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秦始皇留下的爛尾工程,荒廢2000年,卻被聯合國評為「天下第一」
2024/04/29

前言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立下汗馬功勞,開創出蓋世的業績。他那崇尚宏大的氣度和對完美的追求,驅使他修建起一項項驚世駭俗的工程,其中便有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的阿房宮。

這座規模空前的宮殿,是秦始皇欲建成新朝政治文化中心的爛尾工程,雖未完工但依舊震懾千古,被聯合國譽為「天下第一宮」。本文擬以第三人稱的視角,追溯阿房宮的興建緣起、中止過程以及斷垣殘壁的驚鴻一瞥,講述這段波瀾壯闊的宮殿建造史詩。

一、咸陽胸襟狹隘,秦始皇心懷宏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終于統一了六國,自立為帝,是為秦始皇。他先后進行了文字、車軌、度量衡等統一,使六國溝通交流無障礙。他祭祀孔子,推崇儒術治國,又嚴刑峻法以圖強國。在政治上,他采取郡縣制,削弱諸侯權力。此舉加強了中央集權,使秦國國力蒸蒸日上。

在軍事上,秦始皇多次北擊匈奴,更是修筑長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雖然長城當時的軍事作用存疑,但如今已成為瑰麗的世界文化遺產。在對外關系上,他派遣使團遠至西域,擴大了秦國的影響力。

如此多的變法新政和進取創舉,使得秦朝的實力日漸強盛。秦始皇也將工作重心轉到國家建設上來,尤其注重奢華宮殿的修建,以滿足自身的享受。

當時的都城咸陽已不復使用,秦始皇便萌生遷都的想法。他效仿周文王和周武王在鎬京以東的豐鄙故土建都的先例,欲選擇咸陽附近重新規劃都城。公元前212年農歷正月,秦始皇親自勘定于咸陽西北15里的驪山下興建新宮殿,即后人所稱的阿房宮。

秦始皇此舉主要有兩個考量:一是咸陽城已不負他「治天下」的雄心壯志;二是他追求宏大氣勢,咸陽宮殿在他看來顯得擁擠狹小。選擇在咸陽附近另建新宮,可以避免遷都帶來的麻煩,又可以充分施展建筑抱負。

當時跟隨秦始皇視察選址的侍臣們無不對咸陽郊外優美宜人的環境贊不絕口。驪山森林茂密,四野繁花似錦,空氣清新怡人。一片綠水青山環抱著寬闊平原,正是規劃宮城的絕佳所在。

秦始皇立即下令修建新宮,要將這里打造成集政治、文化、宗教于一體的華麗宮殿群。按當時的設想,阿房宮共有兩大部分:前殿和上天台。前殿是正殿正房,上天台是秦始皇祭天的地方。

修建之初,工匠們便知難而退。阿房宮體量之大、工程之艱巨在當時可謂史無前例。但秦始皇不以為然,他向來崇尚「高遠」和「宏大」,對阿房宮的設計非常滿意,堅決要將它建成天下第一宮。

二、勞民傷財現阻力,秦始皇一意孤行

修建阿房宮需要動員大量人力物力。按照占地880畝的前殿台基,加上后宮、上林苑等附屬建筑,預計需要幾十萬民夫參與這項長達10年的修建工程。 為此,朝廷下達了抽調民工的命令。凡戶籍中有強壯青年男子的,一律派去修宮。于是,許多勞動力必不可少的家庭只能留下老弱婦孺,田地無人耕種,嚴重影響了秦朝的農業生產。

民夫們被迫離開家人,背井離鄉,日日夜夜在阿房宮工地辛勤勞作。他們白天在炎炎烈日下挖土取石,有時為趕工期還要通宵達旦地工作。為防范民變,工地戒備森嚴,想要逃跑的人將面臨鞭刑甚至死刑。殘酷的徭役讓許多民夫倒在血泊之中。

然而,這項龐大的宮殿工程并未因勞民傷財而停滯。在秦始皇的不懈驅使下,阿房宮以極快的速度從規劃階段進入了施工高峰。為源源不斷地供給建材和民工,朝廷不遺余力進行調配,絲毫不顧農業軍事上的損失。

許多大臣上書秦始皇,勸他停建阿房宮,把力量集中到根本性的國策上。但秦始皇不為所動,他認為阿房宮事關皇權象征,必須完成建造。于是不理會百姓疾苦,一意孤行地繼續這個巨大的工程。

