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從正史三個片段來看,門神秦瓊與尉遲敬德,一直不在一個檔次上?
2024/05/06

#暑期創作大賽#秦瓊有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舊唐書·列傳第十八》與《新唐書·列傳第十四》語焉不詳:「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及平隱、巢,功拜左武衛大將軍,實封七百戶。」

與對秦瓊的模糊記載截然不同,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張公瑾等人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兩唐書都大書特書,就連程咬金在事發前給李世民的建議,也敘述得很詳細,就像后晉的劉昫、宋朝的宋祁、歐陽修就在旁邊聽著一樣。

兩唐書的主編們當然不能穿越到唐朝去聽程咬金跟李世民說了些什麼,他們編修史書,依據的就是唐朝各種實錄與檔案,而實錄是可以修改的,尤其是李世民,在修改史書方面很拿手,他是一定要說絕大多數文臣武將,在玄武門之變中都是支持自己的。像秦瓊程咬金那樣的開國公、上柱國要是跟著自己一起殺建成元吉,傳出去確實好說不好聽。

秦瓊比尉遲敬德能打,這是史書明確記載的事實,如果秦瓊和程咬金都去了玄武門,就輪不到尉遲敬德和張公瑾大顯身手了,但是這里面也有一個問題:作為李淵欽封的開國公,秦瓊和程咬金看見尉遲敬德提著滴血的長矛站在李淵面前,他們應該作何反應?

秦瓊和程咬金的勇悍,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均有記載,咱們今天把這兩本書都放在一邊,來看更謹慎的第三本,也就是司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編撰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這本不帶感情色彩和立場偏見的「流水賬」,可信度似乎更高一點。

《資治通鑒》記載的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無一字提到秦瓊與程咬金:「庚申,世民帥長孫無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門……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左右射元吉墜馬。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翊衛車騎將軍馮翊、馮立聞建成死,乃與副護軍薛萬徹、屈咥直府左車騎萬年謝叔方帥東宮、齊府精兵二千馳趣玄武門。張公謹多力,獨閉關以拒之,不得入。」

是李世民伏兵于玄武門搶先動手殺死了大哥四弟(李元霸的歷史原型李玄霸是老三),然后又殺了十個侄子,這種事情,受李淵厚恩的秦瓊和程咬金肯定做不來,而連男爵都不是的秦王府右二副護軍尉遲敬德曾差點被李淵下令斬殺,所以他怎麼幫李世民,心里都不會有負擔和愧疚。

按照唐高祖李淵武德年間的官制,享有特殊待遇的秦王世民和齊王元吉兩府各有左右護軍四,即各有八護軍,十六副護軍,尉遲敬德就是十六個副護軍之一,相當于秦王李世民保安大隊二中隊副中隊長,從四品下。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前的尉遲敬德,是從四品下、無爵位的「家將」,秦瓊程咬金跟尉遲敬德不是一個檔次——按照李淵定的規矩,開國公(秦為翼國公,程為宿國公,后被李世民改封為胡國公、盧國公)與郡王平級,都是從一品,李世民李元吉那樣的親王是正一品,李淵給秦瓊程咬金的食邑都是三千戶(見《唐六典·卷二·尚書吏部》)。

這樣看來,尉遲敬德在武德九年前與秦瓊程咬金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這是因為他們軍功戰績有著天壤之別:尉遲敬德只是秦王李世民的保鏢,秦瓊程咬金則是李淵調撥給秦王李世民的大將,打仗的時候,尉遲敬德只負責保護李世民,而秦瓊和程咬金、李世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賜姓李后為李世勣、李勣)則帶兵殲敵:「世民入武牢(虎牢關,為避李淵祖父李虎名諱,虎牢改名武牢,虎子改名馬桶),將驍騎五百,出武牢東二十余里,覘建德之營。緣道分留從騎,使李世勣、程知節、秦叔寶將之,伏于道旁,才余四騎,與之偕進。」

