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朱元璋吃過老婆婆的豆腐湯贊不絕口,離開后卻隨即下令:殺了她
2024/04/29

前言

當一個人獲得了權力與財富,是否就該拋棄過去的一切,將曾經的苦難生活掃進歷史的塵埃里?如果有人揭開他不堪回首的過去,提醒他曾經一無所有的日子,他是否就該將其趕盡殺絕,只為維護些許虛榮的尊嚴?

這似乎是一個困擾著每一個爬上高位者的難題。而在元末明初那混亂動蕩的年代,這個問題最終導致了一位老婦人的慘死。

一、朱元璋的悲慘童年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苦難的農家。他的父親朱世珍是個窮苦的農民,為了多生個勞動力,獨生了諸多兒子。朱元璋排行第三,生來目不識丁,不得不以耕種維生。

朱元璋一家住在贛南山區貧瘠的土地上,田地極小,每年交上地主的高額租金后,僅剩的口糧也只夠勉強填飽肚子。為了活下去,朱元璋跟兄弟們從小就被迫去山里砍柴,挖野菜,靠撿拾果子充饑。稍大些后,他們便開始幫著父親下田,雖然孩子的力氣單薄,但也要在田間勞作到日落西山。

艱苦的生活并沒有因朱元璋兄弟的努力而有任何改善。相反,15歲那年,朱元璋家遭遇了接連不斷的災難——大旱導致莊稼歉收,隨后更遭蝗災蹂躪。接踵而來的瘟疫奪走了朱元璋父親和哥哥的性命。瘟神并沒有就此罷手,還在短短十多天內連續奪去朱家六口人的生命,只留下身體孱弱的朱元璋獨自在災難中掙扎。

15歲的朱元璋頓時無依無靠,他紅著眼眶將父母和哥哥的尸首埋葬,卻不知接下來該何去何從。朱家已經一貧如洗,他不得不放棄家鄉,背井離鄉去乞討度日。走投無路的朱元璋來到鄰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狀——瘟疫奪走了村里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口,道路兩旁尸橫遍野,空氣中彌漫著腐肉的氣味。幸存的村民們都是奄奄一息的樣子,根本無力施舍這個落魄的孩子。

朱元璋在絕望中只能一步步走出家鄉,獨自面對漫漫人生路。頭幾天,他還能在路邊找些野果充饑,但很快就在荒郊野嶺中迷失了方向。終日不曾進食的朱元璋瘦得只剩皮包骨,穿著破爛的衣不遮體。他倒在路旁,以為就要結束短暫的一生。

二、出家當和尚過苦日子

在朱元璋快要絕望時,有人將他救起。原來是一群游方僧人經過,見他奄奄一息便將他攙扶起來。游方僧人得知朱元璋的遭遇后,勸他削發為僧,以寺廟為家。

朱元璋心中一動,覺得能有個棲身之處已是仁至義盡。于是他順水推舟,削發為僧加入了這群游方和尚的行列,來到了濠州的皇覺寺。

皇覺寺規模不大,但有十來位和尚常住誦經。朱元璋本以為能過上養尊處優的日子,哪知寺里的生活遠比想象中的艱苦。他成了眾和尚中的童子,承擔了最臟最累的工作。

朱元璋從早上天沒亮就要起床伺候高僧、打掃庭院,中午則要到村里乞討食物,晚上再辛苦地燒水、準備膳食。有時還要忍受高僧們無理的責罰與毆打。

皇覺寺雖小,但住持們卻十分嚴格。朱元璋本能地抗拒這里的生活,但終究沒有選擇,只能以忍為本,默默地做著最骯臟的活計。

盡管如此,皇覺寺對朱元璋來說還是個避風港。這里不用挨餓受凍,也沒有生命的危險。朱元璋勉強接受了和尚的身份,雖然辛苦,卻也維持了溫飽。

只可惜好景不長,就在朱元璋以為能夠永遠依靠皇覺寺之時,大旱再次降臨到了這片土地。

三、三年流浪乞丐生活

一連兩年的嚴重旱災導致這一帶百姓們都陷入絕境,皇覺寺也無法幸免。原本會來寺里布施的村民已經貧困到了極點,根本無暇他顧,不再有糧食物資送到寺中。

皇覺寺中的齋飯越來越少,十多個和尚很快就出現了餓腸轆轆的狀態。終于,在儲備的食物快要用盡之時,住持決定解散眾僧,讓大家云游化緣覓食去了。

18歲的朱元璋再次淪為了乞丐。為了活下去,他必須流離各地,流落到了河南、信陽、汝州等地,在城市鄉野中流浪求食。

有時運氣好能得到善心人的施舍,朱元璋就能暫時填飽肚子;但更多時候,是挨家挨戶地乞討,卻往往一無所獲。身無長物的他只能在荒郊野外找些野果充饑,有時一天能尋得的食物不過一兩個棗。

在連續兩三天的挨餓后,朱元璋已經是強弩之末。為了活命,他開始在村鎮中到處找活干,只要能換取一點食物,他啥都肯做——揉灰,燒窯,搬運糞便......朱元璋忍辱負重,只為每天能維持下去。

