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林徽因兒媳周如枚:丈夫落難,她帶走兒子,再婚十多年后患癌離世
2024/06/29

人的一生難免經歷荊棘坎坷,當你遇到困難時選擇幫助你的人是一生難得的貴人,當然落井下石的也大有人在。

在那段艱難的歲月,在親人的陪伴下,努力克服困難迎難而上便能看到人生不一樣的美麗風景。

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摯愛的陪伴,同床異夢,大難臨頭各自飛的事件在現在已經屢見不鮮了。

周如枚和梁從誡

然而處于艱難境地的周如枚也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她是否存在苦衷呢?

兩小無猜,喜結良緣

說起周如枚很多人大概不知道她是誰,但提起周培源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周如枚的父親便是著名的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周培源,曾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為中國近代力學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一生成就斐然。

周培源具有很強的愛國精神,三十年代在美國留學的他毅然決然拒絕美國高薪,選擇在祖國的特殊時期回國。

周培源一家

他曾說過「振興中華是時代賦予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重任,我們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都要想到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能為祖國做些什麼。」

周如枚的母親是王蒂澂女士,曾一直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教書。

周如枚出生于這樣一個書香世家,也是這對夫婦的第一個孩子,兩人對周如枚疼愛有加,對她的教育和培養更是非常重視。

周如枚不僅家境好,而且生于女性覺醒的年代。在戰爭紛亂的大背景下的女性開始敢于突破封建禮教的束縛,敢于為自己、為自由活著。

周如枚的家境和生活的時代為她成為翻譯家做了鋪墊。長大后的周如枚,不僅亭亭玉立,而且腹有詩書,用自己的筆頭賺錢,是一位獨立女性。

家世好,周如枚嫁得也很不錯,她的丈夫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

眾所周知,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清華大學古建筑學的教授,夫妻二人從抗戰時期到新中國成立,輾轉多地,為保護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沒的貢獻。

林徽因不僅是建筑學家,也是很有才情的詩人,《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便出自林徽因之手。這樣的家庭,這樣的母親,養出來的孩子,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林徽因和兒子

雖然林徽因早早病逝,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曾對她進行詆毀,但林徽因的成就是不爭的事實。

梁從誡作為兩個人的孩子,受益頗深。他的父母不僅教給他知識,更是親身示范「何為愛,如何愛,如果愛」。

周培源和梁思成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便已經認識,之后又一起在西南聯大、清華大學共事,兩人相談甚歡,為至交契友。

梁家和周家又是鄰居,林徽因和梁思成也經常在家中邀請學界人士做客,其中便有周培源。

由于父輩們的關系,小兒子梁從誡和周如枚常常一起玩耍,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年少時便互生情愫

長大后,梁從誡從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舉止儒雅,致力于環保方面的研究,周如枚致力于研究工作。

少年時的心動是仲夏夜的荒原,割不完燒不盡,長風一吹,野草就連成了天。互有情誼的兩人閑暇時間經常交流思想。

從生活瑣碎到理想抱負,二人都十分契合。在大家眼中,兩個人也是郎才女貌,十分登對。

于是在家長的撮合下梁從誡與周如枚結發為夫妻,恩愛的故事成為了一段佳話。

恩愛夫妻,卻未能相守

老一輩人的愛情故事,沒有太多的甜蜜誓詞,也沒有「我愛你」。沒有鮮花,沒有巧克力,也沒有鉆戒,也沒有物質,有的只是相濡以沫。

周如枚是梁從誡心中揮不去的一抹記憶,他對她愛之深,情之切。以至于老年的梁從誡回憶往事時,也頻頻說到自己的第一次真正戀愛是與周如枚,周如枚是他的初戀。

很快兩人有了愛情的結晶,1932年梁鑒出生。二人世界變成三口之家,梁從誡更加努力的工作,憧憬美好的未來,他們的感情羨煞旁人。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好景不長,1969年,梁從誡被迫要去江西的一個農村。

