畏死的先鋒,魏國的戰線才能屢屢突破重圍、在危機關頭化險為夷。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夏侯惇的傳奇一生,就不會有那段華麗悲壯的三國詩篇!

結語

夏侯惇,作為羅貫中筆下的虛構人物,他的一生可謂勇猛至極,與眾多叱咤風云的豪杰交手,雖未獲大勝,卻能全身而退,更以拔矢啖睛的英勇場面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

在這個虛構的三國故事中,夏侯惇的形象如同一顆璀璨的明星,散發出令人矚目的光芒。他的勇猛無畏,與其他英雄激戰數次,雖未能取得大勝,但始終屹立不倒,彰顯了一種不服輸的亮劍精神。

尤為令人振奮的是,夏侯惇在故事中的一幕「拔矢啖睛」的場景。在戰場上,他為了保護同袍,不惜自傷,用手掐熄了自己的一只眼睛,更是在面對敵人的弓箭時,毫不畏懼地用嘴啃斷箭桿,憑著堅韌的毅力完成了這一震撼人心的壯舉。

雖然這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夏侯惇所展現出的熱血沸騰的亮劍精神,卻讓人深感敬佩。面對困境,他始終秉持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信念,展現了一名真正英勇無畏的戰士的風采。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