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盜亦有道:林覺民遺書被劫,強盜看完失聲痛哭,將之恭敬送回
2024/04/29

1937年,林覺民后人經過福建邵武,被強盜攔路搶劫。

強盜砸爛他的皮箱,看到了一個洋鐵匣:

「這里面一定裝著什麼寶貝!」

林性奎一看對方要搶鐵匣,他不顧生命危險上前阻攔,苦苦哀求:

「司令,這是革命烈士林覺民的遺書呀!還望高抬貴手!」

強盜頭子命令林性奎,將遺書從頭到尾念一遍。

當林性奎念完,強盜直接跪倒,痛哭流涕!

他們將遺書以及搶劫的財物都還給了林性奎,并護送他回家。

那麼,林覺民烈士是誰?他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點這裡:讓馬英九落淚的林覺民,24歲犧牲,妻兒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林覺民

01

林覺民是林徽因的叔叔,林氏一族滿門忠烈: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參與反奉斗爭,為國而死;

三弟林恒是空軍飛行員,血灑長空;

叔叔林覺民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

1887年,林覺民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的南后街。

他從小深受進步思想的影響,12歲在科考卷子上寫下7個大字:

「少年不望萬戶侯」

然后瀟灑離場,直接棄考!

父親林孝穎不怒反喜:

「哈哈,這孩子不羈的性格,倒是跟我頗有幾分類似。」

不久,他把兒子送入新式學堂,讓他徹底擺脫科舉考試。

福建高等學堂總教習葉在琦,十分欣賞林覺民的倜儻瀟灑,特地找到林孝穎說:

「你這個孩子舉止不凡,切勿管束太嚴,稍稍放任一下,有助于培養其剛大浩然之氣。」

林孝穎笑著接受了這個建議,從此對兒子開始放養式教育。

日子一天天過去,林覺民讀書之余,積極參加各類革命團體。

一天,他登台演講《挽救垂危之中國》,「左顧右盼,久而彌壯」,儼然有領袖一方的氣勢。

當時,葉在琦也在現場,他心中兀自一驚:

「亡大清者必此輩!」

反清是滅門之罪,林孝穎這才嗅出了危險。

他果斷給兒子安排了一樁婚事,希望有了小家庭的牽絆,兒子能夠安定下來。

02

1905年,18歲的林覺民,迎娶舉人陳元凱的女兒——陳意映。

福建林陳半天下,兩家都是書香門第,門當戶對。

婚后,兩人住進「后街之屋」,度過了一段纏綿委婉的愛情生活。

陳意映性情溫婉,知書達理。

夫妻雙方脾性相投,堪稱知己愛人。

林覺民曾對朋友說:

「意映的性情與偏好,都與我相同。這真真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子,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未料新婚一個月,林覺民突然留下一封書信,離家出走:

「兒有急事下南洋,倉促來不及告別,歸期難以預料,希望父親大人不要掛念。」

林孝穎見信,連忙找來兒媳婦詢問,陳意映卻一無所知。

一家人心急如焚,林孝穎當即搭船去廈門,希望能夠阻止兒子。

在廈門各處找了3天也找不到,他怏怏回來。

剛到家,他看到兒子笑嘻嘻地站在門口。

面對失而復得的兒子,林孝穎的喜出望外要大于責備,他連忙關心道:

「你這幾天去哪里了?」

林覺民卻閃爍其詞,堅守秘密不說。

回到臥室,妻子陳意映淚如泉涌:

「今后夫君如果要出遠門,一定要告訴我呀,我愿意隨你一同前往。」

妻子的眼淚打動了林覺民,他愧疚不已,點頭答應:

