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清朝最憋屈的悲劇人物「清朝最憋屈的悲劇人物」:空有帝王之才,卻無帝王之命,一個「恭」字讓他一生為奴
2024/07/23

恭親王奕訢,原名愛新覺羅·奕訢,生于1833年,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豐皇帝的同胞弟弟。奕訢自幼聰明伶俐,才智出眾,深得父親道光皇帝的寵愛。然而,這一份寵愛並未使他走上皇位之路,反而在兄長咸豐繼位後,成為了權力鬥爭中的犧牲品。

道光皇帝駕崩後,奕訢的哥哥咸豐即位。儘管奕訢才華橫溢,但兄長對他的戒心極重,導致奕訢在咸豐年間始終無法施展抱負。這段時期,奕訢被迫遠離權力中心,過著閒散無聊的生活。然而,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咸豐皇帝在面對英法聯軍的威脅時,逃往熱河避暑山莊,留下奕訢獨自一人處理與列強的談判事宜。

奕訢在面對英法聯軍的強大壓力下,不得不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這使他背上了沉重的黑鍋。此後,咸豐皇帝在避暑山莊整日沉迷于酒色,不久便因過度放縱而駕崩。咸豐的獨生子載淳繼位,由于年幼,朝政由慈安慈禧兩位太后與八位顧命大臣共同執掌。

八位顧命大臣中以肅順為首,他們與慈禧太后之間的權力鬥爭日益激烈。慈禧為了鞏固自身勢力,秘密拉攏奕訢,最終在奕訢的協助下發動了**「辛酉政變」,成功奪權,奕訢也因此成為了大清朝的第十位鐵帽子王**。

在政變之後,奕訢被委以重任,開始主持國政,並推動洋務運動,努力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以期振興大清。這段時期,清王朝似乎出現了中興的跡象,史稱**「同治中興」**。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慈禧太后的權力欲望逐漸膨脹,對奕訢的打壓也日益加劇。

慈禧太后是一位極具權謀的女性,早在咸豐年間便開始參與政務,並逐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辛酉政變後,慈禧牢牢掌控朝政,奕訢的影響力日漸削弱。儘管奕訢在洋務運動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的地位始終受到慈禧的威脅與壓制。

奕訢是一位富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他深知清朝面臨的內憂外患,積極推動改革,試圖挽救這個風雨飄搖的帝國。然而,他的努力始終未能得到應有的肯定與支持。在後來的幾十年裡,奕訢逐漸從政壇隱退,成為一個被遺忘的閒人,直至1898年鬱鬱而終。

奕訢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波折,他曾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卻因權力鬥爭的陰謀而失去了一切;他曾努力振興大清,卻因為慈禧的打壓而無法實現理想。奕訢的悲劇命運,不僅是個人才能未能得到發揮的結果,更是清朝內部權力鬥爭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