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這才是90年前的民國!29張上色老照片,太真實了
2024/05/05

有人說,民國是清末秩序崩潰后的狂歡;也有人說,民國是復雜的,既有名媛大師,燈紅酒綠,也有餓殍流民遍地;還有人說,民國是神奇的,誕生了無數英雄豪杰!

在這個特殊的年代,一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民國時期上海外灘

筆者搜集到了民國時期一些民生老照片,很真實也很有年代感。照片中,那些沒有選擇躺平的人,為了活下去,都找到了自己的謀生門路。

他們中有少年,有青年,也有老人。工作沒有貴賤之分,每個人都干得盡心盡力,這種精神值得現代人借鑒。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30年代,上海街頭。一名男子擺開場子,他從一個竹簍里拿出一條蛇。一番吆喝后,現場慢慢圍了不少人。原來,男子是一名馴蛇人。看到人多了起來,男子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在過去,像這樣的江湖藝人其實有不少。他們走南闖北,依靠自己掌握的絕活養家糊口。讓人害怕的蛇,在男子手里變得服服帖帖,精彩的表演,引得圍觀群眾喝彩聲不斷。

京城一條街道邊上,走來一名賣糖葫蘆的男子。他挑著擔子,擔子一頭是制作好的糖葫蘆,另一頭裝著火爐和熬糖稀的鍋灶。有了這些,他可以隨時隨地制作糖葫蘆。

路邊一名黃包車師傅叫住他,男子放下擔子,讓黃包車師傅挑選自己喜歡的口味。面對品類眾多的糖葫蘆,黃包車師傅一時間難以作出選擇。

30年代,在四川成都街頭,兩名男子正在賣藝。他們用長板凳圍出一個場子,兩人出身武術世家,身懷絕技,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精彩表演,吸引了不少人觀看。

表演進行到[高·潮],兩人更是拿出了看家本領猴拳。跳閃騰挪如同靈巧的猿猴,眼神和動作惟妙惟肖,讓人忍俊不禁。

民國時期,一個電影劇組正在拍電影。攝影機前,一名年輕女子伏在地上,表演非常敬業和投入。這時,導演拿著劇本走過去,糾正表演中的一些不妥的地方。

這個電影劇組挺專業的,現場打著燈光,營造出了濃郁的故事氛圍。攝像機錄下了演員們精彩的表演過程。

民國時期,上海郊外一處空地上,一個民間雜技團正在表演節目。場地邊上矗立著一個高大的秋千架子,下面有一名鼓手,鼓聲震天。一名身穿小丑服裝的男子,剛從秋千上下來。

三名身穿相同服裝的小女孩,也是雜技團的成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看到小丑完美完成動作,一名小女孩走上前去祝賀。雜技表演雖然危險,但也是一個謀生的門路。

民國時期,一名木匠正在制作一張方桌。他正用批灰刀往桌抹膩子。膩子干了之后再在上面刷油漆。妻子抱著孩子站在旁邊,看著丈夫干活。在過去,木匠很吃香。他們能制作各種傢俱,獲得的收入也不菲。

寒冬臘月,北京城墻外的河面上,結了厚厚的冰。一些工人們將河里的冰切割成塊,儲藏到專用的冰窖里。到了夏季,就可以將冰塊從冰窖里取出來,用于生活各個方面。這些工人們穿著厚厚的棉鞋,為了保暖,還在鞋子里面塞上柔軟的稻草。

民國時期,像這種街頭流動理發攤很普遍。他們一般挑著扁擔,走街串巷為人理發。扁擔一頭裝著理發工具,另一頭裝著火爐和臉盆。只要有人需要,他們隨時可以停下來工作。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一些偏遠的農村,還能見到這樣的流動理發師。

民國時期,四川街頭。一名黃包車師傅正在路邊等待乘客。這是一條繁華熱鬧的街道,路邊是一家售賣醬菜川廣雜貨店。每輛黃包車上都有編號,類似現在的出租車。雖然這份工作很辛苦,但也能養家糊口。

在上海街頭,一名猴戲藝人正在表演節目。他一手拎著銅鑼,另一只手牽著猴子。他不斷發出口令,猴子就能做出相應的動作。再加上小猴子戴著帽子,穿著小馬甲,舉手投足令人忍俊不禁。現在,會猴戲的人越來越少了,而猴戲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國時期,在街頭集市上,一名菜販拉了一大車蔬菜,在街邊擺攤。車上裝著好幾種蔬菜,青翠鮮嫩。像這樣的菜販,有的是自家有菜園,有的是從菜農手里批發的。不管怎樣,這也是一種謀生的門路。

