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順治問和尚:大清能傳幾代?和尚說了14個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2024/08/06

早在公元一世紀佛教便已傳入中國,隨著十幾個世紀的發展,佛教徹底在中國扎根下來,到了清朝時期,不僅百姓大量信佛,就連皇宮貴族甚至皇帝也不例外。

有一次順治皇帝問高僧大清能傳幾代,高僧只回答了十四個字。清朝歷代皇帝都沒能弄明白這十四個字的含義,直到清朝即將滅亡時,最后一個皇帝才領悟出來。那麼這十四個字到底是什麼字?讓我們帶著疑問在文章當中尋找答案吧。

順治皇帝與佛結緣

很多人總會誤以為清朝第一屆皇帝是皇太極,雖然皇太極在建立大清王朝上功不可沒,但他并沒有做皇帝的命,在擊敗明朝過后,準備入關之時便因病去世。皇太極的死,掀起了一股皇位之爭,最終多爾袞成功上位,但他并非親自做皇帝,而是通過傀偶皇帝順治來管理國家大事。

因此,順治皇帝表面上是清朝第一位皇帝,但他一開始并沒有實權,只是皇權斗爭的產物。好在順治皇帝繼位時年幼,并未懂得權為何物,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順治見識增多,對于多爾袞也逐漸心生不滿,只是朝中勢力大多集中在多爾袞手中,他雖不滿可也無可奈何。

于是順治皇帝便把內心中的不得志,寄托于佛學之上。據史料記載,順治皇帝經常出入寺廟燒香拜佛,他還重用得道高僧,玉林通琇禪師便是其中之一。

多爾袞去世之后,十四歲的順治皇帝終于親政,大權獨攬的他,傾心佛教,成為佛教信徒,經常凌駕海會寺,與禪師交流禪道,後來更是邀請禪師玉林通琇前往皇宮教授佛學,他以學生自稱,對玉林通琇十分尊敬。

由此,民間甚至傳出順治皇帝出家做和尚的傳言,不過這種傳言顯然并非屬實,順治皇帝乃一國之君,怎麼也不可能出家做和尚,就算他想,朝廷文武百官也定會阻攔。除了這個傳言,民間還流傳著順治皇帝與玉林通琇禪師討論清朝未來的故事。

智慧禪師玉林通琇

玉林通琇,江陰人,從小天資聰穎,學習能力遠超同齡人。在他十五歲那年,第一次接觸到《和尚語錄》時便對佛學癡迷,從此立志走上參禪學佛之路,四年之后,學有所成的他終于受到認可,成功在臨濟寺出家。

轉眼又過四年,玉林通琇在佛學造詣上越來越高,名氣自然也越來越大,順治十六年,他被朝廷征召前往萬普殿說法,那是他第一次與順治皇帝見面。另他沒想到的是,這次見面,是他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玉林通琇雖六根清凈,但仍屬肉體之身,身處紅塵之中,自然避免不了七情六欲,對于物質也仍然有一定需求。萬佛殿說法過程中,順治皇帝對于佛學理論十分認可,認為與內心有共鳴之處,于是次年便重賞玉林通琇禪師,還賜他「大覺普濟禪師」之稱,玉林通琇禪師也因此過上優越生活。

順治皇帝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懂之處,都會咨詢玉林通琇禪師,有一次,順治皇帝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大清能傳幾代?」,順治皇帝雖在位不久,但他也為清朝百姓做過不少實事,因此他也十分關心清朝的未來。

玉林通琇禪師思考一番過后,只回答了十四個字,這十四個字就是:「十位皇帝九帝囚,還有一位在幽州」。順治皇帝聽完,百思不得其解,他又繼續追問玉林通琇禪師,可禪師似乎不愿意正面回答,只是告訴他天機不可泄露。

在尊重玉林禪師的前提下,順治皇帝并未刨根問底,他余生都在思考這句話的含義,直到感染天花去世之前,也依舊一籌莫展,于是這句話便被他當成「家訓」傳了下來,歷代皇帝都曾思考過其中含義,可是就連開創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也對此束手無策。

時間如黃河流水,清朝皇帝一代代傳承,很快便來到清朝末年,就在他們認為這句話的含義將會隨著清朝的滅亡,永遠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時,末代皇帝溥儀終于想通其中道理。

溥儀的領悟

溥儀是道光皇帝的曾孫,也是清朝最后一代皇帝。辛亥革命爆發后,溥儀便被趕出皇宮,這宣告了長達三百多年的清朝統治時期徹底終結。從天堂到地獄,巨大反差讓溥儀感慨萬分,他不禁想起這句「家訓」,結合自己的人生,他終于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

「十位皇帝九帝囚」,說的是清朝從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開始,到溥儀結束,總共經歷十位皇帝,「九帝囚「則是指其中有九位皇帝,一輩子都待在皇宮之中,皇宮雖大,可他畢竟只是宮殿建筑,一輩子生活其中,給人的感覺,就仿佛囚禁犯人的牢房一般。

「還有一位在幽州」,這句話說的不正是自己嗎。「幽州」在古代指的就是如今位于北京市城區廣安門附近那塊區域,溥儀出宮后便搬到這里居住下來,自己就是那剩下的一位皇帝。

原來,智慧禪師玉林通琇并非浪得虛名,在順治皇帝問出那句問題的時候,他真心測算也真心回答,只是天機不可泄露,不敢用白話告知,以免引來天道責罰,招致殺身之禍,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作十四字真言,希望能以此警示清朝皇帝。只不過這一點上,他顯然失算了,直到清朝滅亡溥儀才明白這句話,已為時已晚。

結語

綜上所述,那十四個字,道出了清朝未來,玉林通琇禪師告知順治皇帝,估計是出于順治皇帝對他的禮遇之恩,想讓順治皇帝明白過后,早早布局,讓清朝能夠長治久安,也算是自己為順治皇帝做的一絲報答。

然而,命運不由人,歷代皇帝都沒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而且,或許即便清朝某位皇帝能夠醒悟過來,也不能改變歷史,因為真正的歷史,從玉林通琇禪師推算之時便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