尉遲敬德單兵作戰能力有余,指揮能力不足,所以真正帶兵打仗的活兒,李世民還得交給有統兵經驗的瓦崗名將。

在消滅竇建德的決戰中,尉遲敬德似乎毫無表現:「世民帥史大奈(阿史那氏,原為突厥特勒)、程知節、秦叔寶、宇文歆(鮮卑族)等卷斾而入,出其陣后,張唐旗幟,建德將士顧見之,大潰,追奔三十里,斬首三千余級。」

在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之變前,秦瓊走到哪都是最受重視的人才,無論是隋朝的來護兒、張須陀,還是打著隋朝旗號的王世充,都對秦瓊是十分器重,在瓦崗軍中,能力挽狂瀾的大將,也僅秦瓊一人而已:「宇文化及度永濟渠,與李密戰于童山之下,自辰達酉,密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秦叔寶獨捍衛之,密由是獲免。叔寶復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

無論是在瓦崗軍還是唐軍中,秦瓊都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尉遲敬德之所以投降,那也是被秦瓊打得沒招兒了:「尉遲敬德、尋相將還澮州,秦王世民遣兵部尚書殷開山、總管(秦瓊時為馬軍總管,相當于騎兵司令)秦叔寶等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斬首二千余級。」

別說是宋金剛的部下尉遲敬德,就是瓦崗裨將出身的漢東王劉黑闥,雖然能擊敗李世勣、李藝(原名羅藝,跟徐世勣一樣賜姓),活捉薛萬鈞、薛萬徹,斬殺李玄通、羅士信,但是秦瓊一出手,他就只能敗逃了:「武德五年二月,劉黑闥引兵還攻洺水,癸亥,行至列人,秦王世民使秦叔寶邀擊破之。」

武德九年之前的尉遲敬德與秦瓊不在一個檔次上,貞觀元年到貞觀十二年,這兩人的畫像雖然已經作為門神掛在李世民的皇宮中,但兩人依然不在同一個檔次:要論爵位,兩人持平,但是「上柱國」的勛位,尉遲敬德到死都沒撈著——按照隋唐軍功制度,策勛十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十一轉為柱國,比從二品;十轉為上護軍,比正三品;九轉為護軍,比從三品。

秦漢和隋唐的軍功制度都比較公平,將軍的勛、爵都是按人頭報批,尉遲敬德不得上柱國勛位,就是人頭不夠數,在玄武門殺的李元吉,又不能寫上功勞簿。

玄武門之變后沒多久,尉遲敬德就因為跟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鬧別扭而被外放,而秦瓊則領著從一品公、正二品勛、正三品官的俸祿在京城「養病」——唐朝官員的俸祿制度也很好,多個頭銜就多一分土地錢糧,相當于現在的兼職兼薪,上柱國的三十五頃「永業田」,不但可以由子孫繼承,而且還不用上稅。

貞觀十二年秦瓊病逝,這時候就看出李世民對他的尊敬了:「太宗詔有司琢石為人馬立墓前,以旌戰功。」

熟悉唐朝禮儀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墓前立石人石馬,那是立有大功的皇族才可以享受的待遇。秦瓊雖然沒有賜姓封王,但死后已經享受了異姓王的葬儀。

玄武門之變前的官爵勛位、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薨逝后享受的待遇,從史料記載的這三件事來看,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后,秦瓊與尉遲敬德的人品,似乎都不在一個檔次上,后世提起門神,也是先稱叔寶后稱敬德。尉遲敬德唯一超過秦瓊的,就是輩分:尉遲敬德把孫女嫁給了秦瓊的兒子,算起來長了秦瓊一輩兒。

作為左右門神,秦叔寶與尉遲敬德并列,但我們只聽過關公戰秦瓊,卻沒有張飛打敬德,這就說明,在后世眼中,能與三國名將關羽并驅爭先的是秦瓊而非尉遲敬德。

咱們都是老百姓,可能不會理解李世民的帝王心術,在忠仆與義士之間,他有自己的考量,所以從史料來看,唐太宗李世民與尉遲敬德走得更近,對秦瓊卻有點敬而遠之的意思,這就給讀者諸君留下了兩個問題: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后一病十二年,到底是真病還是假病?坐在李世民的椅子上考評,尉遲敬德和秦瓊相比,哪一個更可用、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