「以后出門必相告!」

03

作為無話不談的知己愛人,林覺民慢慢地把事情真相告知妻子。

原來,他參加省學生聯合會活動遭到官府追捕,這才外出避風頭。

陳意映聽后,雖然不甚了解,但是盡可能地幫助丈夫。

從那以后,林覺民去開會,她常去望風。

林覺民在家族中興辦女學、抨擊封建禮教,她便幫著給女眷們做思想工作,說服大家不再纏足,動員堂嫂、弟媳、堂姐妹等人入學。

在這對夫妻的努力下,這些女子多考入剛成立的福州女子師范學堂,成為舊時代少有的知識女性。

兩人夫唱婦隨,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感情愈加甜蜜、深厚。

1906年,陳意映生下長子,取名林依新。

一家人和和美美,共享天倫之樂。

然而,林覺民知道自己從事革命工作的危險,他常常跟妻子談到生死。

一天,他突然說:

「人都要死的。與其讓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妻子聽到這沒心肝的話,扭過身去不理他。

林覺民扳過她的身子,盯著她的眼睛,認真解釋道:

「如果我先死的話,你身子弱,你怎麼能承受得住失去我的痛苦?留你在世間獨自悲痛,這樣我不忍心。所以,寧愿你走在我前頭,讓我來承擔痛苦吧。」

陳意映聽了怒氣漸消,但同時心中生出悲哀。

04

1907年,林覺民從福建高等學堂畢業,東渡日本留學。

留學期間,發生了福建同學陳天聽投海殉國的事件——

陳天聽從日本學成歸來,在回國的輪船上,與人聊起甲午戰爭后的屈辱,義憤填膺!

午夜,他輾轉難眠,一個人在船頭踱來踱去。

突然,他大喊一聲:

「中國竟無人耶!」

從輪船上一躍而下,蹈海殉國,時年35歲。

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林覺民,他認為陳天聽其事雖愚,其志可悲,亦可壯!

與此同時,他更加堅信自己所選擇的革命道路是正確的:

「清廷如此腐敗無能,必須武力推翻才行!」

1908年,林覺民加入同盟會,成為福建分會的骨干成員。

1911年春,孫中山定下再次在廣州發動起義的計劃,統籌部部長黃興決定征召800名敢死隊同志,以便集中力量,一舉奪取廣州。

林覺民積極響應,他立馬回國,選拔福建志士赴粵共同起義。

林覺民與父母、妻兒

05

兒子突然回家,林孝穎既欣喜又驚訝:

「不年不節,你怎麼回來了?」

林覺民為了不讓父親擔心,撒謊說:

「學校放櫻花假。我陪幾個同學到江浙一帶游玩,大概在家待10天。」

之后,他每天出門召集仁人志士,對父親就說是做導游去了。

陳意映發現丈夫忙得腳不沾地,回到家又總是心事重重。

她雖然不了解具體情況,但也知道丈夫一定在從事革命工作,而且是一件大事!

因此,當林覺民再次離家的時候,她拉著他的衣袖,央求道:

「你曾經答應過我,如果要出遠門,一定要跟我講。你把我帶上啊,我陪你一起去。」

林覺民猶豫著,是否要告訴妻子去廣州參加起義的事。

事實上,他在福州西禪寺制好炸藥,裝進棺材,曾經想過讓妻子裝扮成寡婦運送。

他知道,只要他提出來,妻子一定會樂意相隨。

但是,陳意映彼時懷有身孕。

為了妻子和孩兒的安全,林覺民最終沒有讓妻子參加,也沒有告訴妻子此行的目的。

他終是食言了!

06

1911年4月23日,林覺民帶領一批人出發前往廣州。

登船的時候,突然傳來一個消息:

「馮超驤的父親去世了!」

馮超驤一聽,吐出一口鮮血,昏迷過去。

馮超驤家里很窮,父親常年生病,一家人住在破屋子里,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朋友們看到馮超驤生活困難,都替他發愁。

而馮超驤卻坦然不在意,每天與同志們言笑如常。

這次出門前,馮超驤與父親告別,將實情相告:

「我寧愿背負不孝的罪名,也不能失去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以至于最后淪為亡國奴!」

病重的父親深明大義:

「兒子你只管去,為國努力,不要掛念我。」

萬萬沒想到,馮超驤走后不久,父親病情惡化,很快就去世了!

