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荷西已去世12年,為何三毛還要自縊?17年后遺書公布才知她的絕望
2024/05/22

1991年1月4日,台北士林區榮民總醫院的一位護士例行查看病房,當她推開病房的門,卻發現病人并未躺在床上。

護士心生疑惑,在病房中四處搜尋也沒有找到病人的身影,直到她推開了衛生間的門。

眼前的一幕讓她尖叫出聲,只見病人坐在馬桶上,雙手合十,一雙肉色的絲襪緊緊纏繞在她的脖子上,她的面色蒼白,顯然早已死去多時。

這個奇怪的自盡者,就是三毛。

身為享譽文學界的作家,三毛究竟為何用如此痛苦的方式了結自己的生命呢?

直到17年后,三毛好友將其遺書公布,大家才恍然大悟。

兩位改變三毛人生的老師

用一句話來總結三毛的少年時期,那就是被一個老師送入深淵,被另一個老師拯救。

三毛小學時候成績很優異,這得益于她與生俱來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無與倫比的好奇心。

她從小就和同齡的孩子不一樣,在同齡的孩子喜歡踢足球、捉迷藏的年紀,三毛卻喜歡四處撿破爛,因為她總能從垃圾中翻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好東西,她十分享受這種發現的樂趣。

同齡的孩子都喜歡窩在家里看電視,三毛卻喜歡獨自四處游玩,她喜歡去各種不同的地方看風景。

而她最常光顧的地方,是人人心懷恐懼的墓地。

她常常在某個午後來到四下無人的墓地,斜靠著墓碑讀書,因為她自己說,墓地是最讓人覺得最寧靜的地方。

這些不同尋常的習慣和愛好,加深了三毛身上與生俱來的孤獨感。

三毛童年的這份寧靜與祥和,從她進入中學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進入國中之后,課業越來越忙,三毛原本的愛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她的數學成績急轉直下,甚至多次考出了零分的成績,這讓數學老師十分討厭三毛。

而三毛唯一拿得出手的語文,卻因為她寫的作文受到了老師的當頭一棒。

那一次,三毛在題材為夢想的作文練習中寫道自己喜歡撿破爛,她希望以后長大了也可以四處流浪,撿其他地方的破爛。

難以理解的語文老師以為三毛只是在嘩眾取寵,于是她讓年幼的三毛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讀出這段文字來羞辱她,當三毛面帶喜悅的讀完了自己寫的作文之后,語文老師用調侃的口氣說:

「喜歡撿破爛現在就可以滾,何必要來學堂讀書!」

這件事讓三毛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而真正將三毛推入深淵的,是數學老師。

三毛的數學成績一直都很差,在父母的悉心開導下,三毛開始嘗試奮發圖強,努力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三毛的刻苦努力下,她的數學成績在一次考試中得了滿分。

可是數學老師并不相信這個一直「吊兒郎當」的學生能用這麼短的時間考到一百分,她認為三毛一定是作弊了。

于是數學老師當眾給了三毛出了一張新的卷子,卷子上都是根本沒有學過的內容,三毛自然是一道都不會,最后還是考了零分。

數學老師覺得還不過癮,她就用毛筆在三毛的臉上畫上了兩個大大的零蛋,要求三毛帶著這份屈辱在走廊上走幾圈再回來。

這件事徹底摧毀了年幼的三毛心中對學校的依戀,還讓她得上了自閉癥。

從這一天開始,三毛再也不敢去學校,每天都把自己關在家里,哪里也不愿意去,任憑父母怎麼苦口婆心地勸她,也不愿意踏出家門一步。

不僅如此,只要聽到家中有誰提到了一句關于學校的話,她就連自己的房間也不愿意出。

她甚至還試圖自盡,她用小刀在自己的手腕上留下了一道猙獰可怖的傷痕,好在發現及時,她被搶救了回來。

這時的三毛,徹底地關閉了自己的內心。

好在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是一個開明的父親,她看到女兒如今的狀態,并沒有強迫三毛去上學,他想起女兒從小就愛看書,于是給三毛買了很多書,放在她的臥室。

于是三毛每天的日常就是讀書、吃飯、睡覺,除此之外什麼也不干。

父母對女兒的狀態感到非常擔憂,但也無可奈何。

這種情況隨著另一個老師走近三毛的生活,開始出現了轉機。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次,幾個孩子來三毛的家中玩耍,把自己關在臥室的三毛隔著門聽到這幾個孩子似乎在欣賞一幅描繪戰爭的畫,這引起了三毛的興趣。

