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黃逸梵:一生情人無數,墮胎多次,晚年談女兒張愛玲:虎毒不食兒
2024/04/29

張愛玲

張愛玲為什麼如此痛恨母親?黃逸梵臨死前,她都不愿意去看一眼?

答案就藏在《小團圓》里,張愛玲寫到自己的母親「不知道打過多少胎」,令所有人駭然!

當年,黃逸梵拋下丈夫和孩子,離家遠赴國外,拿著祖傳的遺產,滿世界去找感覺、找情感

我們可以在張愛玲的半自傳小說《小團圓》中,發現黃逸梵的感情經歷極其豐富——

黃逸梵

【黃逸梵離開丈夫后,感情經歷極其豐富】

小說中,以黃逸梵為原型的蕊秋,陪伴小姑子出國留學期間,第一次的戀愛對象是簡偉;

從法國回來之后,她交往了一個法科學生菲力;

去香港看望念大學的女兒,她又遇到了畢先生。然而,畢先生卻被好朋友項八小姐挖了墻角。有人說,項八小姐和畢先生就是《傾城之戀》的原型;

離開香港之后,她去了新加坡,又遇到了做皮貨生意的勞以德。然而,勞以德不幸去世,她坐著難民船去了印度。

在印度,她在一個麻風病院住了很久,交往了一個英國醫生;

後來,她回來上海,又提到雷克,這是女兒港大時期的一名醫科老師。她說,雷克總是很照顧自己……

左邊是黃逸梵,右邊是張愛玲

雖然,這些事情出現在小說里,但是,通過後來張愛玲和弟弟的文字,我們發現很多都是真實發生的,完全對得上。

比如,張子靜在《我的姐姐張愛玲》里回憶:

母親有一次回上海,帶了一個英俊的男朋友,做皮貨生意的美國人,張愛玲也見過他。 1939年他們去了新加坡,在那里收集馬來西亞的鱷魚皮加工成手袋等出售。 1941年新加坡淪陷,美國男友死于炮火,黃逸梵在新加坡苦撐,曾一度與家人失去聯系,後來她輾轉去了印度,做過尼赫魯兩個姐姐的秘書。

左邊是黃逸梵小時候

【黃逸梵和張廷重失婚,是兩個迥異時代的分裂】

黃逸梵,原名黃素瓊。

1915年,黃逸梵嫁給張廷重。張廷重是李鴻章的外孫、張佩綸的兒子,他這一生都靠著祖產,吃喝嫖賭,墮落放蕩。

1920年,黃逸梵生下女兒張愛玲;1921,黃逸梵生下兒子張子靜。

1924年,黃逸梵和小姑子張茂淵,出國留學。

這時,黃逸梵是結婚近10年的世家少奶奶,女兒4歲,兒子3歲。

28歲的她,拋下丈夫和一對小兒女,前往歐洲留學,難免被人說三道四,就連親戚甚至傭人都覺得難為情,跟外人解釋,只說是小姑子遠行,嫂子去作陪。

1928年,黃逸梵回國,按她的要求,全家人搬回了上海。

張愛玲覺得幸福極了:

花園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話書,家里陡然添了許多蘊藉華美的親戚朋友」,「家里的一切我都認為是美的頂巔」。

張廷重

然而,張廷重抽大煙、娶姨太太、不上進,并且不拿生活費出來,故意讓黃逸梵將錢貼光再也走不掉。

兩人每天爭吵不休,回國后不到2年,黃逸梵選擇了失婚。

1930年,失婚后的黃逸梵,跟小姑子合租了一幢西式大廈的一層,買了汽車,雇了白俄司機和法國廚師。親戚們議論,房租都夠買下一層房子了。

對于張愛玲來說,母親象征了一個新異的、彩色的世界,迥異于父親那飄著鴉片味的、幽暗霉爛的一角。

母親和父親的失婚,與其說是一對性格不合的夫妻的分手,不如說是兩個迥異時代的分裂。

黃逸梵和小姑子合租的公寓

【母親堅持讓張愛玲受教育】

黃逸梵深知女子念書的必要,千方百計要讓張愛玲接受最優質的教育。

1938年,張愛玲逃離父親的禁錮,過去投奔黃逸梵。

黃逸梵的經濟狀況,雖然一落千丈,仍然決定承擔女兒的留學費用;張愛玲報考倫敦大學,黃逸梵給她請老師補習數學,課時費高達5美元,彼時算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然而,黃逸梵雖然標榜為新派女性,卻從來沒能靠自己的本領賺過錢。

