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連城訣》里的狄云慘不可言,丁典和凌霜華的愛情故事感人肺腑,生前未能同衾,死后共穴,也算是不幸中的圓滿。反派的刻畫,讓人牙根直癢,這些都是小說的特色,俟看完一遍之后,隔上一段時間,還有再行翻閱。《飛狐外傳》翻閱一半,便不想再看,硬著頭皮看完后,也不愿意再看第二遍。這是為何?
小說甚是精彩,唯獨里面的女主角袁紫衣讓人喜歡不起來。《碧血劍》里的夏青青愛使小性子,她卻有可愛的一面;《神雕俠侶》中的李莫愁,可謂是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但是她的人生遭遇,也能讓人共情,遇人不淑,致使性情大變;哪怕是《天龍八部》里的阿紫,也有真性情,并不是十惡不赦的小魔女。
然而《飛狐外傳》里的袁紫衣,她美過程靈素,為何讓人討厭呢?且看這二人的容貌,袁紫衣鳳眼櫻唇,姿形秀麗,容光照人。相比較之下,程靈素算不得美人,甚至面有菜色,身段瘦若幼女。從容貌判斷,袁紫衣占了先機,讓人「心神搖蕩,目眩神迷」,而程靈素容貌平平無奇,并無過人之處。讀者初讀之時,喜歡袁紫衣勝過程靈素,至少袁紫衣未行「厭人」之事時,還是令人喜歡的。讀到後來,發現程靈素更具傳統女性的風采,袁紫衣則是讓人討厭,那種厭惡,就像是吃了五谷輪回之所里的蛆蟲,著實是惡心至極。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實除了黑色之外,還有一種顏色,也可令人變「黑」,那就是紫色。惡紫之奪朱也!正是這樣。在古代,人們認為紫色是雜色,而紅色是正色。《天龍八部》里的阿紫,她名字里的紫,便是有這一層的意思。袁紫衣的紫,站在作者金庸的角度來看,她是出家之人,紫衣同僧服中的緇衣諧音,但是在我看來,她名字中的紫色,亦有「奪朱」之意。
從表面上來看,袁紫衣是正義之輩,但凡是正派之人,必定除暴安良,救人于水火。袁紫衣卻用正派的身份來行「惡事」,到底是替天行道,還是打家劫舍,這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她身為出家之人,貪、嗔、癡三毒盡占。且說話惡毒,絲毫不留情面,行事全由心主宰。九龍派的掌門人易吉,便曾遭到袁紫衣的戲耍。易吉趕赴京城,無非是去參加天下掌門人大會,練武之人,對于這樣的虛名還是很看重的。按理來說,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事。掌門人大會的目的和所謂的「招安」暫且不說,因為結果如何,易吉也料想不到。
袁紫衣卻口出惡毒之語,讓讀者討厭。易吉正要開船之時,卻聽袁紫衣說道:
不出百里便要桅斷舟覆,全船人等盡數死于非命。
倘若易吉是大奸大惡之徒殺了便是,何必詛咒全船之人慘遭橫禍。船上亦有無辜的人,他們的家里上有高堂,下有妻兒,試問他們又礙著袁紫衣什麼事了?竟這般讓人詛咒。等到事情落到袁紫衣的身上,她的說辭已然變了。鐘阿四一家慘死,全是鳳天南所為,此人是袁紫衣的生父,只因當年鳳天南對袁銀姑用強,這才生下袁紫衣。若是俠義之輩,恐怕鳳天南早已死于非命,自古以來,大義滅親者不在少數。鳳天南的種種惡行,袁紫衣豈能不知?她故意放走鳳天南,又放出狠話。
這個狠話自然是對胡斐說的,她說鳳天南晝宿夜行,離家逃亡,已經是怕了胡斐,既然怕了,又何必斬盡殺絕。在這對話之中,袁紫衣還說自己低聲下氣,又讓胡斐留三分余地。她所說的每一個字皆是惡心之語!難道易吉船上的人,就活該溺死于水中?他們只是平民,同鳳天南這樣的狡詐之徒相比,真可謂是行善積德的人。對于無辜的人,袁紫衣沒有留情面,更不會客客氣氣。她答應恩師饒鳳天南三次不假,但是這樣的放縱,顯然害死鐘阿四一家。
