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朱橚:朱元璋第五子,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丟人,在世界上貢獻巨大
2024/04/29

公元1399年(明朝建文元年),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躊躇滿志,他和黃子澄、齊泰二人進行了一場密談,最終決定削藩,而第一個被削的對象,正是朱允炆的五叔朱橚

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子,燕王朱棣的同母弟,洪武時期被封為周王,封地正是河南開封

當時,兵部尚書齊泰本來建議朱允炆先削燕王朱棣,因為朱棣在諸王中年齡最長,能力又最強,不削燕王,削藩就沒有意義。但是,翰林院學士黃子澄卻認為燕王「勢大難圖」,不如先削周王朱橚,因為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又素來不安分,削朱橚,不僅師出有名,還就等同于剪除了朱棣的羽翼。

最終,朱允炆選擇了黃子澄的建議,就這樣,周王朱橚成了第一個「倒霉蛋」,朱允炆將他貶為庶人,流放到云南。

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4年后,朱允炆被朱棣推翻了。周王朱橚作為朱棣的同母弟,他不僅被朱棣恢復了爵位,還獨樹一幟,成了朱元璋諸多皇子中較有成就者。朱橚不僅對明朝,甚至對世界都有較為深遠的影響。

本文,小編將和大家分享朱元璋這位獨特的兒子,希望通過史料和記載,給大家還原一位對世界頗有貢獻的明朝藩王。

一、優秀的皇子,重要的藩王

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子。根據《明太祖實錄》的說法:

皇后生皇子五人,長曰標,懿文太子,次樉,封秦王,次棡,封晉王,次今上,次橚,封周王。

即,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皆是馬皇后所生,包括朱橚。這個說法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其他結論大多只是猜測和野史孤證。小編主張,在沒有更有力的證據之前,還是以已有的記載為準。

朱橚出生于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七月初九,他出生時,朱元璋已經在南京站穩腳跟,開始向江西等地擴充地盤。當時朱元璋已經有4個兒子,所以,朱橚的出生并沒有引起朱元璋的特別重視。

朱橚7歲那年(1368年),朱元璋登基,在舉行登基大典之前,朱橚和他的六位兄弟在朱元璋的帶領下共同祭告太廟,朱元璋說:

仰承先德,自舉兵以來,渡江生子七人。今長子命名曰標、次子曰樉、三子曰棡、四子曰棣、五子曰橚……

當時,朱元璋對自己的兒子們非常滿意,希望他們以后都能成為人才,為大明朝做出貢獻。

朱橚在童稚時期便開始啟蒙,擁有較好的文武基礎。朱元璋稱吳王后,延請名師在白虎殿為幾個兒子授課。待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皇宮中設立「大本堂」,包括太子在內的諸多皇子,每天都需要在大本堂讀書,朱橚便是大本堂的第一批「學員」。

朱橚在諸位皇子中不算太過聰慧,但他特別善于鉆研。在諸多兄長中,他的 四哥朱棣只比朱橚大一歲,二人平時較為親近。

朱橚雖為皇子,但從小身體強壯。他小時候還參與過朱元璋組織的「軍事演習」,獲得過朱元璋的賞賜。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不顧大臣們的勸阻,開始分封藩王。朱元璋的次子朱樉被封為秦王,藩地在西安;三子朱棡被封為晉王,藩地在太原;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藩地在北平。作為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被封為吳王,藩地在杭州。

不過,就在朱橚以為他成年之后會永居在杭州時,情況發生了轉變。《明史·朱橚傳》記載:

七年,有司請置護衛于杭州。帝曰:「錢塘財賦地,不可。」十一年改封周王。

朱元璋封藩的目的是讓藩王拱衛京師,杭州自古是朝廷的稅賦重地,如果封藩杭州,雖然能起到拱衛朝廷的目的,但會影響朝廷的稅收。因此,到了洪武十一年,朱元璋經過再三斟酌,下旨將朱橚的藩地由杭州改到開封。

