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歷史上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因為他一方面建立了大業,另一方面卻出現了焚書坑儒的現象。
所以說他的一生也是充滿神秘的色彩,但是我們并不能否認他提出的很多改變都具有歷史意義。
尤其是秦始皇給中國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至今延續至今,從來都沒有更改過。
當秦王政繼承皇位之后,秦國就已經成功的吞并了巴、蜀、漢中等地,為此還設立了南郡。
但是這樣的生活并沒有持續很長的時間,因為趙國和燕國之間發生了戰爭,這個時候的秦國就設立了一個圈套等著趙國往里邊跳。
這個時候的秦國以救「燕國」為名就派出王翦這個大將前后夾擊趙國,先后占領了趙國的許多領土。
于公元前234年秦國又開始對趙國大規模的進攻,甚至還將趙國建立成雁門郡和云中郡。
慢慢的秦國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實力,自從趙國被滅之后,此后的一些諸國基本上都抵擋不住來自秦國的侵略。
至此在公元前221年的時候,秦國滅掉了所有的諸國,完成了統一中原的的千秋大業。
秦王嬴政在統一大業之后,并沒有掉以輕心,相反制定了許多的規章制度。
甚至還該分封為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興修水利、鑄造長城等許多有些的先進文化。
尤其是秦始皇在修建長城的時候,惹得國內的許多民眾都叫苦連天,因為修建長城的時候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甚至這些勞動力還是從全國各地征集過去的,所以會有很多的勞動力從全國各地來修建長城。
除此之外修建長城的時候還下令了一個很嚴厲的規章制度,那就是讓這些勞動力自己去制造那些磚塊。
制造好的磚塊需要按照當時所要求的樣子,將他們整齊的擺放好,然后用第四塊磚將他們砸下來,看看會不會出現斷裂的現象。
如果出現了斷裂的現象,他們很有可能會受到很嚴厲的懲罰,甚至還會因為這件事情沒有了生命。
而且當時的秦始皇為了修長城,制定了一個很嚴厲的法律制度,一旦有人違反,那麼他的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所以說秦始皇在歷史上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反對他對歷史上所造成的的影響。
當秦朝滅掉了六國之后,這個時候的秦始皇就覺得自己「得兼三皇,功過武五帝。」
所以他就采用了其中的「皇和帝」以此為名構成了「皇帝」的稱號,而且秦始皇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的君主。
慢慢的秦國的許多發展都在秦始皇的手上開始發生了變化,而且中原和匈奴之間彼此也有了區別。
因為匈奴基本上都是靠著打獵和游牧為生,但是中原人們就不一樣了,主要因為中原有耕地。
所以說我們在糧食方面和他們之間還有著不一樣的區別。
而且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后,彼此之間的文化差異也是越來越明顯,為了緩解當前的這個狀態。
所以秦始皇就下令讓李斯等人重新整理文字,接到這樣命令的李斯當即就開始下令整改。
以當時的大篆為參考然后衍生出來小篆,之后的秦王就將小篆定為全國的通用文字。
雖然說我們不能忽略秦始皇在政治才能方面的發展,但是他的一系列行為還是讓人們難以接受。
就好比統一六國之后,他開始大興土木導致國內的各方面發展都跟不上進度,只是為了滿足他的心愿。
除此之外他的焚書坑儒造成了許多儒家文化發展的短缺,甚至還有許多珍貴的典籍都消失了。
這樣的行為也影響到儒家文化在后世的發展,甚至還在許多方面對于百姓非常的克扣,以至于百姓們都叫苦連天。
但是他在統一六國之后做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將中國改名叫中華。
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會稱呼自己是中華兒女,現在的中華民族也不代表著是漢族,相反他代表的是56個少數民族在其中。
古代漢族最開始建立都城的時候都會選擇中間的位置,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在中間的位置才是最珍貴的。
所以說中華二字也是一個復合詞,中則是取自「中原」,華則是取自「華夏」,至此中華二字應運而生。
根據歷史記載華夏民族最早起源于「炎黃時代」,因為當時的炎帝和黃帝兩個人一起聯手將蚩尤打敗之后就進入了三皇五帝。
就在這個時候,我國歷史上也出現了第一個「夏朝」,而華夏當中的「夏」也就是取于夏朝。
后期中華就成了中國的別名,聽起來可謂是非常的霸氣,而且中華還有另一層意思。
那就是說在中原地區的人,都是真正的炎黃子孫,只不過在當時這樣的說法并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普及。
慢慢的在后續朝代的發展過程中,中華二字的應用范圍也是越來越廣了,中華也就成為了對大一統中國的稱呼。
甚至于在清朝末期的時候,就連孫中山同志也是用「中華」二字來描述的。
更何況在周恩來總理少年時代就立下了宏偉的志向:「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也是非常的強大。
雖然說古人稱中華是為了和周邊的少數民族之前進行區分,一直到1901年由梁啟超先生親自提出了「中華民族」。
至此打破了漢族和和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現在的中華民族就是指我們現在的五十六個民族,我們都是一家人。
雖然說秦始皇這一輩有著褒貶不一的評價,但是他也給后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就好比現在的中華早就刻在了中國人的骨子里邊,甚至是中華民族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驕傲。
畢竟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當中,中華文化的發展也是最淵源流長的,也是最讓人值得驕傲的。
相比較當時秦始皇所附的意思來說,現在的中華意義更加的廣泛,甚至已經成為了我們的代名詞。
這也代表著中國人對于華夏文明的認可感和歸屬感,因為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這不僅代表著中國的精神,同時也代表著中國力量。
慢慢的「中華」二字已經發展到了現在,這樣威風霸氣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無論是秦始皇時代還是後來的朝代發展,一直都延續「中華」這樣的稱號,至此中華民族的發展也會驚艷全世界的國家。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