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三國時期,群雄割據,連年戰亂。當時有著眾多威名遠揚的猛將,比如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趙云,他的武勇無人能比,被后人譽為「蜀漢第一武將」。然而在當時,還有一位武力可與趙云相提并論的猛將,卻很少有人知曉。他就是劉備麾下的陳到。
陳到為何默默無聞?他與趙云相比有何不同?這位武藝高強的猛將,他的故事值得人們探究。
劉備初創業時,猛將羽翼未豐
亂世初期,劉備起兵響應黃巾軍起義,在征戰中漸漸嶄露頭角。劉備性格沉穩,為人處事圓滑,善于結交人脈。但他的軍隊起初孤立無援,實力單薄。為了保家衛國,劉備需要依靠自己的才能聚集人才。
在小張楊橋布陣時,劉備邂逅了後來的五虎上將之一的關羽。關羽看出劉備氣度不凡,便決定追隨劉備。這給了劉備極大的鼓舞。隨后,劉備又結識了張飛。張飛性格直爽,還曾救過劉備的命。張飛欣賞劉備的氣節,也決定追隨劉備。
如此,劉備初步聚集了些許人才,他的部隊實力也略有提升。當時,群雄逐鹿,四面楚歌,劉備手握區區三千多人馬,想要在諸侯中脫穎而出,實在是難上加難。他需要更多的人才助力,才能成功開疆擴土、建立自己的政權。
正當劉備焦慮之時,有一人主動前來投奔,為劉備解了燃眉之急。這個人就是陳到。
陳到投奔劉備,愿追隨劉備建功立業
陳到是汝南人,為人勇猛果敢。他本是一介草莽小民,生活在亂世,也靠著打打殺殺度日。有一天,陳到聽說劉備在漢中一帶活躍,便主動前去拜會。
陳到性格直爽,對劉備一見傾心。他看出劉備志向遠大,手握數千部曲,必將成就一番大事業。更為難得的是,劉備待人謙和,處事公正,這讓陳到更加敬佩。
于是,陳到毅然決定追隨劉備,愿意為劉備建功立業,出生入死。劉備見陳到身手矯健,武藝高強,便十分歡喜。他對陳到寄予厚望,認為有陳到這樣的猛將在,自己的軍力將大增。
其實,陳到加入也正是劉備急需的。當時,劉備麾下猛將寥寥無幾,用人之際極為困難。陳到的到來,無疑給了劉備極大的鼓舞,更使劉備看到了未來發展的希望。
劉備深知,要在亂世立足,必須依靠人才。有了陳到這樣忠心耿耿的猛將,劉備的實力將快速提升,建國統一的夢想也將更加接近。
劉備任命陳到訓練白毦禁軍,保護劉備安全
白毦兵訓練有素,戰斗力強悍。每每劉備出征,白毦兵都在陳到帶領下負責保護劉備的安全。他們勇猛無敵、訓練有素,確保劉備不受任何傷害。劉備對陳到和白毦兵都極為倚重。
陳到不僅訓練有方,自己的武藝也堪稱一絕。據傳陳到的武力可與蜀國名將趙云相提并論。每每討論到蜀國猛將,人們總是先想到趙云、關羽、張飛等人,卻很少有人知曉陳到。
劉備深知,要想在亂世輾轉求存,必須有一支強悍的護衛部隊保駕護航。所以他便派陳到訓練一支禁軍,作為自己的貼身死士。
陳到接受命運后,立即行動起來。他嚴格選拔猛士,日日操練,終于訓出一支富有戰斗力的禁軍——白毦兵。
白毦兵每位戰士都必須經歷殘酷的選拔考核,其中包括徒手格斗、長跑、匍匐前進、負重越野、劈砍訓練等項目。一個個面黃肌瘦、體格強健的戰士脫穎而出,進入白毦兵的行列。他們日復一日訓練武藝,能以一當十,三當百。
白毦兵不僅訓練苦,還必須絕對忠誠。每位白毦兵都必須對劉備赤膽忠心,訓練之余,還要進行政治教育,牢記自己的神圣職責。
在陳到的悉心訓練下,這支白毦兵漸成型,成為劉備麾下的精銳之師。白毦兵人數不多,但戰斗力無人能敵。他們守在劉備身邊,有如鷹隼捍衛雛鳥,讓劉備倍感安心。
有了白毦兵這支死士,劉備方敢四處征伐,終于開拓出一片天下。當劉備坐擁半壁江山時,他更加看重白毦兵的作用。白毦兵就像他麾下最忠心的守護神,讓他倍感安全。
陳到武勇超群,戰功不亞于趙云
其實,陳到的武勇無人能出其右。有一次,東吳軍隊追擊劉備大軍,陳到僅率領700白毦兵便擊退了東吳軍的數萬追兵,自己也安然退返。陳到的這次戰功,可謂大勝趙云斷長板橋之勛。當時劉備大軍戰敗,正是陳到和白毦兵的疾速斷后,劉備才得以脫身。
可見,陳到的武力之強,絲毫不亞于趙云。甚至在許多次戰役中,正是陳到和白毦兵保駕護航,劉備才得以脫險。可以說,沒有陳到的頑強防守,劉備早就在亂軍中喪生,哪里還有建立蜀漢的機會?
