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文壇來說,三毛絕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她活得率性灑脫,為了尋找夢中的橄欖樹,到處流浪,把萬水千山走遍,成了滾滾紅塵中一位特立獨行的女子。
她與荷西的曠世之戀,美得令人心碎,讓無數讀者為之落淚。但兩人曾經的鄰居卻說,真實的他們沒有三毛筆下的那般恩愛,一切只是三毛一廂情愿的想法而已。
-1-
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三毛
三毛,原名陳懋平,她覺得「懋」字過于繁雜難寫,于是把中間復雜的「懋」字去掉,把名字簡化為「陳平」。三毛就是這樣一個灑脫隨性,追求簡單的人。
三毛上國中時,就對文學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她整日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耽誤了不少學業。一次,在數學課上,三毛沒能回答出老師的問題被罰站,老師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在三毛的臉蛋上畫了兩個零蛋,引起了同學們此起彼伏的笑聲。從那以后,三毛就出現了心理障礙,只能休學在家。
休學期間,三毛整天窩在家中讀書,鮮少與外界接觸,性格也變得有些自閉。父親始終沒有放棄三毛,還請來了名師顧福生教三毛畫畫。顧福生在和三毛的相處中,發掘了她的文學天賦,進而引導她走上了文學的道路。
三毛早期的作品就在這段時期誕生,她筆下的文字婉轉優美,又帶著朦朧的浪漫和淡淡的哀愁。她的作品發表后,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三毛也逐漸走出了自閉和迷茫……
21歲時,三毛帶著她的文章和繪畫作品敲開了大學的校門,在那里選修了她最喜愛的哲學,還遇見了她的初戀。
大學時期的愛情有著略帶青澀的美好,而三毛對待愛情卻是熱烈、敏感、情緒化,讓對方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感情也從一開始的美好,逐漸變得兩個人都倍感煎熬,最后以分手告終。
三毛為了治療情傷獨自去了西班牙,在那里遇見了一生摯愛——荷西。
-2-
三毛抵達西班牙馬德里后,全新的環境和面孔,讓她徹底解放了天性,不再壓抑自己。
她開始抽煙、喝酒、唱歌,聚會。三毛熱情奔放,隨性灑脫的個性,吸引了一大批追求者。她變成了花胡蝶一樣的女子,盡情享受著甜蜜的戀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在一個圣誕夜,三毛在朋友的聚會上,邂逅了年僅16歲的西班牙大男孩——荷西。那晚,三毛身穿淡黃色紗裙,用流利的英語朗讀著自己新寫的小詩,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喝彩。荷西被三毛身上獨特的氣質吸引了,情不自禁地為她心動。
自那天起,荷西經常逃課去找三毛,用最熱烈的口吻一遍遍地呼喚著三毛的名字。他還會在一個尋常的夜晚,突然出現在三毛的面前,告訴她自己兜里只有14塊錢,正好可以買兩張電影票……
有一天,荷西在馬德里的街頭,向三毛發出了深情的告白:「等我6年好嗎?我還有四年大學,和兩年兵役,六年后,我就娶你好嗎?」
那時的三毛并未預見到,這個大男孩有一天真的會迎娶自己。她只是笑著望著他,覺得荷西實在太年輕,還不清楚婚姻到底意味著什麼。所以三毛也沒有將他的這番表白放在心上。
後來,三毛回到了台灣,成為了台大哲學系的一名教師。在那里,她遇見了與她相談甚歡的德國教師,盡管他對三毛的愛沒有荷西那麼熱烈,但卻是一種成熟、體貼的愛,讓三毛覺得很安心。
兩人很快就談婚論嫁了,沒想到在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發,猝死在了三毛的懷里。三毛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巨大悲痛,選擇了服藥自盡,幸好家人及時發現,才把她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3-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
三毛為了治愈心中的傷痛,再次來到西班牙。她在那里重遇了荷西,幾年沒見,大男孩已經變成了滿臉大胡子的成熟男人。當荷西帶著三毛參觀他的房間時,三毛看到自己的照片竟然掛滿了整面墻……
三毛感動極了,對荷西說:「你還記得當初你說的6年之約嗎?如果我現在說嫁給你,會不會太晚了?」荷西聽到后十分激動,流著眼淚說:「天啊,一點都不晚,我真的太開心了……」