換句話說,朱橚做了8年的吳王之后,從此變為了周王。

要知道,元末韓山童發動紅巾軍起義時的口號便是「反元復宋」,朱元璋作為北方紅巾軍一脈,他對北宋故都開封有著不一樣的情感。朱元璋登基后,甚至有遷都開封的想法,所以,他把朱橚封到開封,也是對朱橚的看重。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給朱橚找了一門好親事,約在洪武七年,朱元璋將開國六公爵之一的馮勝的次女冊封為朱橚的王妃。馮勝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許配給了常遇春的長子、鄭國公常茂。如此一來,朱橚的岳父和連襟都是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所以說,朱橚在洪武初期,絕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藩王。

二、藩王犯大忌,王府成笑柄

朱元璋為了歷練朱橚,曾將朱橚和燕王朱棣一起派往鳳陽常駐,讓他們體驗民生維艱。由于燕王朱棣在洪武十三年便去京城就藩,因此,朱橚在鳳陽經營的時間較長。朱橚大概在鳳陽待了4年的時間,他的長子朱有燉便生于鳳陽。

洪武十四年,朱橚20歲,朱元璋命他帶著妻子和兒女啟程前往開封。臨行前,朱元璋特地囑托他,說開封乃是宋朝故都,那里雖曾遭受戰爭的多次洗禮,但宋人的遺風猶在,讓他務必愛護百姓,做一個賢王。朱橚來到開封后,一直很低調,但是在八年之后,他卻整出了一個大動靜——私離封地

在明朝,藩王一旦就藩,沒有朝廷旨意是決不能離開封地的,朱橚此舉,被開封官員舉報,朱元璋開始并不相信,后來派人詳查,發現朱橚不僅未經請示離開了開封,而且,他還偷偷溜回了明朝的敏感地區——鳳陽。

更為湊巧的是,當時朱橚的老丈人、手握兵權的宋國公馮勝也在鳳陽。

也就是說,朱橚不僅犯了藩王私自外出之罪,更可能犯了藩王不得私自和朝中大臣會面的鐵律。

事情發生后,朱元璋勃然大怒,《明史·朱橚傳》云:

二十二年,橚棄其國來鳳陽。帝怒,將徙之云南,尋止,使居京師,世子有燉理籓事。

朱元璋下旨將朱橚流放到云南,周王府的一切事務由朱橚的長子朱有燉接管。

這個處罰不可謂不重。洪武年間,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等藩王都屢犯大錯,但朱元璋從未如此重罰過他們,那為何朱橚卻如此「倒霉」呢?

原因很簡單:朱元璋擔心一個嫡出的皇子和他手握重權的岳父串聯,二人有可能圖謀不軌。

注意,雖然只是「可能」,但卻犯了朱元璋的忌諱。朱元璋雖然有「護短」的毛病,但他對這種可能顛覆社稷的舉動絕不留情,這就是他重罰朱橚的原因。

朱橚在云南呆了近一年的時間,在明朝的西南邊陲,朱橚看到百姓的生活環境極其惡劣,在煙瘴之地,百姓缺衣少食,疾病頻發。這一現象對朱橚產生了濃烈的影響,這為他后半生的作為,埋下了伏筆。

一年后,朱元璋覺得是時候讓朱橚回南京聽取他的教誨了,于是又下旨把朱橚召回京城。

洪武二十四年,朱橚在南京被朱元璋「教育」了一年之后,重回開封接管藩務。朱橚剛到開封后,便著手做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他利用自己藩王的身份,廣泛召集劉醇、滕碩、李恒、瞿佑等名醫,讓他們收集各類藥方資料。這些資料都被他打上「開封周邸圖書甲他藩」的標記,最后編成《袖珍方》一書。

另外,朱橚在云南看到很多饑民吃一些不知名的植物,他心有所感,專門在周王府設立了一個「植物園」,用來種植那些可以食用的植物,以供自己研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登基,是為建文帝。朱允炆從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對藩王十分忌憚,在黃子澄、齊泰等人的慫恿下,朱允炆開始削藩。