但是,陳到的這些勛績與功勛很少為后人所知。其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陳到性格過于低調。
每次大戰告捷,劉備都會召見猛將們,慶祝勝利。這時,趙云、關羽、張飛等人都會興高采烈地接受劉備的稱贊。唯有陳到總是悄無聲息,甚至有時會找借口推脫劉備的召見。
劉備也曾親自召見陳到,表揚他的戰功。可陳到卻總是把功勞推到白毦兵身上,自己只說是執行命令般謙虛。劉備見陳到從不沾沾自喜,更加看重他忠誠老實的性格。
其實,陳到內心也希望能像趙云那樣,威名遠播天下。但他深知劉備的良苦用心,為了劉備大業,陳到甘愿飲恨。當趙云的威名傳遍天下時,陳到只是默默訓練部隊,從不有一絲不平。
正因如此,陳到的勛績與武力,才會在歷史長河中不為人知。他甘于奉獻,心中無私,后人雖然未能銘記,但陳到本人絕無怨言。
劉備故意隱匿陳到,避其出頭招禍
然而讓人不解的是,陳到明明是劉備麾下猛將之一,武力可與趙云相當,為何他不能像趙云一樣名揚天下,而是默默無聞?
其實,這正是劉備故意為之。劉備深知陳到忠心耿耿,武力超絕,正是他最信任的心腹。如果陳到太高調,名聲太盛,勢必招致敵人忌憚及針對。為了保陳到的安全,劉備有意讓陳到隱匿實力,不敢讓他太過出頭。
劉備曾親自與陳到長談,提出自己的考慮。劉備擔心如果陳到太出名,勢必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一旦陳到有失,劉備麾下的中流砥柱就損失了一員猛將。
而且,劉備也考慮到,太高調的猛將,往往更容易驕傲自滿。這對陳到的性格和修養也是一種威脅。劉備不希望陳到重蹈覆轍,最終淪為驕奢淫逸之徒。
劉備視陳到如己出,對他寄予厚望。劉備認為,陳到必須謹慎行事,低調發展,才能長久立足。如果今天沖出頭來,招惹禍端,那只會自取滅亡。
陳到聽完劉備的長篇叮囑,深有感觸。他自問確實沒有太高超的胸懷與氣度,如果名頭太盛,只怕以后會走上邪路。于是,陳到表示聽從劉備教導,會一心訓練部隊,絕不張揚。
劉備見陳到謙虛謹慎,無私奉公,更加放心。自此之后,劉備便有意隱匿陳到的名聲與功勛,生怕他招來殺身之禍。也許這對陳到個人來說待遇不公,但這確保了他的生命安全。
如果讓陳到也像典韋那樣高調,劉備擔心陳到的下場,也會像典韋一樣早早結束生命。思及此,劉備更加堅定自己的決策。
陳到終其一生謙虛低調,劉備之策遠見卓識
陳到本人也極為謹慎,從不敢有任何驕傲之心。每每戰后,陳到都只顧整頓白毦兵,訓練部隊。從不沾沾自喜,也不敢抬高姿態。這更使劉備對陳到滿意。
劉備也曾考慮過讓陳到像典韋那樣成為自己身邊的貼身護衛。但典韋在曹操麾下太過出風頭,最終落得個早死的下場。劉備體會到「人怕出名豬怕壯」的道理,為了陳到長久之計,還是決定讓陳到低調行事。
這樣一來,陳到就成了劉備麾下最神秘的猛將。他只在必要時顯露身手,其余時間悉心訓練部隊,或者斷后保駕。久而久之,群雄并起的那個亂世,便很少有人再提起陳到的名字。
劉備去世后,劉禪繼位。劉禪雖不能成為明君,卻也繼承了劉備的遺志。他深知陳到的忠勇,遂封陳到為征西大將軍、永安都督,可見劉備父子對陳到的信任。
陳到本人則一直謙虛低調,從不在意名利地位。他繼續悉心訓練白毦兵,并在必要時保護主公。直到去世,陳到都默默無聞,可見他的性格之謙遜謹慎。
劉備采取的這些舉措,使陳到雖有驚人武力,卻一生低調。當時,劉備的謀略遠見卓識,這保住了陳到的性命。要不是有劉備的精心安排,陳到又如何能在亂世中安然度過一生?
結語
當時,劉備視陳到為重要棋子,必須加以呵護培養。讓他高調曝光,無異于置之死地。劉備不愿見到心腹重臣就此犧牲,所以通過措施,保陳到全身而退。這也使劉備麾下多了一員猛將助力,對蜀漢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雖然陳到無法在歷史上出名,但他為劉備效力一生,可謂忠心耿耿。正是有了陳到這樣忠勇之,劉備才得以在亂世中立足,走向統一大業。雖然后人鮮為人知,但陳到的功績猶存,值得后人銘記。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