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古代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高興?因為背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2024/04/29

前言

李思明是江南一個窮秀才的兒子,自小家境貧寒,居住在一個破舊的草屋里。爹爹靠著在村塾教書維持生計,媽媽則在家里勤勞地做針線活,艱難地養育著李思明。李思明從小就十分聰明,有著過人的悟性。

每當村里有人施舍幾本舊書,他就欣喜若狂,日夜鉆研,直到將書背得滾瓜爛熟。李思明還經常纏著村塾的孩子們討要抄舊的習字稿,以及村民扔掉的舊稿紙,靠著燈火夜讀,練就了一手好字。

童年時期的苦讀生涯

7歲起,李思明就跟隨父親讀書識字。父親見他如此用功,便盡己所能,教授他認字識文。李思明懂事早,能夠靜心聽父親講解《孟子》、《論語》等典籍。有時父親忙著教課沒有時間,他還會一個人在屋里獨自閱讀,遇到不懂的字句,就反復琢磨,直到全然明白其中的含義。

到10歲時,李思明已經能夠背誦幾部典籍,并能寫出沒大沒小的文章。李父非常欣慰,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品學兼優,由衷地感到驕傲。他把自己積累的一身學識都盡力傳授給了李思明,希望兒子有朝一日可以改變這個家的命運。

李思明日復一日地苦讀,即使放學后,也會端坐在燭光下繼續看書。每當其他孩子在村里嬉戲打鬧時,他總是埋頭苦讀,甚至熬過許多個通宵。李思明知道,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難得,必須努力學習,以備科舉那天。

他常想象著未來乘坐花轎的場景,這讓他在短暫的玩耍時間后,更加努力地鉆研書本。李思明還會在晚自習時,裝作在殿試場上應試的樣子,認真寫出文章。他堅信,勤奮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法門。

少年挑戰鄉試的汗水與淚水

15歲那年,李思明終于來到縣城,第一次參加鄉試。這對他來說是人生的第一個大考驗。父親在出發前對他寄予厚望,母親也用積蓄為他準備了考試的路費。離開家鄉來到這里,一切對李思明來說都是那麼陌生和新鮮。

他在一家簡陋的旅店住下,開始熟悉鄉試的規矩。李思明還聽說了很多城里讀書人的傳說,他們都擁有豐富的藏書,而自己不過是一介窮書生。這讓李思明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敗這些人。

考試前一晚,李思明整理好筆墨紙硯,在房里反復演練文章開頭。他提前背誦了所有科目的內容,生怕臨時緊張時忘記章句。就這樣捱過了不眠的一夜,第二天拂曉,李思明來到鄉試的考場。

他提著筆墨,尋找自己的座位,看著窗外透進來的晨光,內心激動而緊張。在看到那張空白的答卷時,他興奮又忐忑,生怕自己在緊張中記混了知識點。待考官宣布開始,他深吸一口氣,端起筆,一氣呵成地將這些日以繼夜所學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寫就了一篇通順流暢的好文章。

出試結果那天,李思明早早來到縣衙門口張貼榜單的地方等著,生怕一不小心就錯過了自己的名字。他焦慮地在人群中穿梭,等到最后一張榜單張貼出來,他終于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排在了數十人之后,果然如愿以償地鄉試中了。

李思明激動地雙手合十,感謝上蒼,父親的期望沒有白費。作為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能夠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他感到無比欣喜與自豪。

這一刻,他終于證明了自己,并且向人生進軍了第一步。他知道,這只是踏出的第一步,前方的道路還很長,會試和殿試的準備必須從現在開始。

回鄉續寫未來抱負

中了鄉試后,李思明回到家中,父親欣喜之余也不忘告誡他不要驕傲自滿。李思明深知時間不多,殿試的門檻遠高于鄉試。

好在父親積累的藏書為他提供了莫大的幫助,加上自己勤奮好學的素質,李思明有信心可以在兩年內充分準備。白天,他會在村塾教課賺取盤纏,晚上則是與寫作燭光為伴,反復研讀古籍,學習優美格式的文章結構,提高自己的文采。

