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西藏魔鬼城之謎 ,荒無人煙竟有神秘古城,專家:太嚇人了
2024/04/29

西藏阿里札達區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坐落著一座高原古城,它依山勢而建,總占地面積18萬平方公尺,別看現在這里只有一片廢墟,在幾百年前,這里曾是一個擁有著近七百年歷史的古老王國「古格」的首都。

古格王國舊址

01

夢幻王朝,黃金之鄉

古格,在歐洲有「黃金之鄉」的美名。在16世紀一本名為《西藏珍異記》的歐洲人寫的游記中,對古格王國如此描述到:

「古格有200個堡塞和村落,該地區的長度有3日行程的距離,在那里到處都可以發現金礦,到處都有人挖土,如果在那里鋪上一塊絹,那麼就會從中得到黃金……上天造就了這種土壤,以至于當在土中挖金時,敲打、煮沸和壓擠均徒勞無益,其體積都不會變小,而只能以火熔之。」

阿里,曾經是西藏有名的黃金產地,歐洲人的這段描述夸張有余,但很能說明問題。

古格王國遺址

說起古格王朝,如若不對西藏歷史感興趣,你可能只聽過它的名字,但要說起它的前身吐蕃王朝,你一定是知道的。

古格王國遺址紀念碑

古格王朝,正是吐蕃王朝解體后的繼承者之一。吐蕃王朝存在的時間并不長,只有短短兩百多年,在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之前,吐蕃就類似我們的奴隸社會時期,實際上是諸多小部落各自為政,分散定居的。

吐蕃王朝存在于中原唐朝時期

不得不說,松贊干布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君主,在松贊干布的統治下,吐蕃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連遠在歐洲的商人都將吐蕃視作了新的發家致富之地。

吐蕃作為一個新興王朝,它的制度建設并不完善,相比起中原王朝而言,它更多依靠君主的個人凝聚力來團結國內的各個勢力,這種弊端相當致命,在吐蕃王朝的中后期,主君的能力及個人影響力并不足以震懾群雄,因而當其國內矛盾逐漸顯現的時候,吐蕃王朝便迅速走向了分裂。

鎏金銅松贊干布像 明 首都博物館藏

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藏王朗達瑪遇刺身亡,此后,吐蕃各地軍閥紛紛擁兵自立稱雄,朗達瑪的曾孫吉德尼瑪袞連領地都被永丹一派奪了去。原本身世顯赫的王室繼承人之一,一下子成了落難王子,吉德尼瑪袞的處境可謂是相當凄慘。

古格王國都城遺址

就在吉德尼瑪袞走投無路之際,象雄土王之一的布讓王札西贊看上了他的血脈,這位部落首領不僅接納收留了吉德尼瑪袞,還將女兒卓薩廓瓊下嫁給吉德尼瑪袞,并把他扶上了自己這支部落首領的位置。

吉德尼瑪袞以此為基業,逐步把西藏西部都納入了自己的領地范圍,他的幼子德祖袞後來繼承象雄故地建立了古格王國。

古格王國遺址

古格王國的地理優勢非常明顯,位于被稱為阿里糧倉的象泉河谷區域,這里盛產黃金、白銀,又毗鄰印度,是古代西藏對外貿易(西藏與印度、中亞一帶)的重要樞紐之一,古格王國能夠延續六七百年,與此息息相關。

古格王國遺址地理位置

作為統治阿里地區六七百年的古格王朝,憑借著阿里的黃金資源,也確實過了很多年的舒坦日子。

與諸多古城遺址相比,古格王國遺址既不華美,也沒有多麼傳奇的故事背景,但它帶給人的震撼卻是最大的。

可以看到古格王國的建筑群依山勢而建

整個建筑群從河谷到山頂沿山勢而建,那些殘留下來的燦爛佛窟壁畫、莊嚴的佛像、蜂窩狀的窯洞和立體式的防御系統交錯在一起,讓人依稀可以感受到這座古城曾經的繁華和雄偉。

但那些殘破的洞窟、荒蕪的寺廟和一具具缺少頭顱的尸骨,又在告訴我們幾百年前這片大地上曾經經歷過慘烈的大屠殺。那一具具死不瞑目的枯骨,一度讓這座古城成了令人恐慌的魔鬼城和生命禁區。

