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清朝巨富喬家:靠販賣馬草發家,有獨特生意經,在1953年銷聲匿跡
2024/06/07

曾經有一部經典電視劇——《喬家大院》在中央一套首播。

次年,該電視劇便獲得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等多個獎項,至今,這部作品仍然是人們心中的經典名作。

臨危受命,帶領喬家走向極盛的喬致庸更是令無數觀眾印象深刻。這部經典作品并非憑空杜撰,而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而來。

現實往往是比影視作品更加精彩,很多故事也更加撲朔迷離。喬家大院從無到有,經歷百年風雨,它也默默地見證著喬氏家族的興旺和衰落。

從無到有,白手起家

任何家族都不是從一開始就富有的,喬家的富有是從喬致庸的爺爺喬貴發開始的。

喬貴發出生于康熙年間,他少年時期失去雙親,從此過上了孤苦無依的孤兒生活,沒有父母做經濟依靠的他一貧如洗,自然連老婆也討不上。

喬貴發整日在小村子里貧窮地晃蕩著,誰家中有紅白事兒,他也跟著去湊熱鬧,他渴望在集體生活中,通過勤勞獲得他人的認同。

可世界的法則不是這樣的,平等的人際關系源于相當的經濟基礎,喬貴發即使在自己的本家都盡受冷落和白眼。

他沒有做錯什麼,只是貧窮,可貧窮就是原罪。他成了村里的「樹先生」。

喬貴發不是一個甘于認命的人,憑什麼我生來就要受到別人的冷落和白眼?憑什麼我就不能變有錢?別人能做到的,我喬貴發也可以!

就這樣,喬貴發背井離鄉,踏上了自己人生的征程。這一步,也是整個喬家輝煌的開幕式。

在康熙末年,北方人民想要發家致富,大多會去選擇「走西口」,也就是前往長城以北的口外討生活,尋求通過南北貿易來發家致富。類似于后世的「闖關東」和「北漂」,都是一種謀生方式。

喬貴發來到北方的第一份工作是給蒙古商號拉駱駝,類似于現在的大貨車司機。

即便是現在發達的科技帶來了汽車,這樣一份工作都是異常辛苦的,剛何況那個欠發達的年代。

風餐露宿、日曬雨淋都是家常便飯,如果路上遇到歹人更是有可能人財兩空。

勤勞的喬貴發不怕艱辛,憑借年輕有力氣,連續干了好幾年,增長了社會見識,也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后,喬貴發深刻地認識到憑借賣苦力是不能夠發家致富的,自己一輩子只能是個送貨的,甚至年邁之后有被裁員的失業風險。

不如趁著年輕自己做買賣,讓別人給自己打工,讓錢生錢。

很快,喬貴發來到一處貿易的交通要道,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再結合自身所長,開始制作豆腐進行販賣。

由于市場調研做得好,豆腐行業在當地根本沒有競爭,喬貴發小買賣干的是一帆風順,從此擺脫了「貨車司機」的身份,自己成了小掌柜。

然而喬貴發的野心不止于此,他不是一個安于現狀的人,自己這賣豆腐的小買賣,短期看來還算不錯,可這門手藝并非只有他一個人會,只要再有別人也來做這個,那麼他的買賣將受到沖擊。

做小商小販,抗風險能力太差,要做就要做大掌柜,讓一方百姓,甚至是官府都離不開我的買賣,這樣喬貴發才算是成功。

布局深遠,功成名就

喬貴發有理想抱負,但他明白,做事僅憑借理想抱負還不夠,還需要資本和人脈,資本還不夠雄厚的他找到了一個秦姓老鄉,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合伙做生意。

