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西北邊疆地區的一個犯人,雙腳銬著鐵鐐,肩上背著行囊,應該是流放之徒。明清之後,江南的經濟漸漸超越北方。犯人流放之地不再是嶺南,而是北方的甯古塔或者西北不毛之地。清廷規定:挾仇誣告者流放甯古塔,發往新疆伊犁等地都是「奴」。
熱播的清宮劇曾給人一個誤區,即便是乞丐穿得也有模有樣。可真實的乞丐都是衣不蔽體,面黃肌瘦。大清末年,幾乎年年鬧饑荒,很多無法維持生活的百姓只能上街乞討。當時的「丐情」十分嚴重,單單京城在1878年的時候就有乞丐兩萬人。
街頭的卦攤,算卦先生正在觀察前來算卦的年輕人。這一行幾乎全是騙人錢財的把戲,他們善于察言觀色,一入門先猜來意,未開言先要拿心。只要將《玄關》背得滾瓜爛熟,就可以對號入座。清末,世道混亂,遍地都是掛攤子,人是越算越窮,花了錢求個心安而已。
一位出門的旗人女子,騎著一頭毛驢,身後有傭人跟著。還沒出胡同,就碰見一個商販來推銷自己的貨物。當時最常見的交通工具是獨輪車,再就是毛驢和騾子。
一位官員下鄉巡視的盛大場景,隨從儀仗等人在前開路,浩浩蕩蕩。所到之處,鑼鼓喧天,人山人海。清朝對于轎子的控制非常嚴格,規定三品以上的京官出京辦事時,才能夠使用八抬大轎,畢竟這是朝廷大員的顏面。在山高皇帝遠的地方,七品芝麻官也能鼓搗出王爺的排場來,朝廷便鞭長莫及了。
數九寒天,祖孫三人曬著太陽在牆垛處吃飯。生活很拮據,碗裡只有湯沒有菜。還沒有淪落到外出討飯就已經不錯了。
正在進行射擊訓練的綠營軍,看裝束就知道是新招的漢族士兵。八旗兵和綠營兵是清王朝最為依靠的軍事力量,可待遇卻差距很大。清末更是疏于訓練,被新軍替代。
清朝女子的裝束,能不能找到美感。「鬅頭、大袖、撒腳褲」,哪裡還有身姿?在清朝的影視劇中常看到女子瘋跑的場景,可這精緻的三寸金蓮跑得動嗎?穿弓鞋,走路都是一個問題。
英國人訓練的華勇營,當時的一支漢奸部隊。它的裝備和待遇都遠超當時各國軍隊的平均水準。他們年齡在19歲-24歲之間,平均身高為1.76米,訓練有素,作戰勇敢。曾參加過威海衛勘界事件和庚子戰爭,受到英國女王的嘉獎,直到1906年,這支隊伍才被解散。
一位剃頭匠走過一處城牆,牆上還有庚子年間的告示。這張照片很有歷史感,即便是戰亂紛飛的年代,最低的生計必須依然存在。
一張地主在家門口的合影,仔細看。這位地主戴著瓜皮小帽,手裡拿著水煙袋,面色圓潤,養尊處優。家裡的傭人抱著他兩個寶貝兒子,他右側的年輕女子就是他的小妾。
詳細視訊:小妾或許是第一次照相,站在那裡不敢抬頭,羞羞答答,顯得格格不入,看著真彆扭。
北京城東便門的箭樓,八國聯軍侵華時遭到炮擊,看著殘破不堪。城牆下,有馬車經過,都已經沒有路的痕跡。巍峨的城牆見證一段歷史,只可惜後來都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