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古代戰士打仗,如何解決生理問題?勾踐有個奇招,被后人沿用2000年
2024/08/02

在古代,戰士們出征打仗是家常便飯,可是他們畢竟也是人,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生·理·需·求]。那麼,在軍營這個充滿了陽剛之氣的地方,生理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這可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在那個年代,「軍中無女」的觀念根深蒂固,人們普遍認為軍營里不應該有女人的身影。可是,當兵的都是些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長年累月在外征戰,[生·理·需·求]壓抑久了,難免會出些亂子。比如,有的戰士可能會強搶民女,禍害無辜百姓,這不僅損害了軍隊的形象,也影響了軍民關系。

面對這樣的問題,古代的君王們也不能坐視不管。他們知道,如果戰士們的生理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勢必會影響軍心士氣,甚至可能引發更大的事端。于是,一些君王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其中,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做法堪稱經典,被后人沿用了上千年。

據《越絕書·卷八》記載,勾踐在討伐吳國之前,精選了一批寡婦送到軍中,以鼓舞士氣。這一做法在當時可謂是獨樹一幟,因為那時的人們普遍認為軍營中不應該有女人。然而,勾踐的這一高招卻收到了奇效,士卒們因為得到了女人的慰藉,士氣大振,作戰更加勇猛。

勾踐的這一做法後來被稱為「卒妻制」的發端。所謂「卒妻」,就是指士卒的妻子。這些女人被送到軍中,就是為了解決戰士們的生理問題。這一制度在後來的歷史中得到了沿用和發展,尤其是在西漢時期,漢武帝更是將其規范化、制度化,并在軍中廣泛推廣。

漢武帝的做法相對勾踐來說更加進步一些。他不再僅僅選擇寡婦作為「卒妻」,而是將范圍擴大到了罪人的妻女。這些女人被送到軍中后,除了要解決戰士們的[生·理·需·求]外,還要承擔一些其他的職責,比如獻技、呈身、侍宿等。她們的存在,使得軍營中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當然,對于這一制度,也有人持反對意見。比如漢武帝時期的名將李陵,他就不喜歡帶「卒妻」出征。他認為軍營中不應該有女人的存在,女人的存在會影響士氣。然而,歷史的發展證明,李陵的認識是錯誤的。「卒妻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戰士們的生理問題,穩定了軍心士氣,對于戰爭的勝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卒妻制」的沿用過程中,不同的朝代也有所改進和創新。魏晉時期規定死罪重者的妻子可以補入軍中為「卒妻」;唐朝時期則更加浪漫化這一制度,大詩人岑參的《玉門關蓋將軍歌》就生動描繪了當時「卒妻」們的生活場景;宋元時期則進一步擴大了「卒妻」的選擇范圍;直到明朝朱元璋時期才廢除了這一制度。

朱元璋廢除「卒妻制」的原因主要是元軍濫用這一制度造成了極大的民憤。他下令將被掠走的婦女全部放還回家,這一舉措得到了百姓的熱烈歡迎。至此,「卒妻制」這一由勾踐發端并被后人沿用千年的高招終于畫上了句號。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卒妻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古代戰士出征時的生理問題,但也存在著諸多弊端和爭議。然而無論如何評價這一制度我們都不能否認它在歷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和影響。同時我們也應該慶幸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已經擁有了更加文明和人性化的方式來解決類似的問題。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