他難以接受自己的處境,但當他把這個壞消息告訴周如枚,未曾想到,周如枚直接就提出了失婚。

人心總是千變萬化,紋絲不動的只有命運。梁從誡一時悲痛欲絕,不知如何面對生活。

沒幾天周如枚便起草好了失婚的書信交給梁從誡,梁從誡只能忍痛與周如枚失婚,風要走挽留又有何用。

後來,周如枚更是給了梁從誡更深的一個傷害,她訴諸法律,將兒子的撫養權爭取到了自己手里,梁從誡成了孤家寡人。

周如枚在梁從誡生活陷入絕境時,毅然而然選擇失婚,果斷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後來對于周如枚的選擇,有兩種不同的傳言,一種聲音認為,因為處于特殊年代,周如枚是為了保全家人選擇了失婚。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周如枚選擇失婚是因為夫妻二人早有矛盾,這個矛盾也是由于梁家和周家的學術立場不同導致的。

梁從誡

所以人們猜測,是因為父輩的原因,周如枚才選擇了失婚,一切早有跡可循,梁從誡去江西的事情只是一個導火索。

什麼才是真愛,或許唯有時間才能讓人認清。不管怎麼說周如枚的這一決定,無疑會給梁從誡造成致命一擊,很難想象,梁從誡是怎麼熬過那段時光的。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難過和傷心,又是多少個日日夜夜才能忘懷的。梁從誡勞作時常常懷念周如枚,還有他們的孩子梁鑒,他曾試圖寫信與周如枚聯系,但又怕沒有回信。

周如枚失婚后回到了娘家。她的父親周培源想到自己的女兒們都出嫁了,害怕老年時的自己沒有人照料,膝下無子的他便希望周如枚給梁鑒修改姓氏。

周培源

周如枚考慮過后,也不希望梁鑒與梁家再有任何瓜葛,便將梁鑒改名為周志兵,于是梁鑒一直在周家長大,仿佛和梁家完全隔離開。

終究愛情抵不過現實,曾經相濡以沫,如今變成背道而馳。不管周如枚有難言之隱還是早已變心,一切都覆水難收,破鏡難圓。

雖然周如枚和梁從誡已經失婚,但梁家和周家仍有往來,或許是文人風骨,不因一時長短爭論而已,也或許只是維持表面上的和氣。

事實上,在兩個人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林徽因對這個兒媳評價很高,多次談到都說周如枚是一個溫婉有才華,敢于追求自由的人。

大概那個時候,林徽因也從沒有想過自己如此看重的兒媳,竟然會拋棄自己的兒子吧。

無論怎樣,梁從誡失婚后沒有因為周如枚的選擇而抱怨憎恨,反而是理解她,談及周如枚總是充滿愛慕。

各自再遇賢人

日子總要繼續,時光不會因為一件事、一個人而停止流轉。失婚后的周如枚為了維持生計,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翻譯。

在周如枚艱難經營生活時,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謝榮。

謝榮是中國現代麻醉學的開拓人和奠基者,同樣經歷過顛沛流離生活的他,能切身體會到周如枚的處境。

謝榮

兩人從生活方式到各自不同的事業領域交談甚歡,風趣幽默的謝榮總能逗得周如枚開懷大笑。

謝榮受新思想的影響,相對開明,在那個年代根本不介意謝榮失婚并且還帶著一個孩子,不久,謝榮便對周如枚表明心意。

周如枚在經歷過一段婚姻后面對感情也變得怯生生,她不知道是否應該開始一段新的感情,新的生活,這段感情會不會和從前一樣無疾而終。

無數個日日夜夜,周如枚也叩問自己的心靈,在梁從誡深陷泥潭時離開他,是否太過絕情,不知梁從誡現在的處境怎麼樣。

滿懷愧疚的她一時間也難以打開心扉接受新的感情。悔恨、徘徊、惆悵的思緒,在夜深人靜時總是悄悄爬上她的床頭,夜不能寐,可這一切終究要有個結果。

愛情,本身就是一場賭注。最終,謝榮用自己的幽默風趣和持之以恒打動了周如枚,周如枚最終接受了謝榮,也接受了曾經的自己,勇敢地邁入了新的生活。

兩人不久便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很快生下了謝蘭,謝蘭乖巧懂事,這個家庭更加美滿了。

