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將領中最風流倜儻的,除了吳國大都督周公瑾之外,就是蜀國的大將趙云了。他一襲白衣,在血雨紛紛的戰場上留下了諸多的功績。然而,他即便是有眾多功績加身,卻并不得劉備的重用。要知道,在一眾跟著劉備的將領中,除了張飛和關羽之外,他就是最早的了。
但即便是這樣,趙云也不如後來的黃忠和馬超等人,要知道馬超還是從敵營過來的。那麼,如此英勇的趙云為何不得劉備的重用呢?其實結合趙云的性格,就會發現劉備在朝廷上不重用他,完全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而劉備在死前告訴趙云的真實原因,也讓人不禁感嘆,劉備不愧是建立蜀國的英雄,因為他完全就是在為趙云考慮。
雖然三國時期講的是魏蜀吳的歷史,但三國之中還是側重于描述劉備的發家創業過程。比如他桃源三結義,從此有了關羽和張飛這兩員大將,而后又三顧茅廬,請出當時于帷幄之中籌謀天下大事的諸葛亮,從此他的恢復漢室之路與建立蜀國之路,相對就走得比較順一些。
不過,無論諸葛亮如何大才,無論張飛和關羽如何英勇,單靠他們幾個人,還是無法幫助劉備建立宏偉的事業,而后又有許多人前來投奔劉備。劉備素有仁德之心,唯才是舉,因此在他麾下的人,基本上所得的一切是和他們本人的能力匹配的,但唯有一個人卻嚴重被低估,以至于劉備都不重用他,這個人就是趙云。
趙云是常山人,他算是蜀國的元老級別將領了。當年,劉備還是公孫瓚麾下的馬前卒,而當時的趙云已經有一定的名聲了,轉而投奔到公孫瓚麾下。當時的公孫瓚很是驚訝會有這樣的大將投奔我,于是便問其投奔緣由。
趙云沒有多想,直接回答道,彼時的他也不知道誰是明君,但他想要跟隨一個實行仁政的君主,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公孫瓚比較符合他心中理想的君主人選。此話雖然說得直白不怕得罪人,但明顯是說到公孫瓚心里去了,于是他接受了趙云的歸順。
但在跟隨公孫瓚南征北戰的途中,趙云發現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仁君,而更加符合他心中實行仁政的君主是隨時一起征戰的同僚劉備。于是在劉備後來因故辭去職務歸鄉又卷土重來之后,趙云也離開了公孫瓚,決定跟著劉備。
在跟著劉備以后,趙云的實際戰爭沒有多少,但他與蜀國后主劉禪的淵源卻很深。劉禪曾經兩次面臨生命危險,一次是新野之地時,曹操的大軍穿過荊州,讓劉備驚慌失措,扔下輜重與妻兒就逃命,而劉禪和甘夫人、糜夫人就被活捉。
劉備當時連自己的命都差點沒有了,自然是不能救妻兒的,最后還是趙云意識到失去少主的危害,于是在長坂坡之戰中,與曹軍大戰周旋,七近七出,孤身一人救回了劉禪。後來,劉禪又差點成為被孫尚香帶走成為江東的質子,還是趙云及時發現,救下了劉禪。
勇救繼承人,讓曹軍都為之膽寒的人,無論如何都是能力非凡的人,因此在劉備的麾下,按理說他應該像重用張飛那樣重用趙云,但他卻沒有,更多的時候是將趙云閑置,久而久之,趙云在軍隊中就有了什麼都做,但做的都不是大事的「雜號將軍」名號。
有能力卻不重用,劉備是對趙云有什麼私人恩怨麼?顯然不是如此,從趙云對待人的方面來看,他不會得罪劉備,而劉備也不會私自給將領穿小鞋。之所以將趙云放著不用,甚至放置一輩子,是因為趙云不適合重用。
為何能力非常的趙云不適合重用呢?因為趙云的性格很是平和,但平和的背后又是直率。就像他對公孫瓚那樣,明知道有可能會得罪他,但他還是直來直去,說不知道誰是明主,但目前來說公孫瓚是符合的。
試想,要是公孫瓚是個小肚量的人,那麼他就會忌恨趙云,忌恨的后果:小則將趙云攆出去,大則可能付出生命代價,畢竟當時的公孫瓚是有軍隊的一方諸侯。
趙云這樣說話直率的樣子,在劉備看來是不太適合在官場游曳的,因為趙云說話直,勢必會得罪人,而得罪人后,趙云又是「儒將」,性格平和,因此很多時候會忍著委屈自己。但很多時候忍讓退一步也未必會海闊天空,還可能招致他人的陷害與嫉妒。
劉備作為一個君主,自然是不希望自己的屬下都成天斗來斗去,同樣的也不希望趙云這樣的人受委屈,于是將他「閑置」才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劉備的這一番苦心并不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很多人都說劉備是假仁義。
但劉備沒有多說,直到臨死時才告訴趙云自己這樣安排的原因,同時讓他輔佐跟其羈絆更深的劉禪,畢竟有救命之恩,劉禪除了諸葛亮,就最信任他了。趙云自然是理解的,畢竟這麼多年他跟著劉備也看出來了。
頂著世人的誤解什麼都不說,可見劉備是三國時期的一個真英雄,而趙云也從未因此而不滿,同樣也是一個真英雄。所以說,三國時代是一個大英雄時代,這話完全不假,他們在各個方面都有為世人學習的品質。
很多人或許會說劉備是有假仁義之名,但一個人一輩子都在行所謂的「假仁義」之事,那麼仁義也會變成真的。因此從君王角度來講,他愛惜趙云的才華,但他的性格又實在是不適合跟眾人虛與委蛇,不然吃虧的就是他。而且從私人的角度來講,劉備當然也是不想早早就跟著自己的元老,在朝廷上吃虧。
所以思來想去,將趙云「架空」是最好的選擇。不過,也可以看出來趙云的心胸,即便是被空置不用,他也沒有什麼怨言,更多的是符合他「儒家」的特征,畢竟從性格直率這一點來說,張飛和關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自己成為「雜號將軍」。因此,劉備的這一舉動也有趙云配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