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守城士兵為何寧愿用石頭砸,也不愿直接推倒梯子?士兵:傻瓜才推
2024/06/21

古代戰爭往往以攻城略地為先,不同于現代戰爭,要先掌握制空權、制海權。

但是在中國古代高高的城墻往往是一座城市的第一道防御,而城池必須非常堅硬,為了保衛家園,修筑城墻也用的最好的材料,抵御外敵入侵。

不僅如此,還會在城外挖一條護城河,環繞城墻。那麼外敵想要靠近城墻也就更增加了難度。

在影視劇中也常常能夠看到,有些城墻外挖的是類似于戰壕的溝壑,在這些深坑上鋪上草席、木板等掩蓋,偽裝下面插滿了木刺。

因此傳統的攻城方式往往要需要大量的兵力,在一次攻城戰爭中,尸體鋪滿了這些溝壑。

就算突破了護城河,要想再次突破城墻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因此在《孫子兵法》中說到「殺士卒者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既然城墻堅固,那麼該如何攻破呢?

云梯的戰斗意義

要想攻破城墻,只有兩個突破口:一個是攻破城門,另一個則是登上城墻。

攻破城門常見的軍事裝備有撞擊城門的攻城錐,這些攻城錐巨大無比,往往是用樹干制成,前部尖銳,數十名士兵共同發力,攻城錐就像擺錘一樣撞擊城門,達到破門的效果。

但是攻城錐的缺點也很明顯,所需士兵人數較多,耗費人力。而士兵們專注工程,攻破城池城門,也容易受到城樓上的弓箭手的襲擊。

如此一來,就需要更加先進、更加靈活的攻城武器來代替,這是云梯就應運而生。

云梯的發明還要追溯到夏商周時期,當時叫做鉤援,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是由著名的工匠家魯班進行改造。

他將云梯用車輪、梯身、鉤子三部分組成。云梯的底部以木為床,安置六個輪子,將上方的梯身就可以固定在底盤上,在主梯子上連接一個副體,這個副體可以靈活調節。

人站在梯子上可以借助轱轆來回移動,主梯是固定的,這樣就避免了戰士需要架梯子的時間。

在攻城時只需要將整個云梯推到城墻下,就可以開始戰斗。

到了宋代,云梯的結構再次得到更新,變成了折疊式,中間用轉軸相連接,如此一來登城速度更加迅捷。

不僅如此,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為了防止云梯被盜,不僅底座十分的笨重,需要一二十個人才能推動。還有機關設置,一旦機關鎖死,想搬動云梯的難度就更大了。

作為攻城的主要武器一直被沿用到明朝,直到火器的發明才被逐漸廢棄。

在淮南子一書中,對云梯有這樣的描述: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敵。因此云梯除了攻城拔寨,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登高望遠,偵察敵情。

隨著云梯的發明,攻城戰爭中攻方開始越來越占據優勢。

他們通過足夠多的云梯,投入大量的兵力,迅速的登城,而守方往往據高而守,但兵力不足,如此一來,易守難攻就轉變成難守易攻。

難道云梯如此完美就沒有任何缺點嗎?當然不是。

攻城隊爬上云梯,登上城樓,就像是敢死隊一樣,傷亡率很高。就算是接近了城墻之上,也要與守衛的士兵近身相搏。

用云梯登上城墻只是第一關,還要擊敗守城的將士,才能順利的登上城墻。

也正是因為如此,守城一方也有很多辦法來抵擋云梯,攻城常見的有投放巨石、弓箭、火燒、在城墻上涂抹油料等等方法。

都能夠很有效的抵擋攻城的云梯士兵,再加上他們占領最高點,仍然優勢顯著。

除此之外,城門之內還有一個叫做「甕城」的設施。

其實就是當士兵們攻破第一道城門之后,以為自己即將奪取攻城的勝利,卻不知城門之內還有一座城門,就像俄羅斯套娃一樣。

如此一來,就算順利攻城,登上城墻,還會在攻破城門之后,大軍進入城門,中了計,就會被困在兩道城墻之間,就像甕中捉鱉,很容易被殲滅大部分力量。因此,用云梯攻城就顯得格外重要。

攻城隊的士兵都是通過由底層士兵組建的敢死隊,快速的登上城墻,在第一道城墻之上,不僅能夠占領制高點,同時通過瞭望,觀察城墻后面還有沒有「甕城」,避免軍隊的盲目涌入,造成大量傷亡。

那麼既然云梯有這麼多的優勢,難道真的是無法克制嗎?

云梯如何破解

當然不是。首先盡管云梯不斷的更新和改進,但是仍然需要大量的士兵作為敢死先鋒,也就增加了傷亡,就像人海戰術。

而能夠順利登上城墻的寥寥無幾,如同拼機率。那麼既然巨石、火器體積龐大,需要好幾個士兵才能進行搬起來攻擊,為什麼不趁攻方把云梯架在城墻之上市,一把推倒,如此一來,豈不簡單?