在秦始皇的強力推動下,阿房宮的前殿主體在兩年時間內就基本竣工。工人們在驪山前的平原上造出了一個長1270米、寬423米的巨大矩形台基,這就是阿房宮前殿的中心平台。

四周聳立的高墻將前殿圍了起來,平台之上可以居住萬人之眾。東西兩側還建有寬闊的步道。這種坐落在高台之上的宮殿風格,充分彰顯了秦始皇「高視闊步」的氣派與雄心。

可是除了前殿主體,其他諸如后宮、上林苑等輔助性建筑并未開工,這與秦始皇設想中的「天下第一宮」相去甚遠。然而他還沉浸在前殿的驚世駭俗中,沒有意識到阿房宮已經日趨緊張的局面。

三、皇陵奪工,戰亂焚宮,空城一片死寂

公元前210年秋,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重不治,突然死去。他的幼子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秦二世面對的是一個瀕臨崩潰的帝國,各地賊寇蜂起,民變已成潮流。

秦始皇去世后,他的陵墓工程尚未完成,這讓秦二世心中忐忑。他害怕父親的鬼魂會詛咒自己,所以甫一繼位就下令從阿房宮工地抽調了三萬名民夫前去趕工陵園。

于是阿房宮在建了兩年后不得不停工達七個月之久。七月,秦始皇的陵墓終于完成,這批民工又重新回到宮殿工地。然而,此時離秦朝覆滅已不遠了。

同年9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隨后各地響應紛紛,燎原之勢讓秦二世措手不及。他的大臣們紛紛上書,力陳國家危急的局面,要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宮,集中力量平定叛亂。

然而秦二世已經不能自拔,他拒絕停建阿房宮,還殺了勸諫的丞相李斯。他一心只想完成父親的心愿,卻不知這已經與當務之急背道而馳。于是,阿房宮再次停工,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與農民軍作戰中去了。

公元前207年,劉邦軍進駐咸陽,秦朝滅亡。不久,咸陽宮城遭到起義軍的縱火和破壞,阿房宮的台基建筑也毀于一旦。曾經輝煌一時的宮殿焚燒后只剩下斷垣殘壁,終究成為秦朝未完成的夢想。

王朝更迭后,阿房宮廢墟荒無人煙,成為烏鴉出沒的故地。村民偶爾路過此處,都不禁唏噓感慨,惋惜這無比宏偉的皇宮就這樣煙消云散。現今遺跡上留有大火燒毀的痕跡,正是那場戰亂的見證。

四、千載滄桑,依稀瞻仰古風

盡管阿房宮沒有完工,但其規模之大、氣勢之雄渾依舊令后人嘆為觀止。西漢時,漢高祖劉邦為尊崇秦始皇,把阿房宮遺址周圍辟為上林苑,使其免受破壞。

此后歷史長河中,阿房宮遺址經歷了千錘百煉,滄海桑田。它曾多次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亦曾被開發為民田。但那高高在上的台基基礎依稀可見,銘刻著秦朝不朽的雄心。

上個世紀90年代,聯合國考察隊專程來到阿房宮遺址進行實地勘察,看到這種巨大夯土基址建筑的壯觀,不禁為之傾倒。于是聯合國正式確認,將阿房宮稱為「天下第一宮」。

如今,阿房宮舊觀重現,已經辟為景區對外開放。游客站在高大的台基上遠眺,依稀可感受到秦始皇當年「天下布武」的氣概。這座未完成的皇宮,恍如一段凝固的歷史,成為中華民族「大國工程」的縮影。

秦始皇那無法阻擋的修宮夢,雖歷盡滄桑仍挺拔屹立,與長城、陵墓遙相呼應。這些文化瑰寶傳世千古,成為中國文明的豐碑與象征,讓歷代兒女景仰,久久不能忘懷。

結語

建于公元前212年的阿房宮,是秦始皇崇尚「高遠」追求「大」的典型寫照。它體現了秦朝嶄新氣象的同時,也預示著這種激進變法的危與機。盡管阿房宮未能最終建成,但其規模之宏大、氣勢之雄渾,依然令后人震撼,被譽為「天下第一宮」。這段波瀾壯闊的建造史詩,成為中國宮殿建筑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