她的一生,就是靠著變賣娘家的陪嫁——兩箱古董、首飾生活的。

這種坐吃山空是非常絕望的,所以,她對張愛玲雖然有關愛、付出,卻時不時要提醒她自己的不易和犧牲。

張愛玲本就敏感,成名后她還給了黃逸梵兩根金條。

黃逸梵以為這是要斷絕母女關系,哀戚至極,流下淚來:「就算我不過是個待你好的人,你也不必對我這樣。虎毒不食兒啊!」「我那些事,都是他們逼我的——」

張愛玲聽在耳里,聽到「他們」兩個字,覺得這話有點滑稽,因為人數未免太多了罷。

與此同時,黃逸梵還享受慣了。

張愛玲在香港念大學的時候,吃不好穿不好,極度苛刻自己;黃逸梵過來旅行,住的卻是高級酒店。

而且,張愛玲那年得到的800元獎學金,被黃逸梵在牌桌上輸得一干二凈。

張愛玲在《童言無忌》里說:

我一直是用一種羅曼蒂克的愛來愛著我母親的。她是位美麗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有機會和她接觸……在孩子的眼里她是遙遠而神秘的。

童年時期的張愛玲和張子靜

可以說,張愛玲的童年,黃逸梵是缺席的,母女倆并不親近。

張愛玲的學生時代,黃逸梵雖然培養她,卻在她要錢的時候,總是不給好臉色。久而久之,張愛玲害怕跟她要錢,連坐公交車的錢都不敢要,寧愿走路一兩個小時回家。

後來,張愛玲對稿費斤斤計較,因為她想著:「我總想多賺點錢,我欠母親的債一定要還的。」

可以說,所謂的母愛,張愛玲從小就是缺失的,長大后又被金錢和現實撕裂地粉碎!

【黃逸梵客死他鄉,母女無緣再見】

經歷了紛繁的情感,黃逸梵遷居英國。

張愛玲在《易經》里,寫母親曾經對著女兒嘆息:「年紀越來越大,沒有人對你真心實意。」

女兒聽得悚然一驚:「再獨立再不顯老的女人最后都不例外,被人性擊敗了。

晚年,黃逸梵身患胃癌。

1957年,黃逸梵病重,她寫信給張愛玲,希望見女兒最后一面。

晚年的張愛玲

張愛玲那時候很窮,窮得買不起去倫敦的機票,只能寄給母親100美元。

黃逸梵孤身去世,享年61歲,留給張愛玲最后一箱古董。

按照張愛玲的丈夫賴雅日記記載,張愛玲聽聞大病一場,兩個月后才有勇氣整理母親的遺物。

後來,在經濟拮據時,這箱古董被張愛玲拿去變賣,換了600多美元貼補家用。

【也許,黃逸梵生得太早了】

人人都說黃逸梵是旅行家,她渴望新鮮與自由,她的足跡踏遍歐、亞、非洲,她用一生驗證了「生活在別處」

最初的離家,是因為她不甘心。

她不甘心跟銹跡斑駁的丈夫,一起磨蝕、朽壞!

後來的離家,是因為她向往自由。

她一趟趟出走,「只有這樣我才覺得年輕自由。」

也許,黃逸梵生得太早了。

張愛玲在自傳體小說《雷峰塔》里記錄了母親的感嘆:

14歲時想進學堂,人家嫌大不肯收。「我們這一代得力爭才有機會上學堂,爭到了也晚了……坐在家里一事無成的時代過去了,人人都需要有職業,女孩男孩都一樣……一看見人家重男輕女,我就生氣,我自己就受過太多罪了。」

假如,黃逸梵生在現在的年代,憑著旅行家這個標簽,就足以養活自己了!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友友們留言討論~

【黃逸梵簡介】

黃逸梵(1896—1957),1915年與李鴻章的外孫張廷重結婚。因婚姻失意, 1924年赴歐留學。黃逸梵深知女子念書的必要,竭力讓女兒接受優質的學校教育。她對藝術的興趣和天賦,傳給了女兒張愛玲。 1957年,在英國倫敦去世。

參考書目:

01 《過眼年華,動人幽意:從林徽因到張愛玲》——王鶴

02 《華麗蒼涼,逆流而上:私房閱讀民國女子》——伊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