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零下50℃!因紐特人住冰屋為何不冷?在屋子里生火,雪不會化嗎?
2024/04/29

在零下50℃的北極圈附近,生活著一群十分特別又神秘的人——因紐特人。

在之前,因紐特人又被稱為「愛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

雖然說這個名字帶有歧視的意思,但是他們也還可以接受,因為他們真的會吃生肉。

不過相比起來,他們還是更喜歡別人叫他們「因紐特人」,因為這個意思是「真正的人」。

然而讓人奇怪的是,他們明明也是黃種人,為什麼會生存在北極呢?他們住在冰屋里難道不冷嗎?

因紐特人:北極生存之謎

在寒冷的北極圈內,有著一群不同于白人的黃種人,他們被稱為因紐特人。

因紐特人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格陵蘭島以及北冰洋沿岸的地區。

十萬年前,一群黃種人遭遇生存危機,不得不離開故土,向著未知的北方進發,他們渡過黑龍江,翻越奧利洼嶺,來到了西伯利亞的冰原,這就是因紐特人的祖先。

在西伯利亞的苦寒生活并未讓他們停止北上的腳步。

大約一萬年前,一部分因紐特人翻山越嶺,來到了白令海峽,他們乘坐的不是豪華郵輪,而是用海豹皮縫制的簡陋皮劃艇。

這些皮艇在劇烈的海浪中左右搖曳,隨時都有翻沉的危險,但是因紐特人仍然咬緊牙關,在洶涌的波浪中跨過了白令海峽,成功抵達了阿拉斯加的彼岸。

不幸的是,阿拉斯加已有土著居民,強大的印第安人部落視這些外來者為入侵者,于是雙方便展開了瘋狂的屠殺。

因紐特人雖然也會用弓箭,但遠不如印第安人熟練。

很快,他們便傷亡慘重,不得不繼續北上,追逐著北極星的指引,來到了無人區的極北之地。

印第安人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外來者必死無疑,哪能在嚴寒的極地生存?于是他們便停止了追擊。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因紐特人并沒有像印第安人預想的那樣凋敝離世,反而在冰天雪地里開創出了一條新生路。

盡管與世隔絕,但因紐特人的語言仍保留了一定的東北語詞匯。

他們信仰薩滿教,崇拜自然,也有卜卦占卜的習俗,這都與東北少數民族如鄂倫春族有著明顯的相似之處。

據說因紐特人的祖先在1萬年前離開東北故土,始終懷揣著對家鄉的思念,每當北極的極晝來臨,陽光可以持續24小時照亮冰天雪地時,因紐特老人們就會手持東北傳統樂器,坐在冰屋門口對著太陽唱起山歌小調,回憶起遙遠的故鄉。

一些因紐特獵人在打獵歸來后,也會對孩子們講述千年前東北故土的故事,關于滿目茫茫的油菜花海,關于母親河松花江的滾滾波濤,關于青山綠水間飛馳的麋鹿......這些故事在歲月流轉中演變為神話,卻也成為因紐特人心目中永不褪色的記憶。

因紐特人十分珍視自己的傳統圖騰,會用骨頭、軟木和動物皮革制作圖騰掛飾,代表著狼、熊等動物的靈魂,這些圖騰會代代相傳,寄托著他們對故土與先祖的思念。

每年祭祖節時,因紐特人都會虔誠地向圖騰燒香祈禱,希望得到神靈的庇佑。

對因紐特人來說,親人的去世意味著靈魂回歸故土,他們相信逝去的族人化作北極燕鷗,展翅高飛,返鄉重游故里。

所以說,每逢北極夏季,因紐特人都會迎接北方來的燕鷗,相信這是自己親人的化身。

盡管遷徙至北極已萬年,但故土的記憶融入骨血,已經成為了因紐特人精神世界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寒冷的北極,漫長的冬天,零下50°C的低溫,絕大多數人類都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他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零下50℃!因紐特人是如何生活的?

