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劉備一生最大失誤,就是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否則一統三國不是問題
2024/06/24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各自為政,戰亂不斷,在這個亂世中,有一些絕世高人,選擇隱居山林,超然物外,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崔鈞就是這種存在。

崔鈞的父親是東漢末年的大臣崔烈,崔家是當時的名門大戶,崔烈官至太尉之職,在朝中地位甚高。

崔鈞從小聰慧過人,博覽群書,學富五車,還頗有政治頭腦,他的見解常常讓人眼前一亮。

崔鈞的才能絲毫不輸當世的名相諸葛亮,他完全有資格和能力去經略天下大事,但他的性格卻格外低調,這與他無與倫比的才華南轅北轍。

他性格內斂,不喜言談,不愛交際,只喜歡安安靜靜地讀書。他還厭惡朝堂上的紛爭,看不慣權貴們的政治手段,討厭他們的勾心斗角,他內心深處,沒有太大的政治抱負。

崔烈希望兒子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但崔鈞的興趣卻并不在此,父子兩人理念格格不入,關系日益疏遠。

迫于家族壓力,崔鈞也曾試圖在朝中做官,但他發現官場的腐敗風氣實在令他窒息,最終,他還是決定隱居,不問世事,過與世無爭的生活。

崔鈞來到了江陵,找了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山里搭起茅屋,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每天,崔鈞種種瓜果,摘摘野菜,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如陶淵明般怡然自得。看著自家菜園里的蔬菜長勢喜人,崔鈞心里很是滿足。

這一年,江陵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劉備。劉備當年先追隨董卓,后又投奔劉表,可以說經歷了當時的許多重大事件。

此次,他來江陵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拜會隱居在此的諸葛亮,希望能請他出山一起共謀大業。

劉備拜訪諸葛亮的途中,偶遇了崔鈞,一番寒暄后,劉備得知崔鈞乃大戶人家崔烈之子,便主動邀請他共敘天下形勢,崔鈞素聞劉備是當世豪杰,樂得與他一席話,便欣然前往。

兩人在屋內圍爐煮茶,就這個亂世形勢暢所欲言,劉備滔滔不絕地說起自己的政治主張,表示要一統天下,實現大一統。

崔鈞聽后沉吟良久,對劉備說自己不關心權力爭奪,只想安穩度日,他勸劉備放下野心,順應天命,知足常樂。

劉備聽后黯然神傷,表示自己還需學習成長,通過這一番交流,劉備深深看重起崔鈞的見解。劉備認為崔鈞是難得的賢才,當即邀請他出山一同謀劃大業。

崔鈞理解劉備的良苦用心,但還是婉言謝絕了,劉備一再強調天下將亂,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想說服崔鈞出山相助,但崔鈞的決心很堅定。

崔鈞說自己志不在此,無意參與江湖紛爭,只想保全性命。

劉備一番勸說無果,只得作罷,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動了諸葛亮出山輔助自己,一起建立了蜀漢政權,但每每想到崔鈞的才華,劉備還是心有遺憾。

他時常想,如果當初能留下崔鈞協助自己,或許事業能更上一層樓,這是他一生的大遺憾,不過,世事難料,也許崔鈞并不會喜歡官場生活,還是選擇退隱深山。

崔鈞選擇隱居深山,避開紛爭,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劉備繼續奮斗,雖歷經坎坷,但最終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兩人選擇的道路不同,但都堂堂正正,找到了各自的人生意義。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