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他才是三國最偽善的人,卻被羅貫中捧上了天,如今仍被當英雄供奉
2024/04/29

前言

歷史,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在這記憶中,許多歷史人物皆因一時的成敗得失而名垂千古。然而,我們在評說歷史時,是否也需要審視這些先哲的內心世界,以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本文嘗試以三國時期的董承為例,對照史實與小說,探討一個普通人在亂世中的命運困頓,以及我們應持怎樣的歷史態度來看待這些為我們留下歷史印記的先人。

一、董承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

在羅貫中的精心筆描下,董承在三國演義中是個忠心耿耿、大義凜然的漢朝忠臣。他為守護漢室尊嚴,不惜舍生取義,以一己之力對抗強橫的曹操,是真正的建安英雄。

羅貫中著重描寫了董承勤王的經歷,使他看上去忠心專一、義無反顧。諸如護駕漢獻帝遷都洛陽,在返京的路上擊退數十萬追兵,這些事跡均讓人感受到他對漢室的無限忠誠。後來為了削弱韓暹等軍閥勢力,他調入曹操于洛陽,最后反被曹操奪權。但在羅筆下,這都被描寫為董承無私專政、誤判形勢所致。

董承的[高·潮]時刻,要數「衣帶詔」這個著名故事了。漢獻帝為了鏟除曹操這個叛逆,親手將密詔繡進錦帶,悄悄傳給董承。羅貫中細細描寫了漢獻帝親書密詔、泣血于詔書的場景,突出了帝王對曹操的憤怒以及對董承的絕對信任。

董承接到天子親授的衣帶詔后,心中燃起了為漢室報仇雪恨的壯志,立刻展開行動,聯絡忠臣,準備刺殺曹操。羅筆下的董承似乎在一瞬間拋卻諸多利害關系,只為忠于漢室和天子。他先后招募到王子服、種輯、馬騰等漢室舊臣,甚至還有當時實力強大的劉備加入。這些忠心之士日夜密謀,準備給曹操一個驚天震撼的打擊。後來太醫吉平有機會近身,也被董承引入刺殺計劃。一時間,曹操的死期似乎就在眼前。

然而這場密謀最終還是敗露,所有參與其中的人無一幸免,連董承在宮中的女兒也被牽連,母女兩人同日香消玉殞。盡管失敗收場,但董承那矢志不渝的忠心和大無畏的氣概,仍讓后人景仰并傳頌他的義舉。在羅貫中筆下,他是真正的建安忠魂。

二、歷史上的董承

然而,當我們翻開正史,探究真正的歷史,便會發現三國演義中的董承和史實有著很大的出入。

歷史上,董承的確是漢獻帝的舅舅,他護駕漢獻帝東歸洛陽,這一點是真實的。但是按照正史記載,此舉也非全然出于忠心。當時董承受袁紹之托,意圖在洛陽奪權,趁機嫁女給漢獻帝,以皇戚的身份掌控朝政大權。護駕一事,可謂多有私心。

接下來他引狼入室,調曹操入洛陽一事,就頗有疑點。此舉表面是為了削弱韓暹等軍閥的勢力,實際上很可能出于董承自己的政治算計。他想依靠曹操的力量進一步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當曹操反客為主后,董承的權力被架空,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策。

為了重新掌握權力,董承開始與舊臣密謀,表面上是為天子除害,實則可能是想借天子的名義謀自保。所謂的「衣帶詔」,不見于正史,很可能是董承杜撰出來的借口。其動機也值得懷疑。他為了招攬王子服,竟然拿出了呂不韋的例子,可見不過是想依附權勢,重新獲取利益。

失敗后,倒也獲得了一個烈士的美名,可這與他生前的算計看來大相徑庭。或許,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為董承想一想——整個漢室江河日下,自己身為宗室,又有遠大理想,難免會想方設法重新掌控大局。但偏偏才能有限,機遇不濟,一時權勢旁落,無奈之下苦苦掙扎,最后導致失敗收場。作為一個普通人,董承也許并不該被要求有太高的品格,他的種種作為,也是這個亂世愚昧讓人難以匡正的結果。我們不應過分苛責個人,而要審視這場亂世的罪惡根源。

三、歷史的真實

歷史并不像演義小說那麼非黑即白,魑魅魍魎,英雄義士。歷史上的人物往往是灰色的,我們需要把他們還原在真實的歷史語境中加以審視,這樣才能對歷史作出更為準確的評判。

董承也是如此,他并不像三國演義中那麼神圣不可侵犯。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看,他的種種行為也并非全無道理。但是過分美化或妖魔化歷史人物,都會對我們正確讀歷史帶來障礙。

比如,三國演義中將董承描繪成幾乎完人,忠君愛國,仁義禮智,無所不具。但真正的董承也許只是一個普通人,有著正常人的私心和懦弱。他也會誤判形勢,作出錯誤決策。但是因為時代和氛圍所限,他的缺點被無限放大,最終導致悲劇收場。

那麼,我們要怎樣看待歷史上的董承?或許不能用黑白分明的價值判斷,而要從更高的歷史視角審視一個普通人在亂世中所表現出的種種特征。這也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認識那個時代的真實面貌。

四、歷史的思考

歷史是一個民族共同的記憶,我們需要通過持續學習和探索,讓自己真正讀懂歷史,讀懂那些為我們留下歷史記憶的先人。以董承為例,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過程。通過洞察一個普通人在亂世中的境況,我們可以更好地審視和理解歷史,避免簡單的情感化判斷。

董承的一生,反映出那個時代普通人的困境——雜亂無序的政局,黑暗殘酷的社會環境,以及人性苦苦在其中掙扎。我們不應貿然下判斷,而要設身處地感受每一個歷史人物背后所承載的命運苦難。

這也對我們今人是一個警醒,面對這復雜多變的世道,我們更需保持理性和智慧。不能簡單地評判他人,而要充分理解每個人生命的無奈。這樣,我們才能取得歷史的智慧,并汲取智慧以面對當下的種種困境。歷史不該只停留在口號和表面,而需要我們用心去發掘其深層價值。這也是學習歷史的終極目標。

結語

歷史是一面鏡子,照見一個時代的風云變幻;也是一塊試金石,檢驗一個民族的精神追求。我們需要放下成見,抱著謙遜的心態繼續探索,從中汲取力量。每個普通人的命運都值得我們傾聽,因為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點滴,共同繁衍成為江河,匯聚成為浩浩蕩蕩的歷史洪流。我們都是歷史的見證者,也終將成為歷史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