那幾個孩子走了以后,三毛小心翼翼地問父母,自己能不能學油畫。

聽到這個要求的父母喜出望外,既然女兒有了學油畫的想法,就有了走出自閉、開始新生活的可能性。

三毛母親打聽到,那幅油畫的作者叫顧福生,是當地很有名的畫家。

顧福生聽到三毛母親描述的女兒的情況,心中充滿了同情,當即同意三毛來自己家里跟自己學油畫。

就這樣,很久沒有出過家門的三毛,再一次看到了屋外的陽光,呼吸到了屋外的空氣。

第一次見面,顧福生和三毛聊了很多,交談的過程中,顧福生很細心地避過了三毛休學的話題。

在三毛跳脫發散的思維中,顧福生意識到,這個孩子可能是一個天才,只是她不適合上學罷了。

隨著油畫學習的深入,顧福生漸漸發現,三毛似乎并沒有畫畫的天賦,因為三毛學了很久,連最入門的素描都掌握不了。

年少的三毛也發現了這一點,本就自卑的她越發地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于是她哭著向老師提出了離開。

顧福生沒有接茬,只是給三毛拿出了自己這些天精心搜集的雜志讓三毛閱讀,看她有沒有興趣。

這些雜志深深地吸引了三毛,顧福生嘗試引導她,雜志上這樣的文章,你也可以嘗試寫寫看。

這番引導徹底打開了三毛新世界的大門,從那時候起三毛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寫作,又在顧福生的幫助下,在雜志上發表了很多文章,也慢慢對外界打開了她封閉的心。

可以說,如果沒有顧福生,就沒有後來著作等身的三毛。

也正是顧福生的引導,讓三毛明白,喜歡流浪不是一件應該自卑的事情。

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三毛的人生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流浪,另一個是愛情。

如果把三毛的人生比作一輛車,流浪就是這輛車的輪胎,愛情則是這輛車的汽油。

長大后,三毛幾經輾轉,來到了西班牙讀書,并在這里認識了她一生的劫數——荷西。

他們的相識是從三毛18歲那年的圣誕節開始的,熱情的荷西向街坊鄰居們分發小禮品,祝愿大家圣誕快樂,遇見了亭亭玉立的三毛,從此一見鐘情。

三毛也很喜歡俊朗的荷西,兩人雖然沒有正式確立關系,但是他們之間的曖昧氛圍,周圍人都看得出來。

荷西經常翹課去找三毛,同學們看到這個男孩子天天都在門口等三毛下課,就開始了起哄,三毛羞澀地告訴他們,他只是我的表弟。

同學們看得出來,他們之間的關系明顯就不是姐弟的關系,但還是沒有人說破,後來每次荷西來等三毛下課,同學們都會起哄:

「表弟來咯!表弟來咯!」

那段時間三毛很快樂,她和荷西都沒有什麼錢,就一起打棒球、逛街,偶爾看看便宜的電影,雖然沒有奢侈的享受,但兩人也樂在其中。

終于,荷西鼓起勇氣向三毛表白了。

荷西說,自己一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能有一份平凡的工作,成立一個溫馨的家庭,而這個家庭中最好是三毛做太太。

最后他問三毛,自己要去服兵役,可不可以等自己六年,六年后自己一定來娶她,讓她做最幸福的女人。

三毛很喜歡荷西,但是她知道,時間會把一切海誓山盟都磨平,六年的時間太久了,畢竟誰也不確定六年后兩人還會不會重逢,即使重逢了,還有沒有如今的感情呢?

于是三毛懷著悲傷的心情拒絕了荷西。

很多年以后荷西回憶說,被拒絕的那個晚上自己一夜未眠,甚至多次想要自盡,可是一想到如果自盡了就再也見不到心愛的女孩了,他最終還是沒有動手。

荷西離開后,三毛也不是沒有遇到過合適的感情,在父母的介紹下,三毛認識了一位德國老師,這個比她大很多的男人事業有成,而且對三毛很好。

心里想著與荷西六年后重逢的三毛對這個老師很冷淡,可是他還是孜孜不倦地追求著三毛,就當三毛的內心開始動搖的時候,這個男人卻因為突發心臟病去世。

即使三毛并不是很喜歡對方,但這次生離死別還是對三毛打擊很大,那時候三毛就開始忍不住想,要是生離死別的對象是自己所愛的荷西,自己怕是要崩潰。

這時的三毛再一次想到了自盡,她吃下了幾乎一整瓶安眠藥,幸好被發現得及時,最終她還是活了下來。

這次自盡失敗的經歷,讓三毛萌生了定居撒哈拉沙漠的想法,因為那無邊的黃沙和血紅的殘陽,是三毛心中對自由最好的詮釋。

三毛是個放下一切,說走就走的人,她獨自一人背起了行囊,去往那無垠的沙海,等待荷西的回音。

六年時間一閃而過,三毛等到了荷西。

荷西知道三毛打算定居撒哈拉沙漠以后,毅然決然地放下了西班牙的一切,前往了撒哈拉沙漠和三毛結婚。

他們的婚禮,音樂聲是沙漠的風聲,證婚人是火紅的烈陽,禮堂是無垠的沙海,此時此刻,他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情侶。

