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李鴻章正在吃最愛的清蒸鱸魚,下屬慌張來報:日本有侵我國土的舉動!李鴻章不耐煩地擺擺手,繼續淡定吃魚;此時,一位家仆告訴李鴻章:慈禧太后的鸚鵡拉的屎顏色不對;李鴻章瞬間神色大變:啊!要出大事了。
這是《走向共和》的經典開篇:
風雨飄搖的晚清,件件都是要緊事,他照舊悠閑地吃魚,直到有人說,慈禧太后養的鸚鵡拉屎顏色不對,李鴻章才突然驚醒,一聲「啊」的絕妙設計,恰好是導演對專制集權社會的諷刺。
作為是中國近代史上爭議最大的人物之一,李鴻章在晚清政壇上活躍了幾十年,涉及鎮壓天國、平定捻軍、洋務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海戰、日俄戰爭等重要的歷史大事。
但不同于電視劇的是:現實中的李鴻章有能力,卻不受重用;這也導致李鴻章去給北洋水師籌錢,都得和李蓮英打招呼,但遇到大事發生的時候,慈禧就將李鴻章搬出來,讓他在各個列強之間進行斡旋和談判,這也使李鴻章的一生與「喪權辱國」聯系了起來。
1895年,李鴻章在日本馬關談判,返回下榻公館時,被一個日本極端分子刺殺,子彈打中了左臉;一時間世界上輿論大起。各種形式的壓迫,讓日本主動宣布停戰,以此表達自己和談的誠意。
但即便如此,日本仍在談判桌上獅子大開口,將賠款提至3億兩白銀,另有割地,駐軍,開設通商口岸,內河航運權等。
為此,李鴻章專門拍電報請慈禧定奪;在電報中,他申明自己的底線:如果日軍不減少賠款數目,那麼我們只有和日軍苦戰到底了。
這封電報被日本截獲破譯了,所以在第5次談判中,日本將賠款主動減少為2億兩。
但同時,慈禧給予李鴻章的答復,也被日本截獲:「原望卿掙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今若再無轉圜余地,即盡快與之訂立條約。」
這樣的妥協與示弱,讓日本又在談判中強硬起來。
以至于直到最后簽字,年邁的李鴻章,仍舊懇求首相伊藤博文:賠款再少五千萬行不行?兩千萬?無論如何少點,就當做是給老夫回國的旅費吧’.
國弱呀,國弱,為給中國省一點銀子,李鴻章放下了全部的尊嚴;可國人只看到李鴻章的賣國,卻不曾看到談判的艱難,留給他的是罵聲一片,鄙夷一片。
1901年,李鴻章油燈將枯,卻又被派去和八國聯軍議和。
弱國無外交,所謂議和,不過是簽字罷了。
條約簽訂后,李鴻章心情越發悲憤,他終于還是臥床不起了。
11月6日,李鴻章已經處于了臨終狀態,部下呼喚能答應,但無法張嘴說話。次日午刻,李鴻章兩眼炯炯有神,張著口似乎要說什麼。這時,周馥貼在李鴻章耳邊說道,「李大人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未了之事,我輩可辦,請放心去吧!」
周馥話語剛落,只見李鴻章忽然睜大雙眼,兩行清淚從眼角流出,嘴唇則喃喃顫動,不久氣絕身亡,終年78歲。消息傳來,慈禧太后嘆息曰,「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
?李鴻章賣國嗎?這個問題很多人爭論不已。
實事求是去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他錯誤地保船避戰,致使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他過分的依賴外國勢力,過分的崇尚外國的權威。甚至他答應了許多不應該答應的要求,這些都是他不可否認的過錯。
可同時,我們分析這些錯誤,是否也應該結合當時的時代環境。
他這一輩簽的哪一條喪權辱國的條約不是建立在清廷戰敗的基礎上,又是哪一條是他個人可以左右不簽的,又有哪一個人能代表大清朝在戰敗國的基礎上去簽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全大清沒有一個人能做到。只有李鴻章。
究其一生,他是可贊,可怨,可悲,可憐的人。
在風雨飄搖的晚清,李鴻章雖已萬分努力,但結局難改,大廈將傾,獨木難撐呀。
少年不懂李鴻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李鴻章一生跨越了時代,卻還得回過頭,勉力扶著一個大國,艱難地走兩步,退一步,又要爭取多走兩步。滿腔都是血淚史,可嘆無處著悲歌。對于時代來說,李鴻章很小,但這個時代巨浪里渺小的人物,最終,讓歷史吐出了重重的嘆息。
著名思想家梁啟超曾說:「四十年來,中國大事,幾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系。」
從一個人身上,可以看到一個民族的四十年,這樣的人物無論如何都應該被重視和銘記。
從早年落拓到鎮壓太平天國,從辦洋務運動再到甲午戰爭撞碎強國夢…李鴻章的一生可敬可悲也可嘆。
同樣的,能在風雨飄搖的晚晴,歷經四代君主,縱橫政治舞台數十載,李鴻章的智慧謀略,也非常人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