三年的流浪生活讓鮮衣怒馬的王子變成了一個衣不蔽體、滿身泥濘的乞丐。朱元璋已經不敢奢望未來能有什麼轉機,他只想著眼前能填飽肚子便萬事大吉了。

在這三年的時間里,朱元璋不知挨過多少餓,受過多少苦。每每想到這里,他都會后怕自己是如何在絕境中幸存下來。也許天意還要他活下去,承擔某種更偉大的使命吧。

四、老婦人的一碗豆腐湯

就在朱元璋生命岌岌可危之時,上天終于眷顧了這個不幸的青年。

那一年朱元璋21歲,他在亳州的鄉間已經連續五天沒有食物,渾身沒有一點力氣,就要倒在荒野之中。

這時,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婦人恰巧路過。她名叫馬氏,是一個孤身一人的老寡婦,靠著在村里幫著洗衣煮飯度日。這天馬氏要把自己僅有的一點口糧送到村里的觀音寺布施,祈求老天保佑自己度過難關。

當馬氏行至村口時,看到路邊這個奄奄一息的青年。朱元璋已毫無血色,雙目緊閉,看樣子就要斷氣。馬氏心中一軟,決定救這個可憐人一命。于是她取出自己準備上香的豆腐湯,送到朱元璋嘴邊。

豆腐湯的香氣喚醒了朱元璋的知覺,他猛地睜開眼,看到馬氏慈祥的臉。朱元璋意識到這是老天送給自己的救命恩人,立刻狼吞虎咽起來。

馬氏笑吟吟地看著朱元璋喝完了碗中每一滴湯水,這讓她心里也平添了幾分欣喜。臨走時,馬氏開玩笑似的對朱元璋說,這碗湯的名字叫「珍珠翡翠白玉湯」。

朱元璋記住了馬氏和這碗湯的名字。一碗普普通通的豆腐湯,卻讓他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也許老天注定他不會死在這荒野之中,而是要活下去,迎接人生的新篇章。

從此之后,朱元璋繼續在河南一帶云游化緣。他時常記掛馬氏的恩情,也時常想念那碗救命的豆腐湯......

五、尋找救命恩人

數十年后,朱元璋經歷了從乞丐到起義軍首領再到皇帝的傳奇人生。他推翻了元朝統治,建立了屹立數百年的大明王朝。

登上帝位的朱元璋生活已經萬分輝煌。他擁有無邊的財富,數萬臣民朝拜他的統治。朱元璋過上了以前無法想象的富貴生活,所吃所用都是山珍海味。

然而,當他獨自靜思時,腦海里總會浮現出過去那段孤苦伶仃的歲月。尤其是在饑寒交迫、生命垂危之際,馬氏施舍的豆腐湯給了他希望。這碗湯的滋味永遠留存在他心頭,成為他人生中最深刻的記憶。

有一天,朱元璋忍不住內心的想念,斷然決定離宮出走,去尋找當年救過自己的馬氏老嫗。他來到亳州附近的村鎮打聽,很快就找到了馬氏的家。

馬氏早已白發蒼蒼,相貌和朱元璋記憶中的不同了。她早已把從前救過一個乞丐的事拋到九霄云外,直到朱元璋提起「珍珠翡翠白玉湯」,馬氏這才恍然大悟。

六、殺害恩人泄私憤

再次見到馬氏,朱元璋內心激動不已。他央求馬氏再為他煮一碗傳說中的豆腐湯。馬氏欣然應允,很快就為朱元璋煮好了一碗白玉豆腐湯。

朱元璋急不可耐地喝下這碗湯,沉醉在久違的滋味中。他忘我地連聲稱贊馬氏的手藝,說這碗湯的滋味比王家珍饈還要美味十倍。

馬氏聽了朱元璋的溢美之詞,自己也感到欣慰。她開始喋喋不休地跟朱元璋回憶從前的故事,說起當年朱元璋是如何饑腸轆轆地倒在路邊,還詳細描繪起朱元璋那時的狼狽不堪。

馬氏的話語無心中傷朱元璋,但朱元璋聽在耳里卻如雷貫耳。他一下子想起自己當年淪落到的最低谷,那個連人都不如的自己。

一股無名火起,朱元璋暴跳如雷,直接讓他手下將馬氏殺害。無辜的老嫗就這樣離世,來不及反應發生了何事。圍觀的村民都嚇得目瞪口呆,不明白善良的馬氏為何莫名其妙被害。

其實,這一切皆因朱元璋內心的自卑與嫉恨所致。

朱元璋出生最底層,小時候家貧如洗,後來淪落到衣不蔽體的地步。即便日后身份發生巨變,他骨子里仍自卑,仍覺得自己是那個低賤的乞丐。

馬氏的話語觸動了他內心最脆弱敏感的部分,讓他回想起那段屈辱的過往。朱元璋本能地抗拒這段歷史,他不允許任何人知曉自己的過去。哪怕是好意提醒,在他聽來也成了嘲笑辱罵。朱元璋將馬氏的善意誤會成惡意,遂產生了強烈的嫉恨情緒。他下意識想除去這個知曉自己過去的人,以免自己的恥辱繼續流傳。于是,一時沖動的朱元璋就這樣命人殺害了馬氏。

其實,馬氏不過是想讓他記取當年的教訓——生活里總有善意的存在,有愛你便不會絕望。她想讓他記住,即使人生艱難,也要心存溫暖與善良。可惜朱元璋自卑心太重,沒有聽進馬氏的善意,反以惡報善,終結了這位老婦人的生命。

馬氏只想讓他記住生活的溫暖,卻因此喪命。朱元璋終究沒有超脫自己的過去,他被自卑和嫉妒束縛,走上了殺戮之路。

結語

人生的路途太過坎坷,我們無法預測一個小善舉會開花結果,也無法預見一個善意會招來怎樣的苦果。

朱元璋與馬氏的故事已成云煙,只留下警示——當我們獲得更好的現在,莫忘過往曾給與我們的溫暖與希望。也請用寬容善良對待這個世界,記取善意,免生殺心。

平和喜樂的心態,方是人生的智慧。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