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1898年,譚嗣同在刑場上受了30刀才被行刑,臨行刑前,他的妻子哭著喊道:「我想為你生個孩子!」
2024/06/06

1898年,譚嗣同在刑場上被活活砍了30刀才被處死,臨行刑前,他的妻子哭著喊道:「我想為你生個孩子!」而譚嗣同聽后,則是回答了什麼話,令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在湖南瀏陽的古老街道上,風塵仆仆的行人匆匆而過,陽光透過樹梢的縫隙,灑落在蜿蜒的小巷和斑駁的墻面上。在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譚嗣同的故事就此展開。

1865年,春風和煦的三月,譚嗣同出生于一個優越的家庭。他的父親,譚繼洵,是一位身居高位的官員。這樣的家庭背景,為他日后的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從小,譚嗣同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才華和學識在當地頗為出名。

10歲那年,譚嗣同進入了歐陽中鵠先生的門下。在這里,他接觸到了王夫之的愛國思想,這些思想深深地影響了他,成為了他後來行動的動力。12歲時,他遇到了維新派人士唐才常,從此,他的人生軌跡開始發生微妙的轉變。

與此同時,他還遇到了另一個對他一生至關重要的人——李閏。兩人同歲,從小就聊得非常投機。在家庭的安排下,兩人被定下了娃娃親。李閏的家庭同樣顯赫,她的父親是進士出身,擅長書法文化。她自幼便在父親的影響下接受良好教育,甚至進入了罕見的女子學校深造。

時間如梭,轉眼間來到了1883年。譚嗣同和李閏終于成婚。兩人的婚后生活平淡而和諧,李閏在很多方面都支持譚嗣同的想法和做法。他們的生活,看似平靜,卻在暗流涌動。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譚嗣同的維新思想,他最終走上了一條與朝廷對抗的道路。1898年,這位才華橫溢的維新派人士,最終因為其觀點和行動,被捕入獄,判處極刑。

那天,陽光明媚卻似乎無法驅散籠罩在刑場上的陰霾。刑場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沉重而緊張的氛圍。觀眾們聚集在周圍,他們的表情各異,有的人露出好奇的目光,有的則是滿臉的悲哀。

譚嗣同穿著簡單的囚衣,被押送至刑場中央。他的步伐堅定,面容平靜。雖然身處絕境,但他的氣質依舊不凡,仿佛一位落難的貴族。周圍的士兵神情冷漠,他們嚴陣以待,確保一切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

李閏則站在人群之中,雙眼直視著刑場,她的臉上寫滿了痛苦和不舍。當譚嗣同被帶到刑台上時,她突然掙脫人群,沖向刑台,哭喊著表達了她內心深處的渴望——為譚嗣同生下一個孩子,這是她對愛人最后的留戀。

場面一度陷入混亂。士兵們匆忙上前,將她攔截下來,但她的呼喊聲依舊清晰可聞。譚嗣同聽到她的聲音,轉過頭,目光穿過人群,定格在李閏的身上。他的臉上閃過一絲溫柔,嘴唇輕輕動了動,發出了那句沉穩而深情的話語。

譚嗣同的話語,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聽到了。他的聲音不大,但在寂靜的刑場上卻異常清晰。他的話語,雖然簡短,卻充滿了深沉的情感,好像是對李閏的最后安慰,也是對這個世界的最后留戀。

李閏聽到這話后,淚水更加洶涌。她的身體被士兵牢牢抓住,卻仍試圖掙扎著靠近刑台。她的哭泣聲在人群中格外刺耳,觸動了在場每個人的心。

隨后,刑場上的氣氛變得更加沉重。執行官舉起了手中的刀,陽光在刀身上反射出寒光。人群中傳來一陣低沉的嘆息聲,似乎預示著即將發生的悲劇。譚嗣同閉上了眼睛,嘴角似乎掛著一絲微笑,那是一種對即將到來的解脫的釋然。

隨著最后一刀落下,譚嗣同的生命戛然而止,他的身軀在殘酷的刑罰下終于靜止。李閏的哭泣聲在這一刻也戛然而止,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悲痛和無力。人群中的低語和嘆息聲此起彼伏,但對于李閏來說,這一切仿佛都已遠去,她的世界在那一刻失去了色彩。

然而,悲痛并沒有結束李閏的人生旅程。在接下來的歲月里,她用堅強和毅力書寫了自己的故事。1914年,李閏決定將自己的悲痛和對譚嗣同的懷念轉化為行動。她變賣了部分家產,在譚嗣同的老家瀏陽創辦了「瀏陽女子學校」,這所學校成為了她對譚嗣同理想的致敬,也是她對改革和進步的堅持。

李閏不僅注重學校的教育質量,還致力于邀請當時具有先進思想的教師來授課,致力于培養具有新思想的新式女性。在那個時代,女子的教育仍然受到許多限制和偏見,但李閏的這一行動,無疑是對傳統觀念的一次強有力的挑戰和改變。

除了在教育上的貢獻,李閏還將譚家的老宅改造成了客棧,既是為了紀念譚嗣同,也是為了解決學校的資金問題和幫助遠道而來的學生解決住宿問題。這個客棧不僅成為了瀏陽的一個標志性建筑,也成為了傳承譚嗣同精神的一個重要場所。

1925年,李閏在充滿挑戰和成就的生活后病逝。她的去世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作為對她的致敬,康有為和梁啟超兩位當時著名的思想家送來了一塊寫著「巾幗完人」四字的牌匾。這塊牌匾後來被懸掛在譚嗣同故居大廳,成為了對李閏一生貢獻的象征。

「巾幗完人」四字不僅代表了對李閏堅韌不拔、勇于改革的贊譽,也是對她一生獻身于教育事業、女性解放和家庭忠貞的最好詮釋。李閏和譚嗣同的故事,雖然充滿了悲劇色彩,但他們的精神和所做的貢獻,卻成為了后人學習和懷念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