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安徽驚現罕見八邊形古墓,一夫一妻一妾合葬,3具棺材傾倒排列,專家驚呼:倫理亂了
2024/08/12

考古人員正在起吊的是三具傾斜倒地的棺材,形制特殊的八邊形古墓,狹小的墓葬結構,傾斜倒地的三具棺材,讓這個特殊的古墓充滿了神秘感。

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內,是如何把三具棺材放進去的呢?

如此奇怪的墓葬,在考古史上實屬罕見。

尤其是出現在安徽地區,讓這座古墓更加的神秘莫測。

2019年長豐縣下塘鎮道路施工的過程中,挖出大量青灰色石磚,如此數量引起了施工方的注意,他們懷疑挖到了古墓。

于是立即向安徽省文物部門如實報告相關情況,專家組到現場勘察過后,確定了施工隊挖到的確實是一座古墓。

它外部呈半圓形,采用了疊石結構,上窄下寬,由此可以推測墓葬的規模并不大,專家初步判斷這只是一座普通的古墓。

2010年在河南登封發現過一座仿木結構的宋代古墓,跟這座古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隨著考古工作的進行,結果讓專家震驚不已。

當他們拆掉所有石磚之后,墓室整體樣貌呈現出八邊形,狹小的墓室內還有三具棺材,完好無損地傾斜倒地。

中間的棺材較大,兩邊的棺材較小,專家初步推測,這是一座一夫一妻一妾的合葬墓,專家驚呼:倫理亂了,這種家族墓葬,在北宋時期較為流行。

清理完墓道之后,仿木結構的墓門引起了專家的注意,墓門上方有兩根門簪,這樣特殊的墓葬形式,也只有宋朝時期大戶人家才有資格享用。

這座看似普通的墓葬,實則處處透漏著墓主人的尊貴身份,專家也根據墓葬形式判斷,墓主人在當時也是一個有官職在身的人,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是個北方人。

在淤泥清理的過程中,考古人員驚喜地發現了陶瓷,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出土的陶瓷都是不完整的碎片。

考古人員對墓室進行了大清洗,一方面是方便尋找淤泥中散落的陶瓷碎片,另一方面是為了尋找墓志銘。

清理工作完成之后,考古人員又面臨著又一個巨大的難題。

連綿的陰雨天氣和潮濕的地理環境,讓墓室發生了坍塌的現象,雖然現場進行了加固措施,但是并不具備開棺條件。

要想弄清楚八邊形古墓之謎,必須將三具棺槨吊運出來,進行開棺,才能找到答案。

如何從狹小的墓室中,把三具棺材完好無損地吊運出來呢?這是考古隊面臨的最大難題。

考古人員決定先對其中最大的棺槨進行扶正,然而在操作的過程中,才發現棺槨常年浸泡在水中,重量已經超出了正常范圍的很多倍。

工作人員費盡力氣,棺槨的位置也只是移動了一點點。

為此專家調整了起吊方案。

一夫一妻一妾合葬,3具棺材傾倒排列

八邊形古墓中的棺槨起吊雖然制訂了完整的計劃,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仍舊是狀況頻發。

體型較小的棺槨被成功吊運到了平台上,在扶正的過程中,專家發現,這具棺槨并不是整木結構,跟其他兩具棺槨的材質相差較大。

這具棺槨有何特殊之處?

里面又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經過常年累月的浸泡,那具較小的棺槨已經完全變形,扶正以后還是歪歪扭扭,這對棺槨內的文物保護是極其不利的。

考古人員不得已把棺槨繼續放倒,保持著原有的狀態。

當時現場站滿了圍觀群眾,這讓考古人員壓力倍增,為了安全起見,考古人員在第二天微微亮的時候,進行了棺槨起吊工作。

第一具棺槨被成功吊出以后,最大的棺槨在吊運過程中發生了意外情況。

由于棺身較大,硬生生被卡在了八邊形墓室口,工作人員不得不拆掉周圍的青磚,才把棺槨成功吊出。

考古隊決定,把棺槨運送到學校的實驗室,進行開棺研究。

當地政府對這次發掘工作極為重視,考慮到學校的條件簡陋,無法保證文物的安全。

于是把閑置的老法院騰出來,作為棺槨的存放地點。

由于三具棺槨在運輸的過程中,都是以傾倒的狀態放置的,所以如何開棺提取文物成為了最大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保護棺槨內的文物,最終考古專家決定,保持棺槨原有狀態,從側面進行文物發掘工作。

棺槨打開之后,內部的文物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嘆不已。

在淤泥的覆蓋下,仍舊掩蓋不了白瓷的精美做工,清洗之后的白瓷缽更是光彩耀人,這讓考古人員信心大增。

棺槨內的文物,究竟還能帶來多大的意外驚喜呢?

