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歷史上的女官,我們先想起的可能是上官婉兒,其實不僅在唐朝,在宋朝更涌現了一個女性組成的參政女官團體,她們替皇帝處理政務,甚至乎草擬圣旨。
據北大學者鄧小南的論文《宋代尚書內省管窺》,宋朝產生了一群女性組成的「內尚書」。宋仁宗朝,曹皇后就是借助這群「婦人「預先了解立儲意向,她們「內中批出」,也就是直接在大內幫皇帝理政
掌批出四方奏牘及臨時處分…分撥內尚書直筆在此
宮中有內尚書,主文字,文字皆過他處。天子亦頗禮之,或賜之坐。不系嬪御,亦掌印璽,多代御批。她們雖然不是后妃,卻得到了天子的禮遇,可以在圣上面前端坐,她不但掌管象征王權的印璽,更常常直接替皇帝批閱奏折
論文提到,隋唐以來,本以尚宮尚食為首的宮內「六尚」女官原本只是主管皇室起居,可到了宋代,「六尚」轉而以尚書為主,尚書則助皇帝理政。
《宋會要》還明確了女官的升遷途徑和裝束:著男子裝束,以男子官稱,行男子拜姿。這或許起源于唐代皇家壁畫里常出現的女扮男裝的女官「裹頭內人」。
隨地位上升,宋朝女官甚至被給予「仙女」形象。仁宗時的晉祠,由原本供養上古圣人叔虞,改為供養女官群像,她們面容姣好,身著男裝。戴幞頭,著筒靴,颯爽自信
鄧教授提到,宋代御筆手詔,除了極核心的內容,大部分也是由皇帝身邊的這群內夫人代筆的。
崇觀后謂之御筆,其后或以內夫人代之
黃封繳進升平奏,直筆夫人看內批
內夫人掌管的印璽,上至御寶下到尚書省印鑒。
有趣的是,這群女官可以模仿皇上手跡批閱奏章,以至妃嬪都開始效仿。例如曾是宮人的高宗吳皇后、寧宗楊皇后都以書法聞名。
宋之前參政女官多出現在在女主稱制,例如女皇武則天時,以婉兒等草詔。而在宋朝,參政女官不但制度化,而且不僅服務于女主
立儲和大臣任命等重大歷史事件,都有她們的身影。
「內朝與外朝抗衡,并最終走向外朝。」
可惜隨南宋滅亡,這群女金領流向民間,理學興起后,該制度慢慢消亡了
她們能詩能畫能文,著男裝,掌朝堂,批奏章。「朝廷文字皆經其手,禁中事莫不預知」,她們是皇帝和大臣的左右手和橋梁。可惜這群曾叱咤朝堂的女性,卻被千百年歷史埋沒。
帷幕背后,雪泥鴻爪,她們值得我們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