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驚心》可謂是一部經典的清朝宮廷劇,劇中女主角馬爾泰若曦,糾纏于康熙眾多皇子之間,在與雍正的相愛相恨中,帶著巨大遺憾離開了人世。人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雍正后宮是否真的有一位如若曦一樣的女子呢?或許是有的,她就是馬常在。
在人們印象中,雍正是一位沒有聲色犬馬之好的皇帝,一門心思放在治理國家方面,堪稱皇帝中的「勞模」。與父親康熙和兒子乾隆相比,雍正后宮妃嬪數量就少了許多,據相關統計,雍正后宮大概有三十位后妃,大多都是些位分低下的庶妃,嬪位以上的只有八人。
他們分別是孝敬憲皇后、孝圣憲皇后、敦肅皇貴妃、純懿皇貴妃、齊妃、謙妃、寧妃與懋嬪,除了謙妃與寧妃,其他六位都是雍正潛邸時期的妻妾。也就是說,在雍正朝后宮,如果你想要獲得一個靠前的名分,難度系數是非常高的。
畢竟像謙妃這樣的情況少之又少,謙妃劉氏是出自辛者庫的一名包衣女子,原本是選入宮的宮女,卻幸運地被雍正寵幸。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劉氏竟然在雍正去世的前兩年,為56歲的雍正生下了幼子弘曕,由此才被晉封為謙嬪,乾隆繼位后又被尊封為謙妃。
此外,雍正后宮還有一位新人的動向不太明朗,她就是安貴人。
安貴人是雍正朝選秀入宮的新人,一度非常得寵,曾經被晉升為妃,誰知雍正去世后,乾隆立刻將她降為貴人。猜測,安貴人有可能在雍正后期,與統攝六宮大權的熹貴妃起了沖突,乾隆是熹貴妃的兒子,安貴人的降位原因,可想而知。
歷任大清皇帝的后宮,總會出現一些宮女出身的妃子,她們被皇帝寵幸后,改變了自己與家族的命運,有些甚至還生下了大清天子,比如康熙后宮的德妃,乾隆后宮的令妃,她們便是宮女屆的成功人士。
那麼,這些宮女都是從哪里來的呢?
有兩個渠道:
第一是內務府的宮女選秀。清宮規定,凡是內務府上三旗的包衣女子,只要到了年齡(一般是13歲)就要參加宮女選秀,如果被選中的話,就要入宮服役。
第二是外地官員進貢的美女。從順治朝開始,一直延續到乾隆朝,江南地區的官員經常向朝廷進獻美女,這些美女并不是都要做妃子的,她們一般都是充任宮女,出類拔萃的才會被納為妃子。
雍正七年七月開始,在雍正的后宮檔案中,開始出現了一位馬答應,馬答應之前的身份極有可能是一名宮女,被雍正寵幸后才封了答應。史料沒有記載這位馬答應的家世,推測這位馬答應的出身應該是比較低的。
當時雍正后宮那些排位靠前的妃子,都已人老珠黃,只有像馬答應這樣的年輕女子,才能提起皇帝的興趣。事實也確實如此,在雍正七年到雍正八年這兩年,馬答應還是非常得寵的,以致于在雍正八年正月,她被晉升為馬常在。
然而,雍正八年卻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年份,首先,雍正的弟弟怡親王胤祥去世,其次,雍正與皇后(孝敬憲皇后)都生病了,尤其是雍正,他的病情十分嚴重,以致于都已經交待了后事。
幸運的是,雍正從死亡的邊緣走了一遭,又回來了,而他的皇后烏拉那拉氏卻在雍正九年去世了。到雍正九年秋天,雍正的病情逐漸好轉,但是皇后卻與世長辭了。
雍正康復后,似乎早已經將馬常在拋在了腦后,可憐的馬常在,僅僅得寵兩年便失寵了。
三年后,雍正駕崩于圓明園,由于馬常在沒有給雍正生下一男半女,因此乾隆便沒有對她進行尊封。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馬常在卻以另外一種方式,讓我們記住了她。
乾隆三十三年,守了30多年空房的馬常在病逝于壽康宮,按照慣例,馬常在的彩棺應該在殯宮停留一兩年,再葬入妃園寢。然而,誰知田村殯宮的相關官員,竟然把此事給忘記了,一直到乾隆四十年十月,發現馬常在還未下葬,于是立刻將此事上報。
乾隆知道此事后,雷霆大怒,并不是馬常在有多重要,是因為通過此事,乾隆能夠看到官員們的玩忽職守,懈怠懶惰,這是乾隆所不能容忍的。于是,乾隆下令嚴懲相關人等,并立刻將馬常在葬入了雍正的泰陵妃園寢。
歷史上,幾乎沒有人知道雍正后宮竟然有這樣一位常在,馬常在在雍正后宮只不過是個小人物,她僅得寵了兩年,也沒能為雍正生下兒女,因此沒有被人銘記。但她或許也不會想到,因自己的死,自己竟在史書中被多描繪了一筆,這究竟是幸事,還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