而此時的梁從誡還時時刻刻懷念著周如枚。梁從誡回到故土后,收入難以維持生計,不僅要努力工作,同時還要堅持研究。

在周如枚結婚多年后,梁從誡也終于找到了自己相濡以沫的伴侶,那就是曾經在高中認識的方晶。

方晶是梁從誡表妹高中時的同學,三人曾在高中時一起上學,一起練琴,有著共同的青春記憶。

梁從誡沒想到在與方晶失聯二十多年后,兩人又走到了一起。也許兜兜轉轉才是浪漫的開始,他與方晶執手走過人生的剩余時光,兩人白頭偕老。

經過一段婚姻的周如枚也終于在第二次選擇中獲得了幸福,謝榮不僅事業有成,而且對愛情忠誠,對愛人體貼。生活中充滿了愛情的甜蜜與浪漫。

但好景不長,周如枚四十多歲的時候突然得了一場大病。丈夫謝榮悉心照料她,希望她有所好轉,無奈病情惡化迅速,周如枚在49歲的時候便撒手人寰了。

當時謝蘭年僅12歲,小小年紀便失去了母親。

周如枚的一生何其短暫,充滿遺憾,但讓她不留遺憾的是第二段婚姻美滿幸福,謝榮對他忠誠不二,細微關懷。

雖然生命短暫,但已經活出了自我,也在第二次選擇收獲了能夠相濡以沫的愛情。

周如枚去世后,她的妹妹也相繼離世,周培源夫婦兩人對此悲痛不已,王蒂澂也病倒,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難過只有他們知道,兩人晚年常倚靠一起懷念自己的孩子們。

或許對已經逝去的周如枚來說,過去種種已經不再重要了,她最放心不下的應該是尚未成年的女兒,和已經年邁的父母。

后生可畏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周如枚的后代們受父輩們的影響,也取得很多卓越的成就,這或許也是周如枚唯一能感到有所安慰的事情了吧。

周如枚與梁從誡的兒子梁鑒是中國青銅器文物保護專家、收藏家,雖然改了名字,但是割舍不掉血緣關系沒有讓他忘記自己的生父,他的女兒梁周洋替他慰藉了年邁的父親。

梁從誡晚年

梁周洋剛開始也隨了父親姓周,後來了解到自己的身世,常常聽爺爺梁從誡講她應該是梁的,便自己決定修改名字。

她將兩家人的姓寫在了一起,滿足了兩家人的愿望,也維系了兩家人的關系。

另外,梁周洋雖然從小在美國長大,但這并不影響她的愛國之心。

她在接受了西方文化后又用閑暇時間學習了中國文化,成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大使。并且堅持了其父的研究領域,投身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文化遺產修復和保護。

梁周洋

梁周洋是一個難能可貴的人才,自己成立蔣氏公司,出席各種大的場合,在三十歲的時候就靠自己成為了名媛。

雖說她并沒有像祖輩一樣繼續從事建筑學,但也用自己的努力提高了生命的高度。

周如枚和第二個丈夫的女兒謝蘭,1990年從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轉學,赴美國留學,攻讀美國歷史,畢業后成為債券分析師,于2007年成為蒙哥馬利市首位華人市長,定居于美國。

人的一生都是忙忙碌碌的,回首過往曾經發生的事情也變成了一個故事。

林徽因一家和好友

回首某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同的抉擇可能會帶來不同的人生,我們也許會后悔某一個抉擇,但時光不能重來。

什麼是愛呢?能一起度過幽暗歲月,能一起享受人生高光點,能一起吃榨菜而不抱怨,也能一起吃大餐而不忘形,能快樂你的快樂,悲傷你的悲傷,白首不相離,相濡以沫才是真正的愛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