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大將馬超當年在潼關打得曹操丟盔棄甲,曹操當著許褚及眾將的面說道:「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曹操口中的小賊,其實指的正是馬超。而馬超也因潼關之戰而名動天下,曹操征戰天下數十年,被敵人打得割須棄袍,馬超算是第一個人。
只不過馬超雖然武力值爆表,但是他的頭腦卻讓人擔憂,不但沒有聯盟意識,就連主次都分不清楚,這也是為什麼馬超在投奔劉備之后,一直被劉備架空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不是馬超力挺劉備稱漢中王,估計漢中之戰劉備也不會讓馬超上戰場。
馬超雖然算得上是一方諸侯,但是他的人品、德行的確上不了台面。
不過在三國后期卻出現了一位綜合型將才,此人正面單挑趙云不敗,綜合實力不在魏延、王平之下,甚至要高出魏延、王平二人。此人擅長使用綠沉槍,武藝高強,稱他是小馬超一點也不為過!
單挑打平趙云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首先收復南安、安定二城,最后一城乃是天水城。為了盡快收復天水城,諸葛亮派遣趙云為大將,并且出發之前已經讓川中小將前去誆騙天水太守馬遵,意在騙取馬遵主動出城,由此一來趙云便可不費吹灰之力便拿下天水城。
然而讓趙云沒有料到的是,來到天水城下卻遭到了馬遵的嘲笑:「汝中吾姜伯約之計,尚然不知耶?」,隨后城下四面火光沖天,一員少年將軍,挺著綠沉槍躍馬而出,大笑道:「汝見天水姜伯約乎!」,不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堪稱小馬超的將才正是姜維。
趙云征戰天下數十年,哪有受過這種氣,昔日長坂坡七出七進,殺退曹操數十位猛將,雖然此時年過70,但武力值尚在。于是趙云挺槍躍馬大戰姜維,但是結果卻是: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啥意思?姜維跟趙云打得越來越激烈,也就是說趙云沒辦法快速解決掉姜維。
當時趙云心里暗自驚嘆:「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就這樣趙云所率領的兵馬沒有討到一點便宜,所幸的是張翼、高翔兩路援軍及時來救,趙云這才引敗兵而回!
姜維第一次跟名將趙云交手打成平手,當然在謀略方面姜維遠在趙云之上,也是此前姜維看破了諸葛亮所使的誘騙之計,這才有了後來的準備,如若不然天水城估計就會直接被趙云奪占了。
恐怕連趙云也沒有想到,日前剛剛斬殺韓瑛,韓瑤,韓瓊,韓琪四將,不料卻在天水碰到一位有真才實學的將才,以姜維當時的武藝稱他是小馬超一點不過分。
成諸葛亮關門弟子
卻說趙云回到陣營之中向諸葛亮稟報所遇之事,諸葛亮也驚嘆:「誰人竟識破吾計?」,隨后趙云細細道來,後來諸葛亮感嘆,此人真乃是將才也!隨后諸葛亮親自率兵去攻打天水,實時考察之后,諸葛亮發現姜維的確是將才。
原來姜維已經將天水的兵力一分為四,一路兵馬負責守城,一路兵馬負責守護糧道,一路兵馬作為伏兵。
在簡單的交手之后,諸葛亮決定收降姜維,并且派遣軍士專門去迎接姜維老母,諸葛亮之所以會迎接姜維老母,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收降姜維。諸葛亮此舉無異于切斷了姜維退路,試問敵軍派遣護衛隊去迎接姜維老母,曹魏領導會如何看待?肯定料定姜維已經投敵。
被逼無奈之下,姜維選擇投降諸葛亮,而諸葛亮也表現出十分的誠意,執維手曰:「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愿足矣。」,諸葛亮見到姜維,并且當即表明自己心意,姜維沒有多余的廢話,直接下跪拜謝。
畢竟諸葛亮愿意將生平所學盡數傳給姜維,換作任何人估計也都會感謝,如此一來至少會比別人少走20年的彎路,自此之后天水城被破,而姜維亦被諸葛亮收降,并且成為關門弟子。
成為川中大將軍
自公元228年姜維跟隨諸葛亮之后,便直接被提升為倉曹掾,并且加封當陽亭侯。公元230年,在短短兩年時間之后,姜維便再次升為護軍、征西將軍。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姜維主要負責斷后工作,在平定魏延之亂后,姜維被升為右監軍、封平襄侯。
《三國志·姜維傳》: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
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姜維開始不間斷的組織兵馬北伐曹魏,在公元253年費祎被刺身亡之后,姜維開始大量組織兵力北伐曹魏,并且此時的姜維已經盡得諸葛亮真傳,習得八陣圖、諸葛連弩,七懼、八恐等戰術,并且已經在蜀國有著不錯的身份、地位,已然發展成為蜀國大將軍。
公元254年,姜維率兵攻破河關、狄道、臨洮等城,并且將三縣百姓帶回川中,以補充川蜀人口。
在姜維擔任大將軍之后,發明了一種戰術專門用來對付曹魏兵眾,這個戰術叫「斂兵聚谷」,什麼意思呢?大概說的就是用大量兵力將敵人活生生耗死,這個戰略最大的消耗就是本身需要有強大的兵力支撐,如若不然很有可能被敵軍有機可趁!到最后不但沒有起到消滅敵人的作用,反而將自己的兵馬拖垮。
公元263年,姜維上表劉禪,希望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止曹魏兵馬偷襲。
從姜維的上表來看,顯然姜維已經得到諸葛亮真傳,在行軍打仗方面已經具備獨領三軍的能力,只不過姜維只有廖化、張翼、張嶷等將可用。
總體來說姜維率兵北伐十多次,與曹魏交戰,勝負參半,已經算是難能可貴,畢竟蜀、魏兩國實力相差太過懸殊,即使諸葛亮在世也不過如此。
整體來說,姜維生平算是對得起諸葛亮、更加對得住蜀國,在劍閣收到劉禪的投降敕令之后,姜維仍然想辦法策反鐘會,最終利用鐘會將鄧艾除去,這算是間接替劉禪出了口惡氣。只不過,姜維最終也死于亂軍之中。
自古道:「瀟瀟風雨劍門秋,伯約祠堂亙古留。生尚設謀誅鄧艾,死當為吏殺譙周。」,整體來看,姜維死得比魏延、關羽、馬超有意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