換言之,哪怕是十次、百次、千次……袁紫衣還是會放走鳳天南,在她的認知里,此人雖說奸污了自己的母親,但畢竟是生父。那麼他所做的事,哪怕有違俠義之道,袁紫衣也只會充耳不聞,視若無睹,任由鳳天南行惡。袁紫有兩套行事標準,一條是對自己和家人的,另一條是對外人的。家人犯錯,那就讓他犯好了,外人犯錯,定斬不饒。若是將九龍派的掌門人易吉歸為「邪派」,那麼劉鶴真呢?他行事光明磊落,不失為江湖好漢。他和袁紫衣比武之前,已經是約法三章,恰巧這三章對于袁紫衣而言就是狗屁。
為何袁紫衣理直氣壯?那是因為劉鶴真的武功并不及她。在那約法三章里有一條是選為掌門之后,不得趨炎附勢,單是這一條,就能看出劉鶴真是忠心之人。袁紫衣面對這樣的武林前輩,沒有給出尊重,反而是招不留情。武林人士的面子尤為重要,對于自己的門派榮辱,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結果「韋陀雙鶴」的大名到了袁紫衣的口中變成了「雙鴨」。這樣的如木塞胸之語,當真讓人極為不爽。讀者在讀到這里的時候,也為劉鶴真鳴不平。
袁紫衣是索取,程靈素是付出,且這種付出不要求回報。以程靈素的醫學造詣,她可以研制出讓人聽命于她,供她差遣的藥物來,但是她偏偏沒有這樣做。最后為了胡斐,還香消玉殞。讀者不愿意看第二遍,與程靈素死大有關聯。沒有袁紫衣的出現,胡斐和程靈素很有機會,盡管這個姑娘面帶菜色,但是她心地善良,讓人很是喜歡。袁紫衣先是隱瞞了自己出家人的身份,在撩撥完胡斐之后,又飄然而去。這樣的行事風格和作為,真是令讀者不悅。袁紫衣出場之時以實言相告,胡斐便不會情愫漸生,后面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
由此看來,袁紫衣凡心未泯,還是個俗人。既然是俗人,便免不了受凡塵之事的困擾。只是她這個俗人,有些不同尋常。她欲墜入紅塵,卻偏偏欲拒還迎。由里到外,皆是矛盾。她初入江湖,就應該揮劍斬情絲,不該用俗家的裝束來讓胡斐產生誤會。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袁紫衣由愛生憂怖,最后離開了愛,仍然是憂怖皆在,并未揮散。程靈素敢愛,敢于付出,凡事都為別人著想,這是袁紫衣和程靈素的差別。
在袁紫衣的身上,你能看到自私,看到功成名就,便不將人放在眼里,頗有小人得志之感。都說《碧血劍》里的夏青青惹人厭,我看她除了小性子,并沒有什麼惡行。還有人說馬春花放蕩,不守婦道,到底如何,我們不深談,她出手求胡斐,便不失俠義之舉。郭芙嬌生慣養,在大是非上,不會退后半步。經過這樣的對比,能看出袁紫衣實在是沒有亮點可言。
至于胡斐為何喜歡袁紫衣,還是那副皮囊在搗鬼,它促使胡斐喜歡上袁紫衣。畢竟容光照人和面有菜色相比,后者更像是螢蟲之光,前者則是日月光輝。就人品、膽色、智慧,螢蟲之光卻溫暖人間,這是程靈素勝過袁紫衣的地方。而她最后啜毒而死,到底是劇毒無藥可醫,還是失去愛情不想活在世間,答案是什麼?至少我是不知道的,而這中間,袁紫衣又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或者說程靈素的死和她有無關聯,我亦是不知的。但是在我的心里,程靈素的死多多少少都與袁紫衣有關系。我想破了腦袋,也沒有想通有的讀者為何會喜歡袁紫衣,討厭程靈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