當時,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都已去世,諸位皇叔中,數燕王朱棣的年齡最長,且能力最強。齊泰的建議是先削燕王,但黃子澄認為,燕王在洪武年間功勛卓著,并無過錯,且勢大難圖。而周王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他在洪武年間就曾犯過大錯,如果先削周王朱橚,不僅師出有名,而且還能剪除燕王朱棣的羽翼。

朱允炆當時立足未穩,也不想急于對付燕王,于是,便決定拿周王下手。

巧合的是,正在這個時候,周王府也鬧出了一個大笑話。由于朱橚一直器重自己的長子朱有燉(周王世子),他的次子朱有爋(汝南郡王)覬覦兄長的世子之位。朱允炆登基沒多久,朱有爋便上奏給朱允炆,說自己的父兄圖謀不軌。

朱橚本來就有前科,如今父子不和,竟然被親生兒子舉報,一時間周王府臉都丟盡了。

朱允炆正巧在準備對付朱橚,朱有爋送來的奏折,好像是給瞌睡的朱允炆送了一個枕頭,于是,朱允炆便以此為借口削周王。

三、失敗的藩王,執著的探索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在朱元璋去世尚不足三個月內,朱允炆命曹國公李景隆(李文忠之子)以練兵的名義,率兵路過開封,在朱橚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突襲了周王府,朱橚和他的幾個兒子均被抓獲。

李景隆當場宣布圣旨,查封周王府,將朱橚和他的長子貶為庶人,流放到云南。

這是朱橚第二次來到云南,第一次,他是以有罪的皇子身份而來,那一次,他對植物和中草藥產生了興趣。這一次,他被貶為庶民,再次來到云南后,對民間的疾苦了解得更加深刻。他看到更多的百姓在極度饑餓的情況下啃樹皮、吃草根等,他便立志,若自己還能恢復王爵,必當想辦法拯救饑民。

朱橚在云南最底層待了3年多,底層消息閉塞,朱橚專心研究他的「植物學」。這期間,他有4位弟弟被朱允炆貶為庶民,他的十二弟朱柏(湘王)被朝廷所逼,自焚而死。而他的親哥哥朱棣選擇放手一搏,發動了靖難之役。

到了建文四年,朱允炆派人接周王朱橚入京,將他囚禁于南京。這時朱橚才知道,靖難之役已經到了最后關頭。到了六月,朱棣正式入主南京。朱橚長吁一口氣,因為他不僅被恢復了王爵,還被朱棣加了5000石的俸祿。當年,他返回封地開封。

到了開封后,朱橚幾乎不再管藩務,他每天沉迷于對草本植物的研究,在滕碩和劉醇的幫助下,朱橚親自編寫了中醫典籍——《普劑方》。

永樂二年,朱橚被召回南京,朱棣親自設宴招待親弟弟,在席間,朱棣以「開封有河患」為由,提出有意把朱橚改封到洛陽。朱橚拒絕了,他說開封堤壩堅固,且自己正在開封研究植物,懇請讓他繼續留在開封。為了讓朱棣相信自己,朱橚還把自己編撰的《普劑方》呈給朱棣。朱棣看完后大喜,在送他回去時,給了他豐厚的賞賜。

到了永樂四年,朱橚又編了一部曠世奇作——《救荒本草》。

這部《救荒本草》是中國鮮有的植物學專著,更準確地說,他是一本「可食用植物的全集」,即,這部書中記載的植物基本上都是可以吃的。

朱橚不僅沿襲了古人記載的138種植物,還新增了276種,他把這414種植物分為草、木、米谷、果、菜五大類,每種都配有木刻插圖。在當時,《救荒本草》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朱棣聽聞后,特地下旨由朝廷幫朱橚刊印此書。

需要說明的是,《救荒本草》的編纂非常嚴謹,有許多植物的藥用和食用價值,朱橚都專門請人測試過,一些植物的特點甚至是朱橚親自觀察并記載的。在此后的若干年,《救荒本草》被翻刻了十多次,幾乎成了醫者們必讀的一部重要典籍。總之,朱橚的作品對中國乃至世界植物學、醫學領域的貢獻是巨大的,下文還會繼續說明。