馮超驤在眾人的救治下,緩緩蘇醒,他悲痛地說:

「父親死了,我也不能獨生。此去如果勝利,事成之后,我必當自刎向父親謝罪。」

從此之后,他不再哭泣,在心里把自己當成已死之人。

目睹這場人間悲劇,林覺民心中慘然:

「生離死別的何止我一人?那些跟隨我一起即將赴死的人,哪個不是家里的頂梁柱,哪個家里沒有父母雙親要侍奉、妻子兒女要照顧?很多人家里的情況比我家更困難!

但是,這一切的不幸,都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苦難的國家!全國人民中不當死而死、不愿分離而被迫分離的,多得不能用數字來計算!」

于是,為了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林覺民將對家人的不舍埋藏在心里,他決絕地走了。

這一走,他就再也沒有回來。

07

1911年4月24日晚,林覺民聽說族兄弟林尹民等一群人,已經從東京抵達香港。

于是,他從廣州赴香港,前去接應。

這天晚上,一群人住在濱江樓。

林覺民想起父親、妻子、兒子,夜不能寐。

他起身,挑燈寫下兩封飽蘸淚水的絕筆書,解釋自己當初不能坦誠相告的理由,并向家人道歉、作別。

這兩封信,分別是《稟父書》和《與妻書》。

在《稟父書》里,林覺民自稱「大罪」,因為他無法給父親盡孝,無法盡家庭責任了。

不孝兒覺民叩稟:

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于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在《與妻書》里,林覺民深情呼喚了妻子49次!

他對妻子說:

我為國犧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辭,可是讓你擔心,是我不能忍受的。

我很愛你,可是不得不狠下心來和你道別。

你還記得嗎?四五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曾經對你說:「與其讓我先死,不如讓你先死。」

唉!誰知道我終究比你先走呢?

我真的是不能忘記你啊!想到后街我們的家,從大門進去,穿過走廊,經過前廳和后廳,又轉三四個彎,有一個小廳,小廳旁那個房間,那是我們共同居住的地方。

剛結婚的時候,正趕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篩下月影遮掩映襯;我們就坐在那兒,肩并著肩,十指相扣,低聲說著梯己話,盡訴彼此的情意。現在回想起來,忍不住淚流滿面……

第二日早上,林覺民將這兩封書信用布包好,交給一個朋友:

「我死后,煩請幫我轉給家人。」

之后,他了無牽掛,從容奔赴戰場。

08

1911年4月27日下午五點半,起義開始。

然而,由于缺乏集中領導、組織混亂、走漏消息等多方面原因,起義走向失敗的必然命運。

當時,林覺民懷揣炸藥,與眾人進攻總督府,并在隨后展開激烈的巷戰,途中受傷力盡被俘。

被捕后,他在堂上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縱論世界大勢與各國時事,講到時局悲觀之處捶胸頓足。

清朝官員面面相覷,無言以對。

總督張鳴岐心里暗暗佩服,命人打開林覺民的鐐銬,讓他坐在凳子上,令其寫供詞。

林覺民奮筆疾書,洋洋灑灑寫下兩張紙,其中有:

「死有何懼?我等莽撞書生奮起一擊,偌大一個廣州城,如入無人之境,喚醒億萬炎黃胄裔,兩廣必為之一振,天下必為之一振。從此,朝廷兵馬不足道,天子王法不足懼,雖頭斷血流,暴尸街頭,但華夏大地少了一干英杰,黃泉路上多了一群鬼雄。我等一死,死得其所!血灑神州,快哉快哉!」

這番動人心魄的「供詞」,令張鳴岐十分震驚,他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惜哉!此人面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如雪,真奇男子也。」

然后,他話鋒一轉:

「此人留給革命黨,豈不是如虎添翼?」

1911年5月3日,林覺民在廣州天字碼頭被槍決。

行刑時,他面不改色,大笑說:

「我今日就要登仙了!」

24歲的林覺民被害后,與陣亡的其他同志同葬廣州黃花崗,成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革命的烈火并沒有被撲滅。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烈士們的血沒有白流!