隨后,考古人員先后提取出了保存完好的漆木器蓮花盞,一個發簪,以及一頂漆紗冠。

在古代,漆紗冠是官員才能佩戴的頭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非常流行了。

跟其他頭飾不同的是,漆紗冠做工特殊,穿戴起來輕便透氣,還具有一定的美觀性。

漆紗冠的出土也印證了考古專家的猜想,墓主人生前是一位官員。

緊接著,考古人員又在棺槨中,提取了亞字形漆盒和一面方形小銅鏡。

雖然清理過后的銅鏡銹跡斑斑,但是里面隱隱透出的金黃色,預示著墓主人的尊貴身份。

第一具棺槨的清理工作已經完成,不過讓專家遺憾的是,在提取的眾多文物中,并沒有發現墓主人的印章。

這就讓墓主人的身份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剩下的兩具棺槨內,是否藏著墓主人的身份信息呢?

讓考古人員更為震撼的是,第二具棺槨中的文物更加的精美漂亮。

那些瓷器和漆木器被清理之后,花紋的精美程度,令在場的人都發出陣陣驚嘆,古人手工藝和智慧,也是非常先進的。

另外讓考古人員更加驚喜的是,棺槨中提取出來的一對金手鐲。

經過歲月沉淀和洗禮,金手鐲依舊光彩耀人,上面雕刻的花紋也非常精美,依舊清晰可見。

不過金手鐲還不是第二具棺槨中的重頭戲。

墓志銘被發現,墓主人頭戴鳳冠

棺槨中專家發現了大量遺落的細小金珠,這些東西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用的呢?

隨著金耳環和金簪等飾品的出土,都預示著這位女性墓主人,生前的雍容華貴。

發掘工作進行到最后時,專家還在棺槨中發現了一柄保存完好的金背木梳。

清理完上面的淤泥,木梳的包邊金光閃閃,看起來十分精美。

從出土的各種金銀飾品,專家推測,這位女性墓主人下葬前,頭上極有可能戴著精美的鳳冠。

雖然專家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但是精美的頭冠,經過腐蝕早已化為了淤泥,只有上面的金銀珠寶保存了下來。

鳳冠的真容是見不到了。

在第二具棺槨的清理接近尾聲的時候,專家發現了大量的銅錢,其中有開元通寶,也有千禧通寶。

銅錢的年代從唐朝,延續到了北宋中期,由此也可以確定,墓主人生活的年代在北宋時期。

第二具棺槨文物的豪華程度,讓考古專家,對第三具棺槨內的文物充滿了期待。

然而結果卻讓所有人都大失所望,第三具棺槨中并沒有發現多少文物,都是散落的人骨。

考古人員只在其中找到了兩柄破損的梳子和銀簪,相比前兩具棺槨,這具棺槨要寒酸許多。

雖然在三具棺槨中,沒有發現任何關于墓主人身份信息的記載,但是在其他兩個被盜的家族墓葬中發現了墓志銘。

墓主人的墓志銘,是宋朝時期的一位五品官員撰寫的,專家推測,在當時極有可能流行官員撰寫墓志銘的風俗習慣。

不過,從墓志銘上的文字記載中,并沒有發現關于墓主人官職的描寫,這跟專家起初的推測有些出入。

隨著墓志銘被清理出來,它的全貌也完全展現出來。

其中「緋魚袋」三個字,揭示了墓主人的真實身份。

在宋朝時期,由于宰相的官職有限,皇帝在賞賜的時候,會用高規格的緋魚袋作為替代品。

緋魚袋是當時的一種服飾,只有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官員才有資格佩戴。

雖然墓志銘上沒有明確記載墓主人的官職,但是能得到皇帝賞賜緋魚袋的殊榮,在當時也是身份地位極高的富商大賈。

安徽在宋朝時期就是發達的城市,在當時的政策下,也催生了不少腰纏萬貫的富商。

近年來,安徽也出土了不少宋朝墓葬,但是這次的八邊形墓葬是最特殊的,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

目前也是安徽省發現的首例高規格,大規模家族墓葬。

八邊形墓室的內部結構極為精巧,各種花紋精雕細刻,大量細節都揭示了墓主人身份的尊貴。

從中出土的文物,其文化價值,遠遠超過了其本身的物質價值。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部分墓葬被盜掘嚴重,導致了文物的大量流失,對考古界來說是極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