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明朝共有16位皇帝,把他們的名字排列起來,會發現一個神奇的巧合!
2024/06/04

公元136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中國歷史上從此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雖然這個王朝只存續了200來年,但透過明史和明史紀事本末,我們依舊能夠感知到這個王朝的洋洋灑灑和大氣。

當然,對于一個封建王朝來說,一個王朝的核心代表,往往是這個王朝的皇帝。開國之君朱元璋開國之君自然不用說,其人堪堪千古一帝。其后的明太宗和明仁宗,一個讓世界知道明朝,一個讓明朝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不過有意思的是,除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帝王,到1644年大明王朝終結,這個獨特的王朝一共有過16個帝王。這些帝王各有特色,有的也曾經被罵為「人渣」,但有意思的是,不管這些帝王有多麼大的差異,他們的名字卻有著清一色的特點,以至于沒點化學知識的人,還真不好和這些帝王打招呼,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也許受電視劇的影響,不少人多多少少的都聽說過一些明朝的帝王,例如開國前期的四大君主,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熾。這些帝王經常出現于電視劇中,所以大家基本上都能喊出他們的名字。不過不知大家是否發現一個特點,除了開國君主朱元璋以外,其他的帝王名字似乎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名字里面必須帶著金木水火土的元素。

這一現象還真不是偶然,通過查閱文獻可得知,明朝16位帝王名字如下,分別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坖、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

由以上內容可看出,除了開國君主以外,其他所有的君王的名字都在五行之中徘徊,而且,似乎每一代君王都是以五行的方式來輪回。

對此可能大家會疑問,傳統中國人名字講究輩分,名字的輩分幾乎不可能輪回,那麼為何明朝的帝王要如此折騰呢?

其實關于此事的真相,我們不得不追溯到朱元璋身上。根據中國通史和明史記載,朱元璋起于平民,雖然後來一舉滌蕩天下,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偉業。但無論是官方史料還是民間傳說,朱元璋在奪天下的過程中,總是穿插著各種神秘事件。

例如朱元璋信奉的光明王,其中穿插著正統宗教和邪教的影子,本身就很光怪陸離。再加上朱元璋身邊還有一個神棍劉伯溫,雖說此人乃是仁宗皇帝以后的造神運動的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此人在太祖皇帝時期斬殺龍脈運動,還有預測天象和預測未來,都對朱元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正是在這種神神鬼鬼的氛圍之下,原本不信天命的朱元璋也開始有點迷信,雖然正如史書所說,朱元璋信仰的光明王彌羅佛變成了他自己,但他認為,歷史或許存在一種玄之又玄的約束,只要找到其中的脈絡,就可以保證氣運長存。

恰在此時,以劉伯溫為代表等人,借用先秦時期的五德更迭理論,為朱元璋提供了這一理論基礎。

也許現代人不太熟悉什麼是五德輪回,其實這是百家爭鳴時期的一個觀點,意思是每一個王朝自誕生以來就擁有一種屬性,而這種屬性有其自身強大的屬性力量,同時也會懼怕另一種與之相克的屬性。

例如,周王朝是火德,所以這個王朝崇尚紅色,其力量也是生生不息,這才有800年的連綿壽命。而取代它的秦朝則是水德,水克火,因此秦朝崇尚黑色,講究壓抑與恐怖。

在這套理論的基礎下,朱元璋終于找到了氣運的脈絡,甚至還自以為可以約束氣運的運行方式,以此保證王朝長盛不衰。

具體的做法如下,朱元璋提出了一個類似于皇明祖訓的規矩,后代子孫無論是誰都必須要在名字里面夾雜著金木水火土,而且每一代人就是一個屬性的輪回。

正是因為有如此前因,這才導致了明朝十六代君王名字里面的統一夾雜著五行元素。

不過話說回來,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但他并沒有學過馬克思主義,以及現代唯物論,他或許知道了歷史的發展有一種莫名的規律,可惜,五行理論只是早期樸素唯物主義,而歷史的發展規律也絕不會因這些理論而改變。

于是,明朝的16位帝王,每一個名字都擁有屬性,但每一位帝王卻并沒有獲得朱元璋想象中的屬性力量。

例如明惠帝,火字當頭,本應該斗志昂揚,但這位明朝的二代目卻沒撐過第5個年頭,結果被其叔叔所取代。又例如明太宗朱棣,木字當頭,本應該含蓄以及生生不息,但此人卻擁有了比火焰還要強烈的戰斗欲望,其斗志讓整個世界為之顫抖。

至于說,代表著力量和銳意進取的金屬性皇帝朱祁鎮,這位帝王不僅沒有一力破萬法,反而被敵方俘虜成為「大明第一戰神」,而且還成為了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漢奸皇帝」。更別提末代兩位君王,都是木字當頭的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一個成為大明最優秀的木匠,另一個則吊死在樹上,真是讓人可悲又可嘆。

因此,結合這些人物和他們的名字來看,朱元璋期盼的五行屬性的更迭,鎖住王朝的氣運,到頭來只是一場空,甚至還是一場笑話。不知朱元璋看到明朝兩位末代皇帝的遭遇,是否會將當年提議五行五德說法的人大卸八塊。

當然了,除了以上前因后果的尷尬現象以外,當年朱元璋的決定還讓明朝的歷史多了一絲化學屬性。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當時明朝的漢字數量還沒有現代這麼多,因此所有帶有屬性的字是有限度的,朱元璋的政策難免讓名字變成一種稀缺品。

但在封建時代,皇權大于一切,所以,帶屬性的好字都必須優先給皇帝。可是根據歷史記載,朱元璋的后代達到百萬之多,那麼又如何供應如此龐大的名字需求呢?

于是,歷史上最詭異的一幕出現了,各路王爺開始憑空造字,隨便挑一個字給他強行添加一個五行的偏旁,于是就出現了很多連現代漢語詞典都不太認得的怪字。

所以當我們打開明朝皇族世系表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錯覺,仿佛打開了一張元素周期表,這就使得明朝的歷史多了一絲化學的元素,以至于到現在都為人所調侃。

總而言之一句話,老祖宗一拍板,后代子孫忙斷腿。古今差異不可預測,莫要像老朱一樣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