時代浪潮中從來不缺乏發家致富的際遇,關鍵你是不是能夠把握機遇的人。實踐證明喬貴發兩人是真正能夠尋找機會,并且抓住機會的人。

他們經過長期的土地和市場調研,找到了一個絕佳的開草料鋪的地方——西腦包。

這個地方有三大優勢:在官府勢力范圍之內;地處通商要道,車馬絡繹不絕;附近有大量土地開墾,不缺乏原材料。

說干就干,兩人攜帶全部家當來到西腦包,投資包地、建設商鋪、聯系供貨商,很快一個草料鋪便建立起來。

來往客人絡繹不絕,兩人邊賣草料邊賣食品,賺得盆滿缽滿。

很快,其他人看賣草料竟然如此賺錢,爭相效仿,行業開始陷入激烈的競爭,而這種傳統的,沒有技術含量且對資金要求低的行業,很難有商家可以脫穎而出。

喬貴發正是那個脫穎而出的人。他創造新的在當地發明了「賣樹梢」的買賣方式,簡直是中國清朝時期的期貨交易。

他在早期不確定糧食是否豐收,也就是不確定來年糧價的時候,就和當地農民談好糧價,不論秋收時價格如何,都按照商定好的價格交易。

農民在戰略眼光上往往是比不上的商人的,他們更喜歡追求穩定,旱澇保收,于是雙方都愉快地接受了這筆交易。

喬貴發憑借自己獨特的經商頭腦,總能比別的商鋪買到更便宜的糧食,這樣在銷售同樣商品的時候就可以保證更大的利潤,競爭勝出。

資本市場起伏不定,有賺有賠,在經歷幾次風浪之后,喬貴發鍛煉的也是愈發穩健成熟。

經營多年以后,他自己在包頭開了商號,名為「廣盛公」。經營各種商品,不再局限單一。手下店鋪十幾家,伙計上百人。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喬貴發得以衣錦還鄉,建設喬家大院,這座日后的百年老宅。

喬貴發坐在喬家大院的客廳主位上,看著堂前絡繹不絕的親朋賓客,回想起當初那個一貧如洗,飽受白眼的年輕人。

他唏噓感嘆,世人對待人的態度取決于對方的貧富,我改變不了世人,我喬貴發的子孫卻不可如此。他定下祖訓,教導后人要善待窮人,決不能為富不仁。

臨危受命,走向極盛

喬貴發和合伙人去世后,留下了巨大的財富和產業,可兩家教育的不同,導致了未來家族命運的不同。

真正的資本家只負責戰略方向的把控和投資,手下的企業是不需要親自經營的,聘用一個總經理代替經營就足夠。

彼時的喬秦兩家就已經達到了這樣的境界,父輩留下廣盛公的買賣被交由大掌柜打理,自己只需要在幕后抽股份,躺著賺錢就可以。

然而做生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有賺有賠,尤其是廣盛公保留著期貨交易「賣樹梢」,這種高收益的項目必然面臨著高風險。

昔日的廣盛公創始人喬貴發都曾在這項買賣上栽過跟頭,更何況是一個給別人打工的大掌柜。

廣盛公在一次失敗的期貨交易中虧損巨大,資金鏈斷裂,瀕臨破產。

無奈之下,廣盛公的大掌柜只能求助于自己的東家,也就是企業兩大股東——喬家和秦家。

面對這樣經營不善的情況,兩大家族的態度截然不同。

秦家子孫認為這廣盛公已經是經營不善,隨時可能破產,如果自己在這種時候投資進去,有很大的可能讓白花花的銀子全部打水漂,自己的家底頃刻間被掏空。

于是他們選擇指責和埋怨大掌柜經營無術,拒絕投資為廣盛公續命。

清朝富貴人家

而喬家后人經過討論認為,這廣盛公是自己家族的資金來源,如果倒閉了,雖然憑借家中積蓄依然夠幾代人衣食無憂,可那樣就真的是坐吃山空了。

如果將廣盛公救活,自家又可以盡享富貴,況且這是父親一生的心血,許多昔日的合作伙伴都有資金在里面,從道義上講也不能讓它倒閉。

于是喬家子孫拿出幾萬兩白銀投資廣盛公,而秦家子孫最終一分錢也沒拿。在強大的資金注入和妥善經營之下,廣盛公成功渡過企業危機。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

廣盛公的合作伙伴在這次事件中看到了廣盛公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從此以后更放心地將自己的錢存到廣盛公字號中,也更樂意同它做生意,廣盛公生意更加紅火,營收翻倍增長。

在股東大會上,由于秦家人毫無作為,而喬家子孫扶大廈之將傾,功勞巨大,從此喬家子孫占據大多數股份。

廣盛公也就此改名為復盛公,新字號越開越多。到了喬家第三代,家族產業更是經歷大風大浪,最終走向巔峰。

中興之后,慘淡收場

喬家第三代產業原本都由喬致庸的喬致廣繼承,而喬致庸在家中子嗣中年齡最小,從小生活在富貴之家中的他并沒有太強烈的上進心。

在他看來,自己優哉游哉地做個富家公子,平時閑來無事讀讀書,爭取考上個功名在自在不過了。

喬致庸考取功名的目的和寒門子弟不同,他是真正的為了讀書而讀書,考上學以后做官發財對他毫無誘惑力。

因為清朝當官的俸祿和自己生意的盈利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他也不是個只知道讀死書的學子,在沒有壓力的讀書環境下,他的心態非常放松,閑暇之余也會搞些娛樂活動,看些商業上的書籍,這些無不為後來接管家業打下了基礎。