實際上,朱橚在開封研究植物的事情,遠在京城的朱棣一清二楚。由于朱棣是通過「靖難」登基的,他深知藩王對朝廷的威脅。所以,朱棣登基后,一方面派人對各大藩王進行嚴密地監視,另一方面也開始削藩。朱橚作為藩王中年齡最大者,自然逃不過朱棣的監視。看到朱橚沉迷于自己的事業,朱棣還是十分滿意的。

永樂十八年,有人揣摩朱棣的心思,彈劾朱橚整日不理藩務,在輔佐密謀「其他」,可能有圖謀不軌的舉動。朱橚驚駭,忙上書給朱棣,請求到京城自辯。到京城后,朱橚向朱棣磕頭認錯,朱棣雖然沒有追究朱橚,但朱橚主動表示愿意將自己的三衛兵馬交給朝廷,以表示自己絕無造反的心思。

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在北征歸途中駕崩,朱橚十分悲痛,請旨到京城奔喪。明仁宗朱高熾同意了朱橚的請求,朱橚到達北京后,朱高熾對自己的這位五叔非常禮遇。朱橚離開北京時,朱高熾將他的俸祿追加到了兩萬石。

一年后,朱橚病逝于封地,當時朱高熾已經病逝,明宣宗朱瞻基為朱橚輟朝,謚其號為「」。

周定王朱橚雖然死了,但他對人類的影響并沒有結束。

四、站在世界頂端的科學家

周定王朱橚給后人共留下了4部作品,分別是《保生余錄》《袖珍方》《普濟方》和《救荒本草》。這四部書籍都可以稱作瑰寶。最難能可貴的是,它們都是周王府「自主編纂」而成的,需要耗費的精力和財力可想而知。其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當數《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不同于其他的醫書,它是一本植物學專著。朱橚當年看到云南百姓在極度饑餓的情況下吃野草、啃樹皮,因此編撰了這部以食用植物為主的專書,正如它的書名一樣,朱橚編撰這部書的目的,是希望在荒年的時候救活更多的人。這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功德。

中國古代講究藥食同源,所以,這部著作實際上是把植物學從傳統的本草學中專門分化出來,堪稱中國植物學發展的一個重大標志。

明朝中期,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對朱橚的《救荒本草》以及《袖珍方》、《普濟方》多有引用;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以及《四庫全書》也對朱橚的作品進行全文采集。

明朝末年,《救荒本草》傳到了日本,書中對植物的詳細記載讓日本學者們驚嘆,受這部書的影響,日本先后衍生了《救荒略》《荒年食糧志》等十余部作品。其中,日本最為著名的植物學書籍《植學啟原》也得益于《救荒本草》。

后來,《救荒本草》流傳到了俄國乃至歐洲,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大部分學者認為,該書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并且到現在為止,仍然是最好的救荒類可食植物的專著。隨著它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并衍生更多的書籍,它對全人類的救荒工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認為:明朝的周定王朱橚是一個了不起的古代藩王,根據他的指導,世界上億萬饑民得以果腹,他對世界人道主義中的貢獻太大,朱橚堪稱是一位偉大的開拓者。

朱橚雖然偉大,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明朝畢竟屬于封建時代,朱橚的本職工作是一位「藩王」,他的植物學研究,導致他藩王的本職工作被荒廢,這在當時仍被認定為「不務正業」,甚至被定義為沉迷于「奇技淫巧」。所以,終明一朝,史書對朱橚的評價并不高。結合他在洪武和建文時期的劣跡,尤其是他父子失和的場面,他甚至被定義成一位「失敗和丟人」的藩王。

明朝英雄于謙曾說過:但愿蒼生皆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我們且不管朱橚是不是以為合格的藩王。他通過自己的探索和研究,為后世留下天大的恩德,救活億萬饑民,這份「愿蒼生皆飽暖」的心,值得后世頂禮膜拜。

科學是無國界的,但卻有時間來驗證。時間證明了朱橚對世界的貢獻之大。朱元璋的第五子,是站在世界科學頂端的人物,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