09

林覺民被捕后,林家人躲進鄉下破屋。

一天,陳意映聽到敲門聲。

她忐忑不安地開門,卻不見人影,只是門檻下多了一團東西。

打開一看,正是林覺民的兩封絕筆書!

陳意映頓覺五雷轟頂,昏倒在地。

醒轉后,她想要追隨丈夫而去。

可是,上有年邁的公婆,下有年僅5歲的長子,以及腹中未出世的孩子,她不得不忍住悲痛,勉強活下去。

一個多月后,悲慟過度的陳意映早產,生下次子林仲新。

1913年,陳意映抑郁而終,還是追隨丈夫去了。

彌留之際,她將兩封絕筆書交給公公林孝穎保存:

「我走在長輩的前面,是我的不孝。望父親大人照顧好兩個孩子,等孩子長大后把遺書交給他們。」

林孝穎含淚答應,特意做了一個洋鐵匣保存遺書。

1915年,長子林依新不幸患病夭折。

次子林仲新由祖父林孝穎撫養成人,他從上海光華大學畢業后,到南京跟隨林覺民舊交林森做事。

這時,林孝穎親手將遺書交給孫兒保存。

幾年后,抗日戰爭爆發。

林仲新為了避免輾轉中遺書失落,就拜托在南京讀書的堂弟林性奎,將遺書帶回福州老家保存。

《與妻書》

10

未料,林性奎經過福建邵武的時候,被強盜攔路搶劫。

強盜砸爛他的皮箱,就要搶洋鐵匣。

林性奎搶不過,就哀聲哭告:

「司令,這是革命烈士林覺民的遺書呀!還望高抬貴手!」

強盜不信,命他打開。

林性奎打開鐵匣,里面果然躺著兩封書信。

強盜厲聲問道:

「林覺民是哪個?他做了什麼?跟我們有什麼關系?」

林性奎立馬將林覺民在黃花崗起義中舍身舉義的事跡,事無巨細地說了一遍。

強盜們聽了暗自佩服,態度柔和下來:

「信里都寫了什麼?你給大伙念念!」

林性奎小心翼翼地展開遺書,先念了一遍《稟父書》,隨后顫抖地念起《與妻書》: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當聽到林覺民「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為天下人謀永福」,而選擇犧牲自己和愛人,強盜們略有動容。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后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余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妾愿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當聽到林覺民對妻子的濃濃愛意與眷戀,字里行間的繾綣與決絕、矛盾與苦痛,強盜們忍不住一陣又一陣地嘆息。

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傍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當林性奎流著淚讀到這里,強盜們亦凄然淚下!

大家都被林覺民對妻子難以割舍的感情,以及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祖國深沉的愛,感動地無以復加。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得我乎!一慟!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當林性奎讀完《與妻書》,強盜們有的雙手抱拳,打躬作揖;有的直接跪地痛哭!

「我們真是瞎眼了,竟然搶到林義士頭上。盜亦有道!我們絕對不敢要烈士的寶物!」

最終,強盜們將遺書以及搶劫的財物都還給林性奎,并送他上車,護送他回家。

抗戰后,林性奎把遺書還給林仲新保管。

1959年,林仲新將遺書交給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后轉到福建省博物館保管。

從此,林覺民烈士的《與妻書》得以傳世,名垂千古!

百年中華,出現過無數英烈,「謀天下永福」的林覺民即是其一。

他把「信念」寫在情書里,天心月圓,卻讓天下人分享。

林覺民的《與妻書》告訴我們,什麼叫家國情懷,什麼叫鐵血柔情!

梁思成、林徽因

再提一句林徽因,抗日戰爭期間,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問她:

「母親,若是日本人打過來我們怎麼辦?」

林徽因一臉淡定地說:

「中國的文人,總歸是有一條后路的,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嘛。」

「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嘛」,這是藏在林家人血液里的鐵骨錚錚,更是中國人身上特有的視死如歸!

參考書籍:

01《林覺民:鐵血柔情的黃花崗烈士》——陳碧 編著

02《林覺民(中華先烈人物故事匯叢書)》——韓朝建 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