因紐特人主要居住在北極圈內極端寒冷的環境中,他們大多數時間生活在零下幾十度的低溫之中。

因紐特人之所以能夠耐住嚴寒的考驗,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功不可沒。

為了抵御嚴寒,因紐特人經常身穿多層厚重的獸皮衣服,這些衣服大多制作成連體皮襖,由海豹、馴鹿等動物的皮毛制成,既保暖又輕便。

而皮襖外面披著厚厚的獸皮,腳上還要再加一雙北極兔毛做的襪子,使用時墊上干草確保雙腳干燥,他們的頭髮蓬松濃密,也可以幫助他們鎖住身體的熱量。

即使在室內,他們也很少會脫下這些衣服,因為僅僅依靠生火是無法完全抵御北極嚴酷的寒冷的。

在極端環境下,因紐特人主要通過打獵采集獲得食物,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海洋。

他們吃的都是當地的野味,如海豹、鯨魚、北極熊等動物的肉類,動物肉類為他們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質和脂肪,每天可為因紐特人提供約75%的熱量需求。

他們把新鮮捕獲的生肉拿回冰屋,然后生吃,盡管吃生肉存在健康風險,但這似乎對因紐特人沒有太大影響,他們的平均壽命在60多歲。

由于肉類中天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長期食用生肉也不會導致壞血病或維生素缺乏癥。

有研究還發現,因紐特人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機率明顯更低,這可能也與他們的飲食相關。

因紐特人會使用木棍、鵝卵石等材料制作簡易的導航工具,靠著對魚類、鳥類遷徙路線的敏銳觀察判斷前進的方向。

馴鹿對他們來說不僅是食物,更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能夠拉動雪橇馱著他們游蕩于冰天雪地之間。

為了更好地控制馴鹿,因紐特人會在馴鹿耳朵上打孔穿繩,用口號控制馴鹿的方向。

雪屋的建造

與因紐特人的衣著相稱的是他們獨特的居住建筑——冰屋,這種充滿智慧的建筑能夠很好地抵御外面的嚴寒,保暖效果出奇的好。

他們會仔細選擇結實的雪塊,切割成標準的雪磚后層層疊加,厚實的雪墻具有極佳的保溫隔熱效果。

冰屋的門很低矮,形成一個保暖的爬行通道,讓熱量難以跑出屋外,而屋內會使用海豹油做燃料來取暖,即便外面凍成零下50°C,屋內仍能保持0°C的宜居溫度。

雖然說屋頂也是由冰雪鋪墊,但是屋內鋪設的獸皮增加隔溫效果,出入口設置在地面以下,可以阻擋風雪,也方便冷空氣流出。

冰屋的墻體有2-3米厚,而屋頂的厚度則有1米左右。

墻體越厚,保溫效果就越好,而墻體和屋頂都由因紐特人就地取材,他們會去湖面上砍取巨大的冰塊,再將這些冰塊運回來砌墻。

要知道,屋頂的冰塊要比墻體小一些,這樣更容易構筑出圓頂的形狀。

盡管屋外溫度低至零下50攝氏度,但冰屋內部卻溫暖如春。

因紐特人還會在屋內燃起海豹油燈或者生火取暖,而燃燒產生的熱量很快會把冰屋內壁表面融化,形成一層光滑的冰殼,進一步鎖住熱量。

盡管屋內會生火取暖,但冰屋結構十分牢固,根本不會融化,他們的溫度可以達到室內人們穿著單衣也不覺寒冷的程度。

然而,冰屋的壽命還是比較短的,平均只能使用50天左右。

夏天時,陽光的照射會讓冰屋逐漸融化,所以說因紐特人需要頻繁重建冰屋。

但對他們來說,重建冰屋并不困難,而且就地取材非常方便,只要找到新的冰塊,他們很快就能再建一座新的冰屋。

正是這些與當地環境高度契合的生活方式,使得因紐特人能夠適應極端寒冷的自然條件,成為地球上最不怕冷的民族之一。

他們獨特的衣著、飲食和居住方式,都展示了人類面對嚴酷環境時的頑強生存智慧。因紐特人讓我們見識到,只要人類肯與自然和諧共處,就沒有無法逾越的困難。

在因紐特人中,一夫多妻也非常普遍。

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采用這種增加人口的方式。

不僅如此,因紐特人還有「借妻」的傳統,他們允許沒有結婚的男性臨時借用別人的妻子幫忙做家務,雖然說這些傳統與我們的生活有很大不同,但對因紐特人來說卻是生存必要。

除了雪屋之外,他們的生活還有許多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因紐特人在嚴寒的北極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但正是他們頑強的生命力和豐富的生存智慧,使這一古老的民族在環境惡劣的北極大地上繁衍生息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