李思明常設身處在中舉高手的位置,思考他們會選擇什麼樣的經典例子,什麼樣的字詞安排,來彰顯自己的學識和文采。有時,他也會模仿一些已中舉人的文章格式,進行臨摹練習。

李思明還經常磨煉自己的寫作速度,因為會試考官同樣會注重速度。如此日復一日地訓練自己,他確信會試的時候一定能發揮出最佳水平。

在準備的間隙,李思明會思考殿試后的美好未來。他想象著終于當上了功名顯赫的大夫,能夠報答父母,娶一位好妻子,過上體面生活的場景。

這激勵他在枯燥的復習過程中也不放松,夙夜兼程。終于,在20歲那年,李思明如愿通過了會試,在萬千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得了舉人的 驕人資格,可以去京城參加決定命運的殿試。

殿試前的詳細準備

來到京城前,李思明第一次離開家鄉,激動之余也有些不舍。臨行前,父親再三叮囑他要謹記自我,保持本心。而母親也動情地擁抱他,讓他一定要保重自身,才是最重要的。

恰逢正月,李思明沿途見識到了北方的風土人情,增長了見識。但他知道,這場殿試關系到他一生的命運與前程。不能有絲毫懈怠與僥幸,必須全力以赴。

為了這次殿試,李思明提前一個月來到京城,熟悉這里的環境。他還四處打聽哪些考生最有可能與他爭奪前三甲,分析他們的長處和弱點。

李思明也會參加一些舉人們的文人雅集,旁側敲邊鼓地與他們討論學問,感受風向。在與這些舉人的切磋中,李思明深感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這讓他更加努力地復習。他堅信,戰勝這些人的唯一方式,就是比他們更用功更全面。

殿試前一天,李思明整理好筆墨紙硯,檢查每一樣細微之物是否完成,默默在心里復習各類題目的套路。他瀏覽書架上自己這些年的筆記與草稿,全數復習背誦。

今晚,他絕不睡覺,一定要全神貫注,以最佳的狀態應對明天的殿試。李思明在椅子上靜坐到天明,腦海中模擬著各種考題思考對策。

第二天拂曉,李思明整裝前來太和殿外,準備入場應試。這是實現夙愿的最終機會,他必須全力以赴。望著頭頂上金色的殿宇門楣,李思明深吸一口氣,整理好儀容與儀表,準備加入到競爭的隊伍中去。

中探花后榮華富貴的新人生

嘉靖三十五年的殿試,共有兩萬余人參加,競爭異常激烈。李思明在人群中尋找自己的座位,心跳加速。他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緊張,要沉著應對每個題目,發揮平日的真實水平。

殿試從早上開始,一直持續到黃昏。艱難的題目一個接一個,李思明全神貫注,一絲不茍地記述自己的文章。當考官高喊「卷起」時,他長舒一口氣,對自己的發揮很滿意。現在,只能等待一個月后的放榜那一刻了。

一個月后,宣布殿試結果的日子終于來臨。清晨,數以萬計的考生和民眾都涌向放榜處,希望一睹結果。李思明穿過人群,在榜單上忐忑地尋找自己的名字。當他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寫在第三甲探花的位置時,欣喜若狂,幾欲當場痛哭流涕。

他終于一舉中了探花,實現了從小到大勤勉學習的夙愿,證明了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這一刻,他淚流滿面,感謝父母的培養之恩、村塾先生的知遇之緣,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

原來,在封建時期,能夠在殿試中取得前三甲的成績,就意味著功成名就,飛黃騰達。其中,中了狀元固然最為光榮,但中了探花的考生,往往更受皇帝和達官貴人歡迎。

因為根據古代的不成文規定,探花不僅要有出色的才學,還必須長相俊朗、舉止優雅。李思明正是這樣一個兼具才華與姿容的少年才俊。

殿試放榜后,很快便有朝中顯貴們的家人前來提親,想將閨女許配給他。李思明經過仔細挑選,選定了一個富貴權門望族的千金小姐為妻。兩家歷經多番商議,終于敲定了親事。不久,李思明便被任命為一品官職,繼而步步高升,終成為一方貴胄。

結語

從一個窮苦書生,到終于當上令行禁止的朝中官員,李思明改變了自己和家族的命運。每每想起從前勤奮求學的歲月,以及父母對他的期望和支持,他都對科舉制度倍感謝意。也正因為有了這次殿試的機遇,他的人生才敞開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李思明時時感激著這場殿試帶來的巨大福分。

通過這次擴寫,加強了對李思明成長經歷和心理變化的描寫,使整個故事更加具體和豐滿,也增加了戲劇性,讓文章更引人入勝。請您檢查是否符合要求,需要再次修改的地方請指出,我會繼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