民國時期,街頭上走來一名挑著擔子的男子。他的兩只木桶里,裝的是金魚,走街串巷吆喝著售賣。桶里放著一個十字格子,上面扣一只碗。桶里的金魚紅艷艷的,很漂亮。如今,人們買金魚,一般到花鳥魚市場。

30年代,河北保定街頭。一名老者正在擺攤,他賣的是兒童玩的各種小玩具。他一邊敲鑼,一邊吆喝。一個孩子被吸引了過來,站在攤位前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看來,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孩子們對玩具沒有一點抵抗力。

民國時期,在一家玉石加工廠里,一個八九歲的孩子正在打磨機前忙碌著。你看他坐在很高的凳子上,腳踩著踏板控制打磨機的力度,干起活來非常嫻熟。可見,他已經干了很長時間了。為了生存,他早早地肩負了生活的重擔。

在街頭一間小棚子里,正在表演木偶戲。表演時,演員在幕布后面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照片中,一個芝麻官形象的木偶,表演出各種動作。現在很少能看到這樣的木偶戲了。

路邊一名男子正在賣水果,擔子一頭裝著柿子,一頭裝著梨子。面前還有一些花生等水果。他是如此得灑脫,半躺在地上,就等著有人來買他的水果。能賣多少賣多少,一點也不焦慮。

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挑著一些手工制作的花卉在街上售賣。這些花朵制作得非常精美,就像真的一樣。為了生活,他沒有躺平,而是依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

人啊,只要有一個特長,就不愁沒飯吃。這不,路邊有一名老年男子正在擺攤。他是個識文斷字的人,有一定的文字基礎。他依靠自己的這個特長,主要替人代寫書信,賺取一定的費用。在那個年代,這門生意很火的。

路邊有一名篾匠在擺攤,他挑的擔子兩頭,裝著竹篾和修理工具。不論是簸箕、竹筐等家用器具,只要是壞了,他都能修復。這也是一個獨門手藝,每天走街串巷,雖然很辛苦,但每天都有收入,他臉上的笑容說明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

街頭一名磨菜刀的男子,為了吸引人們注意,拿起一把小號使勁吹起來。嘹亮的號聲,吸引了路人們的注意。這也是廣告的一種形式。在七八十年代的農村,還經常能看到一些背著架子吆喝著「磨剪子戧菜刀」的人。

一名男子坐在街頭,他面前擺著很多折扇。他家是祖傳做紙扇的,扇面也都是純手工繪制,可以說是獨一無二。他對自己家的扇子非常自信,將剛繪制好的幾幅扇面,掛在后面的襯布上展示。

民國時期,一戶人家的大門被人敲開。主人一看,門口站著一名男子。男子身上背著一個布袋,手里拿著竹板,邊打邊唱,唱的都是吉祥話。一曲唱罷,主人很高興,就會給他幾文錢或者食物。然后,這名乞丐藝人到下一戶人家,繼續唱曲乞討。

一名鋦瓷匠人,正在修復瓷器。鋦瓷,就是把破裂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鉆鉆孔再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嵌住抓牢,使其恢復原樣,能再使用。鋦瓷在中國瓷文化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國時期,一名德高望重的僧人出現在街頭。他身穿僧袍,頭戴毗盧帽,手拿如意和佛珠,坐在一輛黃包車上,正準備去參加一場法事活動。他這身獨特的裝扮,引得路人紛紛圍觀。

在一家店鋪柜台前,一名老者正在吃飯。這是一家咸菜店,店鋪的柜台上,放著幾瓶腌制好的菜品,對外展示。在柜台上方,懸掛著一只鳥籠,里面有幾只小鳥。

民國時期,在一個集市上,一名男子正在售賣蓋簾。他挑的擔子兩頭,裝著各式各樣的蓋簾,都是用高粱桿制作而成的。蓋簾、又叫蓋墊,餃子簾,餃子拍,餃子盤,篦簾,蓋件。用于放各種面食,還可當鍋蓋用。

民國時期的一個冬季,房頂、樹木和地面上的積雪還沒有融化。幾名婦女坐在房檐下曬太陽。她們面前放著一個大鐵盆,里面生著炭火。幾個人圍坐在一起烤火取暖。

這是民國時期的一條街道,街邊的建筑古色古香。沿街店鋪都在開門營業,這些都是非常有實力老店,有中藥店、顏料店、五金店、玻璃店等,商業氛圍很濃。

結束語:回看這些民國時期珍貴老照片,看到了那個時代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謀生手段,真是不容易。嘆古惜今,不管遇到何種情況,都不能躺平,發掘自己長處,總能找到適合自己走的道路。您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