1973年,三毛和荷西一同前往撒哈拉沙漠。他們牽著手,漫步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荒涼、空曠、蒼茫、孤寂…… 而他們兩人此刻感受到的卻是一生一世,于是在撒哈拉沙漠舉辦了簡單的婚禮……
(三毛某次接受采訪的錄音↓↓↓)
,時長
10:43
沙漠的生活十分艱苦,三毛和荷西卻在撒哈拉度過了整整六年的時光,享受著如同神仙眷侶般的生活。這段時光也成為了三毛一生之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三毛曾說:以前的自己是個花胡蝶,在遇到荷西之后,以前一切情感的枝枝葉葉都不算了,我就變成這樣純潔的一個人,就是他的太太。
後來,他們離開了撒哈拉,前往加那利群島繼續他們的旅行。在這段時期,三毛寫下了《撒哈拉的故事》,她和荷西之間的神仙愛情也因此被世人所熟知和羨慕。
-4-
很多年后,有人追尋三毛和荷西的故事。從三毛鄰居的口中得知,「他們之間的愛情,根本沒有三毛筆下寫得那麼恩愛,這些都是三毛一廂情愿的想法。三毛和荷西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對夫妻,他們的生活狀態和其他夫妻并沒有什麼不同。
三毛對荷西也并非完全是喜歡和愛的,她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做飯、家務的小事向丈夫發脾氣,而荷西也并非書中描述的那樣溫柔,他有時也會斥責三毛。」
正因為這個鄰居的描述,讓很多人認為三毛是在「營銷」愛情,她和荷西的恩愛都是她虛構出來的。
但如果細讀過三毛的作品,不難發現,她所追求的恰恰是這種自然且簡單的愛情。就像她說的:「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三毛也說過:「真愛,就是能夠在對方面前毫無顧忌,無需緊張,無論是打嗝、放屁、挖耳朵、還是流鼻涕;真正愛你的人,就是那個能接受你不洗臉、不梳頭、不化妝的自然狀態的人。」
可見三毛追求的正是在對方面前毫無顧忌的愛情,而她和荷西的愛情不也正是如此嗎?他們并不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給予了對方,而是用最真實的自己跟對方相處。
三毛并沒有刻意去描繪她的愛情有多麼驚天動地,只是在撒哈拉那樣的地方,對她而言是平淡的[夫·妻·生·活],但讀者讀來總覺得浪漫唯美,震撼人心。
錢鍾書先生曾說:「經過長期苦旅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結交作朋友。朋友如此,伴侶就更需要這樣了!」
三毛和荷西在艱苦的撒哈拉沙漠共同生活了整整六年,如果沒有深厚的感情,如果不是真心相愛,他們早就離開了。
-5-
三毛和荷西愛情的結局,也是凄美到令人心碎,這恰恰證明了他們之間的愛情是真摯的,并非虛構的謊言。
1979年9月,荷西在一次潛水中意外溺水身亡。聽到這個消息的三毛,感覺整個世界都崩塌了。當荷西的尸體被打撈上來后,她守在他的身邊,緊緊地握著他的手說:「現在我有父母在,不能和你一起走,過幾年我再來赴你的約。」
三毛把荷西葬在了他們經常去散步的墓園,她說:「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 三毛的快樂和幸福都隨著荷西一起走了。
父母要把三毛帶回台灣,臨走前,三毛去墓園跟荷西告別:「我趴在地上哭著開始挖土,想再抱你一次,抱到我們一起爛成白骨吧!」
此后,三毛變了,她筆下的文字沒有了過去的快意、灑脫,每個字都透露著她滿心的哀傷,和欲說還休的絕望。
後來她遇見了跟她一樣失去伴侶,獨自住在邊塞的王洛賓,她本以為兩個同病相憐的人,可以互相治愈。但後來她才明白,這世上再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像荷西那樣愛自己,能夠治愈她心中所有的傷痕。
1990年,三毛在病床上,完成了《滾滾紅塵》電影劇本的創作 ,不久后便在醫院用絲襪終結了自己的生命。她只是提前去赴荷西赴的約了,她知道荷西在那邊已經等了自己太久太久。
如果再見面,三毛會歉意地看著荷西說:「你還記得當年之約嗎?我是不是來得太晚了。」 荷西一定熱淚盈眶地說:「一點都不晚,我真的太開心了……」
三毛對荷西的愛是真的,痛也是真的,三毛本就是個特立獨行的女子,對于世俗的那些東西,她從來都不曾在意,鄰居用自己的想法去衡量這個傳奇女子的愛情,明顯境界低了……
或許在世人眼中的撒哈拉是荒涼的,但三毛卻說:「雖然我住在沙漠里,但因為荷西在,我覺得這里繁花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