02

魔鬼城,藏尸洞

古格王朝的覆滅是一件很突然、很慘烈的事情,入侵者在攻破王宮后,殺死了大量古格國民,并將他們的頭顱砍下、尸骨堆積在了一起。

哪怕已經時隔幾百年,時至今日藏尸洞里依然能聞到那股濃烈的臭味。

古格藏尸洞和壁葬女嬰尸骨

當地居民并不清楚這背后的真相,在他們口口相傳的故事中,有強盜殺人說,有敵對國家入侵說……但對于他們而言,相比起古格王國覆滅的原因,古格國民慘死這件事顯然更具有沖擊力,當地居民相信在古格遺址中,冤死者的靈魂并未散去,如果不小心陷入其中,便可能會被魔鬼影響,招來災禍。

久而久之,古格王國遺址便成了當地人相當忌諱的地方,以至于幾百年間,它都隱沒在高原之上,鮮為人知。

古格藏尸洞內景

打破寧靜的是一群追尋財富,喜歡探險的歐洲人。西方人如此熱衷于探索這個遺址,當然不僅僅是出于文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古格產黃金——古格人很有錢。

1906年秋冬之際,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帶著一支由77匹馬組成的探險隊,從阿里北部羌塘高原一路到達了印度。1912年,英國人麥克沃斯·楊探訪了古格遺址,并將自己的發現寫成了《到西藏西部的托林和札布讓的旅行》。

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

在諸多到訪古格遺址的探險家中,其中影響最深的是意大利考古學家朱塞佩·圖齊,他曾先后八次到訪西藏,收集整理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資料。

03

古格王朝的覆滅之謎

古格立國六百多年,歷經宋、元、明三朝,卻在350多年前離奇消失,只留下了72萬平方公尺的遺址。這個謎題隨著近幾十年考古發掘出的信息越來越多,答案也逐漸浮出了水面……

王國從立國之初便以佛教為國教,遺址上隨處可見的佛教壁畫、佛寺痕跡都告訴我,佛教在古格王國享受著非同一般的待遇。

古格壁畫

這種待遇既體現在僧侶超人一等的社會地位上,也體現在僧侶不用生產,便能通過信徒的供養獲得巨額財富上。

雖然古格王國吸取了吐蕃王朝政教合一滅亡的教訓,采取了政教分離的國策,但是當巨額社會財富集中到僧侶手上,且國民大多信奉佛教的前提下,這就不可避免地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政府的公信力帶來負面影響。

托林寺,藏傳佛教「后弘期」的發祥地。作為當時西藏宗教、文化中心的古格,也確立了其在藏傳佛教史上的神圣地位

國家的主要收入來自稅收,只有當貨幣和商品在市場上正常流通時,民眾和政府才能從中穩定獲利,但當社會財富通過供養的形式流通到僧侶手中后,長此以往,不但百姓會越來越窮,政府能得到的稅收也會越來越少。

經過六百多年的發展,王國的社會矛盾其實已經相當尖銳,一方面貧富差距過于懸殊;另一方面,僧侶日漸不甘心只在世俗擁有影響力,他們渴望在政治上也能獲得更多權力。這也是為何古格王赤·扎西查巴德,最終會和僧侶集團決裂的原因了。

古格壁畫

17世紀以來,古格王國內部王權和佛教的矛盾愈發尖銳,那些無法坐上王位的王室成員,企圖通過宗教的形式給君主施壓,好讓自己獲得更多政治上的便利。古格王赤·扎西查巴德有感于此,便想削弱佛教的影響力,他也想學埃及的埃赫那吞,搞一搞「宗教改革」。國王的行為招致了僧侶的不滿,他們聯合民眾向國王施壓,希望國王能回心轉意。

埃赫那吞像,這位君王曾經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強迫人們改掉對阿蒙神的信仰,只準信仰阿吞神,實質上也是一種政治手段

但這種行為更加讓國王意識到僧侶集團的威脅,古格王赤·扎西查巴德一怒之下便做出了一個極端的決定,他想下旨全部喇嘛還俗。

在一個舉國信奉佛教的國度,這樣的想法堪稱大膽,但他顯然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對手。在這個決定還未實施的時候,便被自己的親信泄露給了僧侶集團。

僧侶的藏族祈禱手輪特寫

古格王的弟弟正是僧侶集團的領袖之一,當他得知哥哥的計劃后十分憤怒,便寫信給鄰國拉達克的王,表示自己愿意做內應,支持他除掉自己的兄長。拉達克王聞訊后非常興奮,他本來就和古格王有矛盾,如今抓住機會后自然不肯放過,在古格王弟弟的里應外合下,拉達克王花了一個月時間便滅掉了存在近七百年的古格王國。

古格壁畫

04

結語

戰爭帶來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在古格亡國后不久,這片能容納數萬人生存的綠洲逐漸變成了如今這般寸草不生的荒涼模樣,原本繁華的古城終究沒逃過淪為廢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