上面提到云梯是有機關的,在攻城兵將云梯推近城墻,然后將機關鎖死,而在主梯和副梯之間也有軸承相連,這些軸承也是可以鎖住的。那麼站在高處的守軍想要將梯子推倒,或者偏離方向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云梯往往高達數米甚至數十米,通過三角函數就可以知道,要想家梯子真正的推倒向敵方陣營,光是靠人推那是做不到的。很有可能會出現,只能稍稍離開墻體,而后又彈回城墻的現象。

這是從云梯的物理結構上來說,其次從戰術上講,無論是攻城拔寨還是守衛城墻,都是以殲敵為主要目標。

那麼既然敵人攻上城來與其和他們耗時間,拼體力,倒不如趁他們爬上云梯,趁機投放巨石、弓箭或者燃燒來消耗敵軍士兵人數。

再加上登上云梯、爬上城墻只是他們的第一步,等待他們上來和他們短兵相接才是第二步。

如此以來,不如以逸待勞,集中火力攻擊攀爬上來的士兵,實現殺傷。其實在影視劇中我們往往能夠看到簡易的云梯裝置,那些簡直就不能成為稱為云梯,只能叫梯子,大多用竹子制成,又細又長。

攻城時由幾人快速抬著移動到城墻腳下,向上一搭,就可以實現登城,這是因為小規模戰爭倉促,而制作云梯過程復雜,裝備精良,需要能工巧匠。

而攻破城池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那麼只能加緊趕制這樣簡易的登程梯。

但是這些梯子大多品質脆弱,很多還沒登上城墻,就被踩斷了,士兵從高處跌落。

同時他也不想真正的云梯那樣厚實堅固,同時,這樣簡易的梯子澆點兒油,一把火就會喪尸戰斗力。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古代的農民軍起義軍往往戰爭損失慘重。所謂要想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這個道理。

利器何去何從

裝備不精良,只能拼人海戰術隨著時代的發展,火銃、火槍、火炮等重型武器的發明,也讓云梯淡出了戰場。

明朝后期,不少富貴人家將其改造為林園用品,修剪樹木、修建宮殿都能發揮作用,從而走進千家萬戶,成為非戰爭用品。

也正是云梯的發明,打開了人們消防滅火的新思路,現代建筑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一旦發生火災損失慘重,后果難以想象。

而高樓之上的滅火也成為了難題,云梯就成為現代的消防工具。

現代原題起源于德國,經過現代化的設計和改造,這些云梯被用為貨物裝載、送料、高空作業等等,其應用場景十分廣泛。

比如幕墻的施工、樓頂防水、裝置安裝、家政服務、工程建筑,云梯也就從最開始的戰爭武器成為如今的建設工具,這些就是云梯的前身今世。

像所有的偉大發明一樣,云梯凝結結著古人的智慧,是老祖宗的巧思妙想,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都來戰爭,汽車、火藥等等。

戰爭雖然是殘酷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也推動了時代的進步和歷史的前進。通過不斷的進化和更新,匯集著后人的智慧,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煥發生機,產生更多的應用和意義,為人們的生活帶去便利。

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云梯雖然被淘汰了,但是其蘊含的道理是幾脈相承的,古人在戰斗中為什麼選擇攻城為王,就是懂得要先占領先機和制高點。

這里的制高點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高處,更意味著占領制高點,一方面可以瞭望軍情。

攻上城墻之后,可以為攻城一方進行觀察那些他們在城墻外所看不到的情況,通過旗語、暗號,做信息的傳遞,方便城墻外的指揮者隨時調整軍事策略。

另一方面,登上城墻之后更能鼓舞士氣。城墻下的士兵,看到自己人登上城墻,也更有了作戰的動力。

而對于守城一方也是心理上的壓制,一旦出現手忙腳亂更能夠趁趁虛而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現代戰爭不外如是,多軍種聯合作戰也需要我方通過偵察機,無人機進行軍情的前瞻瞭望,判斷敵方兵力部署,作戰推進情況,做好和后方大本營指揮部的及時匯報。

這些都和云梯攻城戰有著相似之處,而且戰爭開始后,率先通過戰斗機達到制空權的優先占領,更能夠率先切斷敵方的通信聯絡,他們的作用就像眼睛一樣,對于戰爭的勝敗至關重要。

沒有這些就像瞎子打仗,一頭霧水,其結果可想而知。現在早已不像傳統那樣拼人海戰術,短兵相接的時代也早已過去。

信息站制空戰、海戰比比皆,也必不可少。誰掌握了優先權就掌握了主導權。所以說《孫子兵法》永遠不會落后,戰爭從來都是兵貴神速,搶到先機。

而在小規模戰爭中,同樣需要修筑攻工事、掩體,就算是近距離作戰也一樣需要瞭望塔,觀察敵情,匯報敵方動向。

因此,從古至今作戰的方法有著相似之處,而這些都是人類千百年來的智慧與經驗。

但是戰爭是不希望看到的。無論是再先進的武器裝備在遠距離的作戰只要開打,人就存在著傷亡。

戰爭是由人組成的,也意味著人的傷亡決定勝敗,因此無論是出于什麼樣目的戰爭,都是悲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