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岑參在詩中寫道:「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西漢名將霍去病多次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其威名天下皆知,他武功高強,深得武帝重視,在與匈奴對抗中多次取勝,保衛國家,一生戰功赫赫,可謂傳奇。
有詩云:「問青山、三國英雄、六朝奇偉」,在三國除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還有些沒有多大名氣卻必不可少的人。他們就屬于那種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有我的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盞台燈也可以照亮黑暗,他們很普通,卻不平凡,在偌大世界里依然熠熠生輝。
公元48年,在東漢的打擊下,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依附漢朝,而北匈奴成為東漢帝國的主要打擊對象。
嚴重寒冷的干旱氣候導致北匈奴的游牧業無法提供足夠的糧食,而東部牧草豐富,東胡遺族鮮卑人和烏桓人開始向北匈奴發起進攻,使之實力嚴重下降。
東漢乘勝追擊,聯合鮮卑人和南匈奴對北匈奴大肆進攻,在此次進攻之后,東漢發現鮮卑人和烏桓人默默壯大,特別是烏桓人,對其影響巨大,亦是引起各部的警惕。公元2017年,曹操取代袁氏家族,對烏桓人插手中原事物不能容忍,便征集精銳的部隊對烏桓人進行攻占打擊,在此次戰斗中,曹軍大獲全勝。
爾后,曹操將烏桓人的殘余戰士納入己方軍隊,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因烏桓的衰弱,鮮卑收留四處逃竄的烏桓人,并占據原來烏桓人的牧地。此時的鮮卑并不統一,對地盤問題存在著很多分歧。其中,對漢地的掠奪就是主要活動之一,北疆便是其中的一個要塞,便將田豫派任到幽州做校尉將軍、刺史。
田豫這人十分奇怪,在公孫瓚權重視幽州的時候,他并沒有盲目跟隨,而是支持劉備。當劉備要成為豫州刺史的時候,他卻離開,其實劉備并不是真正的豫州刺史,而是徐州牧陶謙想要借助他的力量來對抗曹操,因此向朝廷上書推薦。
田豫說要回家去照顧母親,其實是借口,劉備無法留住田豫,心中深感惋惜,在送別時,涕泗橫流。田豫回到幽州后,公孫瓚任命他為東州令,正值公孫瓚的將領想要叛亂之時,城中有很多人認為寡不敵眾想要投降。
而田豫卻用流利言辭讓亂兵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隨即退兵,田豫對于人才方面眼睛也是相當的毒辣,成功的在公孫瓚戰敗后,將鮮于輔勸說歸順。因鮮于輔在官渡之戰中極為重要,于是在鮮于輔歸順曹操做官時,田豫也因此升官做到弋陽太守。
正所謂「生于斯長于斯」, 長期生活在北疆的田豫對鮮卑和烏桓等少數民族的習性十分了解。當正值烏桓叛亂,曹操就派老成穩重的田豫,隨曹彰出征,而曹彰冒失輕敵,讓烏桓的起兵團包圍,但田豫好像早已預料到這般情況一般,極大的利用地形優勢將部隊用車布置成圓陣,用弓弩去射殺敵軍。
烏桓騎兵被曹軍打敗,曹彰乘勝追擊消滅敵人,震懾鮮卑人,此后田豫被認命為南陽太守,由此可見,田豫深得信任。
在爭奪漢中時,曹操不幸落敗,漢中變成劉備囊中之物,關羽軍團此時也乘船北伐,如果那時劉備從漢水東下,那麼曹操將腹背受敵。
不料南陽出現叛亂,急需一位智謀出色的人物鎮守,穩定政局。曹操就派出重視已久的田豫,田豫也沒有辜負曹操的看重,叛亂很快在田豫的助力下平定。在三國紛爭中,鮮卑完成整合,鮮卑柯比開始做大,初期他假意歸順曹魏,臥薪嘗膽,接受封號。
在與曹魏的貿易中,他得到草原緊缺物資,實力越發增強,而魏文帝發現其野心,又派出田豫,很快,田豫不僅打敗鮮卑,還有烏恒。從此田豫的威名傳出,他還提出以夷制夷,使北疆平安無事。爾后,他被人誣陷,不得重用。在督軍之中功勞頗多,卻不得賞賜。
此后田豫一直發揮極大的作用,雖一再辭官但朝廷不允。田豫在83歲時病逝,他的一生十分傳奇,且功績累累。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和令人感慨敬佩的史詩。
-END-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