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親往,任誰也想不出,山西省萬榮縣縣城西北部約9km的太趙村里,居然藏著中國現存唯一的北宋廡殿頂大殿,這就是稷王廟大殿,已經安安靜靜地矗立村中千年。
上世紀三十年代,當梁思成、林徽因從父親梁啟超贈予的宋代《營造法式》中看到這座大殿的信息后,曾三次到山西尋找,由于信息缺失、交通不便,最終失之交臂,成為一生未達成的遺憾。
稷王廟,祭祀的是周族始祖后稷。
相傳中華文明早期,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嚳,其子周族始祖后稷開始教育人民種植莊稼,發展農業,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后世子孫為了紀念后稷而建廟,是為稷王廟。
太趙稷王廟的創建時間不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曾有重修。現如今,稷王廟宋代建筑僅存大殿,還有一座民國時期的戲台,其余建筑均毀于戰爭時期。
稷王廟大殿是現今規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宮殿式建筑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石雕、木刻和琉璃,被譽為「古建三絕」。
太趙稷王廟正殿為單檐廡殿頂,遠遠望去,大殿屋頂像是一把巨大的傘蓋。
進入殿中,內里也與尋常廟宇不同,其內竟是一座面闊三間、進深兩椽的小殿房,殿房四周與大殿墻壁圍成連廊環繞一周。
大殿殿頂全用斗拱承托,沒有大梁承托,當地人稱其為「無梁殿」、「屋中屋」,如此奇特的建構,絕無僅有。
稷王廟大殿一直以來都被被認定為金代建筑。直到2011年,北京大學考古專家徐怡濤團隊在明間前檐襻間枋外皮上發現一處模糊的墨書題記,上書「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四個大字。
后又進行碳十四測年,結果顯示大殿典型構件大都不晚于1023年,較《營造法式》(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早80年。梁思成先生若泉下有知,也應感到欣慰。
如今,稷王廟正殿被確證為中國國內僅存的一座北宋廡殿頂木構建筑遺存。
廡殿頂作為中國古代建筑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的一種,其特點是一條正脊、四條斜脊,屋頂陡曲峻峭、屋檐寬深莊重、氣勢雄偉浩大,歷來只有宮殿、皇陵或皇家恩準的重要門樓等高級建筑方可使用,其他官府及黎民百姓不許采用。
而這座大殿為何會出現在一個偏遠鄉村,至今不得而知。
上圖,唯一雕龍石柱
稷王廟大殿還有一個奇特之處,就是眾多木柱中混有一根雕龍石柱,相傳石柱為唐代遺物。如此混搭,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而在距稷王廟約5公里處,原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張翁廟,也叫鬼王殿,現已無存,相傳該廟為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陣亡將士所建,這座張翁廟有五根石柱,卻有一根木柱,這背后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大殿廊下,有一口大鐵鐘,系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遺物。
除了稷王廟宋代廡殿頂大殿,萬榮縣非常值得一看的國寶還有許多,像被譽為「中華第一木樓」的東岳廟飛云樓,因樓上藏樹漢武帝《秋風辭》碑而得名的秋風樓,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稱為「晉商三蒂蓮」的李家大院,都不應該錯過。
上圖,民國戲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