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工地挖出千年道教古墓,其中有一棺上還寫著「東公」。
專家特意等到夜深人靜時才將棺材打開,誰知,專家透過打開的細縫往里一看,竟然看到一條雪白的人腿!
專家嚇得頭皮發麻,連忙喊著將棺材蓋上,迅速遠離了棺材。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座千年古墓的發現地位于江蘇連云港海州區,一個名叫雙龍村的地方。
海州區當地有著不少的文化景點,很多都已經得到了開發。
2002年,當地政府將目光對準了一個名叫石棚山的小山。傳說宋代著名詞人蘇東坡曾在這里登高賦詩,海州區政府就準備將這里也開發一下,作為一個新的文化景點。
「要想富先修路」,政府就準備先修一條新公路。開工時已經是夏天了,天氣非常炎熱,但是工期比較緊,所以工人們每天都在揮汗如雨地加班加點。
這7月7日這天下午2點多,工地上負責駕駛挖掘機的是一位姜師傅,他在操縱挖掘機挖土時,突然感到不對勁,鏟斗非常的沉重。
他以為是挖到了石頭,結果鏟上一看,不是石頭,是木頭,而且看起來整齊又厚重,像是人工雕琢出來的。姜師傅仔細一瞧,感覺那像是個棺材蓋。
心懷疑惑的姜師傅又操縱挖掘機往下鏟了鏟,等他看到這次鏟斗里鏟出來的東西時,頓時嚇得一哆嗦——那竟然是一口棺材!
因為棺材異常沉重,挖掘機都要被拽得發生傾斜了。姜師傅哆哆嗦嗦地放下棺材后,立刻狂奔而去,讓工地負責人趕緊報警。
連云港警方和市文管委的考古專家們火速趕到現場,當時工地上已經擠滿了聞訊趕來看熱鬧的當地群眾,警方負責維持秩序,考古專家就負責檢查挖出來的棺材。
經過現場勘察,考古專家們發現這里原來不只有一口棺材,姜師傅挖出來的其實是一個墓葬群的一角,里面一共有三口棺材,屬于夫妻合葬的豎穴土坑木槨墓,三口棺材分別被編號為1、2、3號棺,墓主人為一男兩女。
這種墓葬形式是在土坑中用木材搭建起方形的槨室,再將棺材放在其中,主要在戰國到西漢時期比較流行。能用得起這種墓葬形式的,絕對都是非富即貴的人家,甚至很有可能是諸侯。
不過,在連云港發現的這座古墓占地面積并不算大,棺槨上只涂了一層白膏泥,沒有放置木炭,是王侯的可能性很小。
而男性墓主人所在的2號棺材顯得地位最尊貴,他的棺材蓋上還用隸書寫著「東公」二字,字體樣式比較接近西漢初期的隸書,這一下就縮小了墓主人所處的年代,專家認為時間應該在西漢中晚期。
起先,專家們以為這個「東公」,指的可能是道教所說的「東王公」,畢竟在漢初時期,道教盛行,人人信奉黃老之學。
但是也有專家認為這個「東公」應該是對墓主人的一種尊稱,墓主人生前應該是一位很有名望的人,這樣也能解釋墓主人為何能用得起這種墓葬形式。
在將男主人的棺材打開后,出土了包括配有精美玉飾在內的寶劍,還有大量精美珍貴的文物。此外,考古專家發現他的顱骨完好無損,顱內組織也保存得很完整,讓專家們感到十分驚喜。
但1號棺墓主人似乎是男性墓主人的后代,棺中只放了很少的陪葬品,顯然地位并不是很高。這就讓專家對最后那口棺材的期望值降得很低。
但當他們將最后一口棺材打開后,卻頓時嚇得頭皮發麻,臉色發白,還急忙喊著:「快蓋上!」
他們在棺中看到了什麼呢?