荷西的身上帶著西班牙男人特有的浪漫和幼稚,每次他們出行荷西都玩得興高采烈,全然忘記了身后的妻子,在三毛做飯的時候他會偷偷走到三毛背后,然后把她一把抱起,放聲大笑,根本想不起來鍋里的菜已經糊了。

在撒哈拉沙漠的那段時間三毛寫了很多有名的作品,比如《沙漠中的飯店》、《結婚記》,而這些作品,幾乎全都是在寫自己和荷西的生活,而即使是《素人漁夫》、《白手起家》這樣的小說作品,也都是以他們的生活為原型創作的。

後來,喜歡流浪的他們又搬去了帕爾馬島,島上的日子樸素而悠長。

島上沒有外界的報紙,他們也不喜歡看電視,在這里生活的三毛與荷西,仿佛整個世界僅有他們兩個人。

他們每天晚上躺在沙灘上,看太陽慢慢落到海平面的另一邊,然后在溫柔的海風中盡情擁吻。

住在帕爾馬島的那段時間,三毛寫出了《逍遙七島游》、《溫柔的夜》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和荷西在一起的日子也是三毛一生最幸福的時光。

大概三毛的人生注定是一個悲劇,她擁有荷西的時候有多快樂,失去荷西之后就有多悲傷。

1979年在三毛驅車送父母回台灣的路上,她接到了通報荷西噩耗的消息。

身為潛水教練的荷西在潛水的過程中設備出現了故障,被發現的時候他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荷西的死,就仿佛上天和三毛開的一個玩笑,三毛見到荷西的遺體時撕心裂肺地哭喊著,她沖開人群的拉扯,抱住荷西的遺體,恨不得要融入他已經冰冷的身體里去。

荷西死后,三毛再一次想到了自盡,但是她的好友瓊瑤十分了解三毛,瓊瑤知道三毛可能會試圖自盡,于是她來到帕爾馬島,不斷地勸說三毛,并且陪伴她度過了最難熬的日子。

可是瓊瑤不知道的是,在荷西死后,三毛的心也已經死了。

這在她後來的很多作品中都有這樣的描寫。

她在《明月又天涯》中寫道:「也可能,在天氣晴朗,而又心境安穩的時候,我會坐飛機,去那個最后之島,買一把鮮花,在荷西長眠的地方坐一個靜靜的黃昏。」

尾聲:

荷西死后,三毛回到了台灣陪伴父母,時隔很久才在台灣出版了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滾滾紅塵》,文中風格大變,和過往文中的自由與浪漫,仿佛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最終,三毛還是于1991年1月4日在台北士林區榮民總醫院自盡了。

她用一條肉色的絲襪把自己吊死在了浴室,她臨死之前,做出了虔誠的雙手合十姿勢。

三毛的一生都在追逐的,除了自由與愛情,其實還有死亡。

年幼時她就喜歡獨自在墓地讀書,人生經歷中又經歷過多次自盡未遂,或許對于此刻的她來說,去往天國尋找荷西才是最好的歸宿吧。

而三毛自盡之前,到底在想什麼呢?

直到三毛死后17年,她生前的朋友眭澔平公布的三毛的遺書才揭曉了答案。

三毛的遺書內容很簡單,開篇就是:

「小熊(眭澔平的昵稱),我走了,這次是真的。」

而遺書中三毛講到了在以往和荷西一起旅行的途中想起的種種,最后又強調了一句:

「好,同志,我要走了。」

可見這次三毛自盡的意愿是多麼決絕。

這封遺書,就是三毛一生的寫照,三毛的一生,往復雜里說,是荒漠的風沙、海邊的圓月以及筆下的自由,往簡單里說,不過就是流浪與荷西罷了。

看來,三毛在自盡前,回憶了自己短暫而漫長的一生,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走向了死亡。

而她給這個世界留下的,是天馬行空的文學作品,更是一個去往遠方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