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名需要走仕途之路,經過層層選拔后才能擁有一官半職。當時,考取功名利祿風行盛行。然而,憑借自己的學識登上官位的人,不一定全部都在官場的黑暗中保持頭腦清醒,有部分大臣因為明爭暗斗走向了歧途,不能被人稱之為清官。
值得一提的便是唐朝時期的宰相竇懷貞,他攀附權勢,四處巴結有地位之人,在唐中宗在位時,韋后執掌朝廷大事,此時的竇懷貞便有意巴結韋太后,使得唐中宗也看不下去了,為了侮辱他,將五十歲的乳母嫁給了他,成親當晚他居然興奮不已的叩謝唐中宗,這是什麼原因呢?
竇懷貞出身于名門望族,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時期的宰相,足以可見其家世顯赫。在父親的諄諄教導下,竇懷貞勤奮好學、刻苦讀書,在當地享有很好的名聲。他不像他的哥哥那般,整天綾羅綢緞,追求富貴奢華的生活。
他整日與書相伴,穿著樸素,不喜歡玩樂,以讀書為樂,儼然是一位有才智的少年郎,後來,他更是憑借自己父親的地位和自己的努力,去了清河縣當縣令。在當官的過程中,他清正廉潔,為百姓干實事、謀福利,深得當地人們的愛戴和喜愛,都覺著他是一位清官。
當時他的政績傳到了宰相狄仁杰的耳中,竇懷貞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建樹,使得狄仁杰也開始關注他的成長和發展。經過一系列的考察和觀察后,狄仁杰覺著竇懷貞為人處事、責任心等方面都很不錯,再加上竇懷貞又出身于名門之后,所以決定提拔他。
之后,在狄仁杰的幫助下,同時他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竇懷貞從七品縣令一躍成為越州的都督,而后又憑借自己的能力,成為了揚州大都督,官運如此的順利,他的仕途也是一帆風順的。短短幾年,他便地位顯赫,竇懷貞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著期待和夢想。
但是,已經到達人生頂峰的他,卻不甘于當前享有的一切,他更想要追求權力,追求更高的地位,但是由于他的官職已經足夠大,想要在短時間內繼續完成升職,還是有一定程度上的難度,所以他又想通過各種各樣的門路達到自己的目的。
由于當時雖然看似是唐中宗李顯的天下,但是把持權力的人卻是韋皇后,她也是一個極具有野心之人,想要效仿武則天,于是她四處聯系官員大臣,為自己所用。同樣,為了追求權力,竇懷貞開始不惜一切代價的去巴結韋皇后。
為了自己能夠加官進爵,他不管不顧,改自己的名字巴結韋后,在出席宴會上拍韋后的馬屁等,最終在韋后的幫助下,他在短時間內成為了三品大員。然而他的一系列舉動也引起了唐中宗李顯的不滿,打算羞辱竇懷貞。
于是,李顯表面上裝出非常關心他的樣子,詢問他的家庭情況。得知竇懷貞在原配妻子去世后,一直孑然一身。因此,唐中宗便心生一計,他想到自己的乳母五十多歲,沒有丈夫,于是便同竇懷貞說到「見你為朝廷如此勞心勞力,便賞賜你一個夫人」。
竇懷貞聽到李顯這樣說,心里暗喜,覺著既然是李顯賜婚,那麼不是官宦世家就是公主,于是非常開心的謝過唐中宗李顯的賜婚。不久之后,按照李顯的吩咐,太監們將一個穿著嫁衣的女子抬到了竇懷貞的府上。
按照古代人舉行婚禮的形式,快要出嫁的女子不能與男子見面,而且在新婚之時也要蒙著頭紗,所以竇懷貞根本沒見過眼前的這位女子,在婚禮儀式舉行完畢,新人送回房內后,竇懷貞小心翼翼的將女子的頭紗揭下。
揭開后,竇懷貞看著眼前的女子,并不是非常貌美的年輕女子,而是人老珠黃的婦人,使得他一時間有些恍惚,但是在得知此人是唐中宗李顯的乳母后,他開懷大笑,又叩頭謝恩,這讓很多人對他的舉動感到困惑,李顯本是想要侮辱他,但是他卻興奮不已。
然而他的下場卻是那樣的悲慘和凄涼。公元710年李隆基發動自己的人脈,將韋后等人一網打盡,當竇懷貞得知此消息后,他直接把自己的妻子殺死了,并且向李旦去請罪,表明自己的忠心,李旦在幾繼位后,為了穩定局面,只是將他貶去了地方做小官。
大部分可能覺著竇懷貞的仕途就此結束了,但是他憑借自己見風使舵的能力,依然在官場上作威作福。由于朝廷上分兩股勢力,一派是以李隆基為首,一派是太平公主為首,竇懷貞思慮許久,決定投奔太平公主,不久之后他就當上了宰相,位高權重。
雖然貴為宰相,但是他卻沒有一點治理國家的才能。隨意揮霍,大興土木建設,仰仗自己的權勢,隨意建造豪華的宮廷門殿,惹得群臣和百姓都怨聲載道,但是他卻一直堅持,并親自主持此項工程。
人生哪有總在頂峰的時候,何況其行為還是如此的過分。因此,最后他終究落下個自盡的下場。當太平公主決定效仿武則天時,被李隆基發現了她的陰謀,于是提前部署,一舉殲滅。
而竇懷貞由于和太平公主是一派,自然沒有逃過處罰。他選擇了逃亡,然而又處于極度恐慌之中,最后選擇了上吊自盡,結束了他的一生。而李隆基也并沒有讓他死后安寧,而是選擇更加殘忍的方式對待他的尸首和后人。
他的一生看似悲涼,但是也是自己走的。而縱觀這件事情的背后,其實反映的更多的則是當時的婚姻制度并不是平等的、自由的。每個人的命運都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思想傳統等方面有著很大的關系。
然而落后的觀念終究要被先進的文明時代所取代,現如今,我國倡導人人平等,講究婚姻自由,再也不會出現以前的賜婚或者包辦婚姻等。時代在進步,但是歷史留給后人的是教訓和經驗,讓更多的人體會到古代人們的生活不易,從而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