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我國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了許多清官。他們在朝廷任職時,可以及時幫助朝廷解決問題,還能在地方任職時,幫助百姓為民除害,得到百姓的愛戴。
甚至他們的英雄事跡依舊被現在制作成影視作品或是戲劇進行傳頌。說到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包拯首屈一指。
包拯是北宋的名臣,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北宋王朝。
包拯一生主要的貢獻主要分為整治朝綱、鞏固國防、選賢舉能等相關業績。歷史上包拯的性情嚴峻剛正,為人忠誠厚道,因此在我國戲劇作品中用黑色臉譜贊頌他。
和很多封建王朝的官員一樣,在包拯的仕途中做過很多官職。小到端州知府負責硯台的置辦,大到樞密副使負責朝廷大臣的行為作風。
在保證多年的職場生涯中,先后做過: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使,三司戶部副使,知諫院,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務,這些職務有大有小。
后來由于包拯清廉,為人民服務的行事風格,變成為影視作品的常客。而我們所熟知的
龍圖閣直學士以及開封府,也正是來源于此。
那麼在古代包拯的官職到底有多大?放在今天相當于是什麼級別呢?
在北宋皇佑四年期間,包拯擔任龍圖閣學士兼任河北度轉運使。
所謂龍圖閣直學士實際上是宋真宗在位時設立的。其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在一個閣樓中整理與閱讀皇帝留下的遺物。
這些遺物不僅有皇帝觀看過的圖書,還有皇帝批閱過的奏折或是頒發的圣旨。
而這個龍圖閣其實就相當于圖書館,我們的包大人兼任圖書館館長以及圖書管理員的職務。但在北宋年間,龍圖閣直學士只是負責閱讀而已,而且龍圖閣大學士屬于從三品的職稱。相當于辦公廳副主任。
這個職位在樞密學士之下,屬于無權無勢的官職,但擔任這個職務的人員將有優先升遷官職的作用。
開封府尹——包青天,這個職務大家應該都是從影視作品或是戲曲中了解到的。而大家耳熟能詳的,則是包拯在開封府審理陳世美的事。當時影視作品給包拯的職務便是開封府尹。
但從歷史背景來說,包拯當時確實是在開封府工作,只不過開封府的地位比較特殊,只有儲君任職時才能叫做開封府尹,而沒有血緣關系的大臣只能是權知開封府。
實際上是在至和二年,宋仁宗因為包拯的推舉官員的失誤,而降罪包拯,將包拯貶為兵部員外郎,任池州知府。
但由于包拯在擔任池州知府時,備受百姓愛戴,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再加上當時開封府內天降大雨,而時任皇帝宋仁宗也身患重病,于是就又將包拯提拔上來,任命為權知開封府升遷右司郎中。
不僅要包拯治理水災,還要在群臣之中樹立榜樣。
從北宋的發展來看,開封府尹是北宋極其重要的官職。是北宋都城開封府的衙門。
在北宋擔任開封府尹官職的官員,要麼是被皇帝提拔的儲君:宋太宗、宋真宗等。
要不就是皇帝極其看好的官員:例如包拯、歐陽修等。
所以,一般能夠擔任開封府尹的官員,大多數都是在朝廷至少二品官員以上了(含二品)。而這個職務實際上的工作是對司法、民生、行政等事物進行調配。
為皇帝處理國家大事提供方便,也就相當于現在的市長級別。
事實上由于北宋年間,商品經濟發展較好,文化水平也大有提高,而且北宋的官職任命比較復雜。所以對于包拯官職權利的大小的判定,還是要進行簡單的分析。
上文我們提到包拯曾任龍圖閣直學士,這類官職屬于虛職,也就是說這類官職只有名聲卻沒有實權。
但這類官職行政級別高,收入也比較可觀。但因為是從三品,所以龍圖閣直學士的官職屬于中間位置。
同樣的方法,在包拯任權知開封府時,雖然職稱不如之前的龍圖閣直學士,但因為上班的地點從朝廷改成了衙門。
包拯手上的權力增加了,包拯可以在許多事情上擁有專案專斷的權力。這才有了影視作品中包拯除惡揚善、為民除害的片段。
在包拯的各類影視作品中,都有百姓攔住包拯的轎子,為自己喊冤的橋段,那麼這樣的橋段合理嗎?答案是不合理。
首先根據史料記載,包拯在開封任職僅僅一年,除了治理洪水之外,并沒有其他的相關政績,所以本身影視作品的內容就與史料有所出入。
實際上,在北宋對于百姓申訴的案件有著明確的告狀制度。例如:擊鼓鳴冤等。只要百姓覺得自己有冤情,都可以找相關的司法人員進行處理。
除此之外,在歷史當中,私自攔轎子屬于違法行為,會被廷仗四十。因此,我們都被影視作品騙了。
雖然包拯的一生并沒有得到過實權,但是他每到一處任職,都會保護國家利益不受侵害,保障百姓的生活能夠安居樂業。這是清官的典范。
也正是因為如此,包拯的影響以及事跡才會被我們傳唱與分享。
但影視作品畢竟是神化了包拯。因此,大家在觀看影視作品時,要注重歷史的真實發展。避免被沒有文化的編劇誤導。
除此之外,在我國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官員的職務與權利并不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從二品或者是從三品的官員,在職稱上會比包拯的權知開封府大,但在實際的權利面前不如包拯的權知開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