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為什麼清朝那麼大疆域,養二十三萬大軍都很費勁,而生產力落后戰國期間卻動輒幾十萬大軍?
2024/07/25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其在統治期間面臨著諸多復雜而獨特的挑戰。盡管疆域遼闊,擁有約1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著約4億人口,但清朝卻面臨著養兵難的問題。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既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也有其深層的社會結構因素。

清朝建立之初,努爾哈赤憑借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組織能力,建立了后金政權,并在其子皇太極的努力下,進一步發展壯大。然而,清朝的軍事制度與正統華夏王朝大不相同。清朝的核心武力是八旗軍,這一軍事組織最初由滿洲人組成,後來擴展到包括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盡管在清軍入關后,通過戰爭和征服,清軍人數一度達到39.19萬,但相較于其統治的龐大人口和遼闊疆域,這一軍事力量顯得捉襟見肘。

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的統治下,清朝達到了其鼎盛時期。此時,清朝的常備軍包括20萬八旗軍和60萬綠營軍。然而,實際情況卻遠不如紙面上的光鮮。八旗軍不僅承擔了軍事職責,還要監視和控制漢人組成的綠營軍。這種內部的相互牽制,嚴重削弱了清朝軍隊的整體戰斗力。

清朝的統治基礎極為脆弱。盡管其紙面實力強大,但真正的統治依賴于區區100萬八旗戶口。而這些八旗兵丁在戰場上的損失無法迅速補充,尤其是面對南明和鄭成功等勢力的反攻,清廷屢屢陷入危機。滿洲貴族對于中原的控制力不足,一旦局勢惡化,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逃回遼東老家。這種外強中干的局面,使得清朝在面對反清勢力時,常常處于被動地位

清朝的軍事體系雖然表面上看似龐大,但其內部的腐敗和效率低下使得其戰斗力大打折扣。八旗軍逐漸退化為一個享受特權的階層,喪失了最初的戰斗力。相比之下,漢唐宋明等王朝的軍事體系更加具有靈活性和戰斗力,特別是秦漢的世兵制和隋唐的府兵制,使得這些朝代能夠迅速動員大規模的軍隊進行作戰。

經濟基礎的薄弱也是清朝養兵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朝統治時期,特別是雍正帝推行的「攤丁入畝新政」導致人口急劇增長,超過了當時的生產力承載水平。與之相比,漢唐宋明等王朝的納稅人口不過5000萬至6000萬,而清朝卻達到了4億。這種人口的膨脹,使得漢人的生活質量大幅下降,許多人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維持,平均壽命只有30余歲。在這種情況下,難以想象他們能夠像秦漢隋唐的百姓那樣,每年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

清朝的真正武力倚仗,是那些生活在極北苦寒之地的少數民族戰士,如所謂的「索倫勁旅」。這種小規模的精銳部隊,雖然在一些局部戰斗中表現出色,但并不足以支撐清朝的長期統治。清朝的宿敵準噶爾汗國,盡管人口和軍力遠遜于清朝,但卻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清朝構成威脅,甚至逼迫清廷簽訂割地條約,以換取和平。

在這種背景下,清朝的統治顯得格外脆弱。盡管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間,清朝看似穩固,但實際上,其內部的各種問題早已埋下了動蕩的種子。雍正帝胤禛的個人能力也被電視劇《雍正王朝》過度美化,真實的胤禛并沒有什麼軍事才能,甚至在選拔將領時,依賴于臣子的生辰八字,這種迷信和無能的統治方式,進一步加劇了清朝的危機。

總的來說,清朝在其統治的過程中,面臨著內外多重挑戰。盡管在表面上擁有龐大的軍隊和廣闊的疆域,但其內部的脆弱和腐敗使得其在關鍵時刻難以有效應對危機。這一歷史教訓,值得我們深入反思。清朝的歷史,不僅是一個關于征服和統治的故事,更是一個關于如何管理龐大帝國和維系社會穩定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