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秦始皇為何自稱「朕」?把「朕」字拆開來看看,原來大有內涵
2024/05/30

秦始皇,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霸業,修筑萬里長城,維護了邊境的安寧,并且還統一了錢幣和度量衡,大大促進了秦朝經濟的發展,這些都是恩澤后世千年的舉措,值得人們贊美歌頌。

但與此同時,秦始皇暴虐無道,殺害了無數忠良之輩,還下令焚書坑儒,以至于儒家文化,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壞,這些也都是他不好的一面。

所以歷史對于秦始皇的評價一直都是兩極分化的,有的人說他功大于過,是個圣明之君,有的人則說他功不抵過,是個地地道道的暴君。

但無論如何,秦始皇對于后世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就拿「朕」這個字來說,很多人都知道這是皇帝的專用字,但很少會有人知道,皇帝以「朕」自稱的規矩,是秦始皇定下的。

那麼,「朕」這個字究竟有什麼內涵呢?不如拆開來看看。

「朕」字的由來

事實上,在秦代之前,「朕」這個字并非帝王專用,而是普通民眾日常使用的稱呼,和「我」的用法一樣,是一種自我稱呼的方式。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書籍中,「朕」這個字隨處可見,古代人與人之間打招呼、聊天,都會用「朕」來稱呼自己。

由此可見,「朕」這個字不是秦始皇創造出來的,而是被他拿了「版權」,當成了自己的專屬用詞。不過,表示自我的稱呼那麼多,為什麼秦始皇偏偏要征用「朕」這個字呢?

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朕」字,都是簡寫過后的文字,并不是秦朝時期用的那個版本。

從秦朝流傳下來的小篆書法中,我們可以看到,「朕」是一個象形文字,由「舟」和「灷」二字組合而成,其原本的意思是船上熊熊燃燒的火種

「朕」字的使用

眾所周知,咸陽是秦王朝的都城,而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從咸陽城內穿過,給秦朝帶來了蓬勃的生機。

咸陽的百姓們沿江而筑靠水而居,船自然而然就成為了每家每戶的必備之物,人們乘船出行、捕魚、貿易,船就是一種財富的象征。而「朕」左邊的「舟」字,就代表著一艘船的意思

名士荀子曾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帝王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承托起船身,讓其安穩行駛,又能掀起驚濤駭浪,吞噬船身,「舟」這一字就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帝王和百姓之間的關系

而「灷」字,代表著生生不息的火種,在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火種是上古神祇燧人氏,順應天命才帶到人間的,象征著尊貴和權力

而「舟」字和「灷」字,組合而成的「朕」字,則匯集了兩者之意,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

秦始皇統一六國,將天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認為自己的功績足以與三皇五帝相提并論。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秦始皇認為,這天底下所有的財富和權力,都應該被他收入囊中。

所以為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秦始皇舍棄了「寡人」的稱呼,千挑萬選出了一個「朕」字,將它當成自己的專屬用詞,不準除他之外的人再使用。

自此之后,后世的帝王們也常常用「朕」來自稱。

皇帝的稱呼

除了「朕」這個稱呼之外,我們在電視劇中還常常能聽到皇帝自稱為「寡人」、「孤」,甚至是「咱」、「俺」。

「寡人」的意思并不是指孤家寡人,而是指在道德品行方面還不足的人,這是皇帝謙虛的自稱

畢竟古代講究「以德治國」,皇帝失去了品德,就會失去民心,進而失去尊貴的地位,所以為了勉勵自己注重德行,古代的皇帝才會自稱為「寡人」。

而到了明朝時期,皇帝的自稱又發生了變化。眾所周知,朱元璋是乞丐出身的皇帝,肚子里沒有多少墨水。

因此即便是當上了皇帝,朱元璋也改不了自稱為「咱」的習慣。不過這個習慣,倒是為朱元璋籠絡了不少人心,讓很多朝臣和百姓覺得朱元璋是一位平易近人,愛民如子的「布衣皇帝」

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上位之后,更是豪放不羈,曾當眾自稱為「俺」,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臣民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