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國時期的故事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大概的影像,他們的很多經歷也便家喻戶曉,甚至他們的英雄形象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蜀漢強盛一時,卻也隨著劉備的離世而不復存在。到了蜀漢后期,重任擔負在了諸葛亮的身上,卻也沒有很好的起色。如此,在戰亂紛爭的三國時期,他們需要優秀的將領,領兵作戰,更擔負守衛蜀漢之責。
蜀漢后期,人才匱乏始終是各朝各代的通病,但不乏會有出色之人出現。在這一時期,有三位重要人物值得我們知曉。這三位將領出身不凡,作為「降將」,他們的行為處事令人刮目相看。
一、夏侯霸-仲權
首先我們先來看最意想不到的一位「降將」,因為在曹操和劉備之間,他選擇了劉備,并且較其之前的聯系和關系來看,這位「降將」要與曹操更為親近,為何會這樣呢?
這位便是「夏侯霸」,他的名字一出,很多人便恍然大悟,因為「夏侯」家的名氣更強盛,更是我們很多人都知曉的人物。究其父親夏侯淵來說,都是我們的老熟人了。
先來看一看夏侯淵與曹操之間的關系。夏侯淵從曹操起兵時便一直跟隨作戰,不管是在前方打仗,還是在后方糧草補給,夏侯淵總會讓曹操十分的放心。
就戰功來看,夏侯淵在平定北方以及征討叛亂之際都十分的給力,屢立戰功,更得曹操賞識。這麼看來夏侯家只是曹操手下的大將。
但在家族聯系上他們走的也相當的近,夏侯淵的妻子是曹操的妻子的妹妹,像是家族聯姻,曹操更是他的姐夫。
而夏侯霸自然也就與曹操聯系上了,并且前期的夏侯淵和夏侯霸皆是與劉備蜀漢站在了對立面,夏侯淵甚至還命喪蜀漢人之手,很難讓人想到其能夠與蜀漢并肩作戰。
但在局勢的選擇上,夏侯霸需要權衡利弊。這時,就出現了又一關鍵人物了,那就是司馬懿,其勢力起,曹姓人岌岌可危,夏侯霸又怎會脫得了干系。
司馬懿行動力極快,先是將手握大權的大將軍殺害,而后就是將之前曹家人的勢力收回,并做處置。
此時夏侯霸并未在司馬懿的勢力之下,而是其身處前線。突然間命夏侯霸回京,必然不會有什麼好事。并且夏侯霸的死對頭郭淮上場接任,聰明的夏侯霸怎會不明司馬懿的想法。
這種情況下,夏侯霸只能將一定的仇恨放下,與蜀漢聯手。夏侯霸作為一名有力的將才,蜀漢必然歡迎不已。
到了蜀漢后,夏侯霸的敵人成為了他之間的效忠國魏國,并與姜維,也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二位重要人物聯手,與之出謀劃策,更根據自己的熟悉采取更加準確的作戰方案。
當時時期,司馬懿雖拿得大權,但仍在魏國的地位不穩,在征討事宜上,他的威脅并不大,畢竟許多的政權事宜等著他呢。但夏侯霸則直言將「鐘會」的威脅提出,為蜀漢北伐助力。
可見,夏侯淵在「歸降」事宜上,是真心的,也是局勢所迫必然的。
二、姜維-伯約
姜維可就不一般了,他可是諸葛亮看重的人。要知道,歷史上對諸葛亮的評價有「不善用人」這一項,在「用人」這一事宜上,諸葛亮不看重,使得一定時期內出現了蜀漢沒有大將可用的情況。
特別是到了蜀漢后期,五虎大將先后離世,諸葛亮的權威地位尚存,大將的位置卻十分的尷尬,而姜維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為何這麼說呢?
諸葛亮給自己安排的相當忙碌,不論事情或大或小,他都自己來,絲毫不給人機會。姜維卻是一個例外,只提拔了他。
姜維原本是天水郡的參軍,其上是天水的太守馬遵。不論家世還是功勞上,姜維應該得馬遵看重才是。可誰又能想到他也可以是被拋棄之人。
當時蜀漢大軍前來,各地都在和蜀軍打交道,馬遵等人避而不及,將各個城門緊閉,但城門外還有一人成為了他們需要躲避的對象,那就是姜維。
因為這時姜維雖還未歸降蜀漢大將,但在馬遵等自己眼中,姜維早已被迫加入。如此,姜維的歸降有馬遵等人的推波助瀾。要說諸葛亮能得姜維這一大將,還得好好謝謝馬遵等人呢。
到了諸葛亮手下,姜維還是很吃香的。不僅諸葛亮親自寫信稱贊,還專門給了他統領之位,并分配給他五六千士兵。雖有一定的限制,但在開始階段已經很不錯了。
即便諸葛亮病逝后,姜維在蜀漢的地位也不容小覷,甚至一直都在升遷,「大將軍」一職更讓他當了又當。
北伐開始后,姜維始終征戰在前線。蜀漢不占優勢后,他依舊為劉禪出謀劃策,奈何都是無用功,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甚至一度讓鄧艾之兵節節敗退。遺憾的是拼盡全力,也不過是換來劉禪的投降,作為臣子,他只能跟隨。
由此,姜維也是忠心之人,只要不被舍棄,他定然也是一大有用之才。
三、王平-子均
這最后一位也是相當的重要的,其名為王平。他能得曹操的重用,就不得不說他的才能了。王平是在漢中之戰時歸降的劉備,但在漢中,他也占得很大的優勢和能力。
首先就漢中的地勢地理來看,通曉之人必然會在作戰時占得優勢,而王平就對此相當的熟悉,即便在曹操軍營中,他只是副將,但不妨礙他將能力發揮。
但出色之人會搶風頭,王平為副,那作為主將的徐晃自然不愿意,于是徐晃各種與之較勁、擠兌。生出歸降蜀國之心在所難免,并且在諸葛亮手下時,其參與的任務也是相當的重要的。
南征、北伐王平都有參與,每一次的任務由他來執行時,他不僅欣喜萬分,更帶著強烈的信心。
特別是在北伐時,王平雖然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前鋒,他提出來的建議很少會有人放在心上,但真正放在心上之人,便很難會吃虧。
王平建議有舍就有得,如此王平會考慮的很長遠。但參軍可未必會聽,只會自己一股腦的上前,最后還是王平率部善的后。由此,王平被看重,并在軍中威望得以提升。
而后王平成為了各地征戰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結語
夏侯霸、姜維、王平這三位最大的共性在于智慧和忠誠,他們趁勢而變,但只要一方真心相待,他也便會效力下去。在古代的歷史人物中,他們塑造的英雄形象,相當的生動。
蜀漢后期存在很多的不足,他的發展趨勢也存在一定的必然。勝敗乃兵家常事,是歷史現象,也是我們常說。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