人和人總是有差距,生活中總是遇難題。

商人們常說,商場如戰場。事實上的確如此,人們在商業上的競爭激烈程度,絲毫不遜色于戰場上士兵的拼殺。

彼時的喬家,在喬致廣的帶領下,就經歷了這樣一場慘烈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并且不行的是,喬家是戰爭的輸家。

喬家最大的競爭對手,設計圈套,透露風聲出去,說要在包頭做高粱的商業霸盤。

當時各大商戶生意都不太好做,而高粱作為釀酒和車馬必需品,銷路很好,在官方的鼓勵下,當地的農民也大量種植,供應鏈也充足,屬于各個商家都能盈利的買賣。

而一旦有實力充足的商家想要做霸盤,搞壟斷,就等同于斷了所有人在該產業上的財路。

規模比較小的商家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方壟斷,可喬家是包頭數一數二的大商家,是有這個實力和對方拼一拼的。

于是,喬致廣開始收攏資金,和對方爭做霸盤,你加價收購高粱,我就加更高的價格進行收購,而一旦我完成了市場壟斷,我就把擁有了高粱市場的定價權,所產生的收益是難以想象的。

喬致廣就這樣不斷收購,認為這只是一場企業現金流的比拼,喬家贏定了,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喬家在自己手上走向輝煌的那天。

然而事實證明,他太小看競爭對手了,整個高粱霸盤,都是對方給他設立的一個圈套。

對手高價收入高粱,為的就是逼喬家用更高的價格買入,而自己手中的高粱也賣給喬家,還能賺個差價,循環往復,直到耗盡喬家所有現金流。

等喬家耗盡銀庫里的銀子,對手再通知所有制酒廠商,不要購買喬家的高粱,等待喬家破產,馬上就可以購得最便宜的高粱。

就這樣,喬家耗盡現金購買的高粱全部砸到了自己的手中。喬致廣意識到被人算計,心中郁結難平,最后竟然是氣死過去。

而喬致庸一直到大哥去世前都沒考慮過自己執掌喬家,從事商業。他還在一心一意地準備科舉考試,等待自己高中舉人。

可天命難違,大哥去世,喬家商業陷入危機,家族繼續男丁執掌大權,把持方向,喬致庸為了家族的整體利益,不得已放棄自己的科舉考試,返回祁縣老家,料理大哥后事。

臨危受命,執掌大權的他根本沒有充當一家之主的喜悅,有的只是無限的焦慮,他晝夜思考如何把局面盤活,讓喬家得以生存。

劇照

最終,經過多方周旋,他籌集到足夠的現金流,又放出朝廷將要收購高粱的消息,逼迫競爭對手爭做高粱霸盤,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在這場商業戰爭之中,帶領喬家獲得了勝利,挽狂瀾之將倒,扶大廈之將傾。

在之后的歲月中,喬致庸生意越做越大,將喬家的營收利潤翻了好幾倍。

而在喬致庸死后,時代變遷,大清朝命數已定,中國大地迎來連年的戰爭。

辛亥,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一系列的變動,對于商業的打擊是致命的,在戰亂催化下,喬家名下的商鋪接連倒閉。

喬家百年產業迅速分崩離析,族人有的甚至無心經營家族產業,紛紛加入抗戰隊伍。還有的族人利用家族資金為中國軍隊提供現金和武器,為抗戰做出很大貢獻。

戰爭受苦的還是百姓,而錢財在民族大義面前就顯得不甚重要了。

抗日戰爭勝利后,喬家的產業雖然仍然有開門復業的商鋪,可時代大勢浩浩蕩蕩,生意早已不復輝煌,不得已經營到1953年,喬家產業永遠的退出了歷史舞台。

而喬家大院現如今已經成了國家的5A級旅游景點,每日絡繹不絕的游客參觀著這百年商業家族的宅院,它也成為了喬家人百年輝煌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