讓專家們嚇得臉色劇變的第三口棺材,并不是在發現地開啟的。
這主要是因為最后一口棺材是密封最好的,前面的兩口棺材都是只有一層密封板,唯有3號棺的密封板被專家們除去之后,下面竟然又露出了第二層密封板,而且這層密封板固定得更加結實。
這樣的設計非常反常,讓專家們有些摸不清頭腦。
而且因為年代過于久遠,棺材的第一層密封板與第二層密封板之間,已經灌滿了積水。專家由此懷疑,最里面的棺材應該也滿是積水了。
在考古界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叫「干千年,濕萬年,不干不濕就半年」,其中「濕萬年」的意思就是指古代的文物和遺體,如果是浸泡在水中,就能夠保存上萬年。
這個說法可能有夸張的成分,但是考古界中能夠流傳下來的幾具古尸,比如馬王堆千年女尸辛追夫人,就是這樣的濕尸。
當時考古專家們也沒考慮太多,只是覺得3號棺中如果灌滿水,那麼里面的文物保護就會比前兩口棺材要好很多,在露天的環境中開棺很有可能會對里面的文物造成破壞。
于是,專家們決定先不開啟3號棺,而是先將3號棺運送到能夠調節濕度和溫度的實驗室中,再另作考慮。專家們就此分成兩撥人,一部分人負責將棺材運送到文管委的實驗室,另一部分人則留在工地上,繼續對這座西漢古墓進行發掘。
留下的考古專家收獲頗豐,他們從3號棺附近找到了漆奩(lián)盒和木梳等大量珍貴文物,全都做工精美,讓人得以窺見那個時代女[性☆生☆活]的一角。
而帶著3號前往文管委實驗室的專家們收獲也不小,甚至可以用驚天大發現來形容。只不過,剛剛帶著棺材回到實驗室的他們還并不清楚自己即將發現什麼。
專家們調好了實驗室的溫度與濕度,但并不著急進行開棺,而是打算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開棺還需要講究時間,聽起來好像很迷信一樣。
事實上,這并非是迷信,而是因為夜里溫度會降下來,這就在實驗室之外又多了一層保險,更有利于開棺和保護文物。
專家們首先用鋼釬撬開了棺材蓋,露出下面密封的棺材板后,又小心翼翼地在上面開了一道縫,然后上前觀察。
這位專家一眼看過去,看到了一節像是蓮藕般潔白的東西,慢了一拍才意識到那是人的大腿。專家頓時嚇得頭皮發麻,猛地退開,嘴上已經喊出來了:「快蓋上!」
參與開棺的考古專家們聽說棺材里有完好的人腿,起先還不相信,但等他們再三確認那的確是未腐的遺骨后,他們先是嚇了一跳,接著整個實驗室都沸騰了。
幾十年前,中國發現的馬王堆千年女尸轟動了世界,就連日本人都跑來想要討要一根辛追夫人的頭髮,帶回去研究,可想而知千年不腐的女尸是有多珍貴。
但是實驗室的專家們激動完了,卻又開始發愁了。因為他們雖然都是經驗豐富的專家,但是卻都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根本不敢動手開棺。
為此,連云港的考古專家們只好將消息繼續上報給省里和首都,但他們也愛莫能助,只能緊急聯系當年參加過馬王堆考古發掘工作、如今已經退休幾十年的老前輩們,請求他們出山幫助。
老前輩們果然靠譜,他們指點著年輕的專家們打開棺蓋,露出了棺中棕褐色的棺液,以及一具仰面漂浮在其中的古尸。
這具古尸皮膚新鮮,身長大概在1.58米,經過鑒定,這是一具女尸,年齡大概在50歲左右。
令人驚駭的是,正式開啟棺材時,在場人都聽到棺中女尸竟然發出了「唉」的一聲,像是還活著一般,讓人后背發涼。
老前輩卻神色如常,還解釋說,這是因為女尸暴露在空氣中后,受到了大氣壓作用,肺部順著呼吸道進入氣體,她的聲帶顯然還沒有腐爛,這才會發出詭異的嘆氣聲。
經過清理,專家們在女尸身上找到了一枚栩栩如生的青銅龜鈕印章,邊長只有1.3厘米,上面清晰地刻著「凌氏惠平」四個字,顯然這就是女尸的名字。
而在漢代,只有俸祿達到了2000石以上的官吏,才能使用龜鈕印章,當時連云港所在地的縣令俸祿不過800石,也就是說這位「凌惠平」的身份地位極高。
「凌惠平」的內臟器官保存完好,心肺肝腸還能辨別出來,腦組織有些萎縮,但也保存完整。
醫學專家介紹說,人的遺體想要不腐,就必須處于無菌的環境中,而低溫與無氧環境都能抑制細菌生長。
而經過化驗,那些棺液呈弱堿性,含有大量血紅蛋白,這一點與馬王堆的辛追夫人不同,辛追夫人的棺液是呈弱酸性的,兩者棺液成分截然不同。「凌惠平」如何能在適于細菌生長的堿性棺液中保持不腐,如今還是一個謎。
圖:面部復原圖
目前「凌惠平」已經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與展示,她是中國出土的第三具濕尸,與前面的兩具濕尸不同,她是在比較干燥的北方出土的,尤其顯得難得。
如今,「凌惠平」與辛追夫人兩位「睡美人」,分別坐鎮中國南北繼續沉睡,等待著謎團解開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