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歷史上最「懶」的一首詩,一章39字有36個重復,卻流傳千古
2024/04/29

詩是古代文學的經典美,《詩經》包羅萬象,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作品誕生西周初期,《周頌》就是最早的貴族文人作品,《大雅》是周王朝鼎盛是時期產物,也是上古僅存的史詩。

據傳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詩有3000首之多,但傳到后世,只剩下311首,孔子編輯《詩經》后,孔子選「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之一的子夏作為傳承者,至于為什麼只剩下300多首,可能是戰亂或者時代不同所以將一些詩淘汰了。

不過在時代的潮河當中,一首由177個字,一章39個字構成,每章39個字只有3個字不同,其余36個字都在重復的一首詩流傳了下來,而且還成為了千古經典,最熟悉的一句就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句就是出自《國風·王風·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首詩是東周都城洛邑的民歌,其中的黍指的是農作物,也暗指家鄉,當詩人回到家鄉的時候,當年的繁盛已經不見了,昔日周王朝的奢華也消失了,就連剛剛經歷過的戰火的痕跡也找不到了。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上的場景都沒有變,唯一變的就是就是稷苗已經長成了「稷穗」和「稷實」,它們的成長也是在說明詩人的見到家鄉的心境也在變化,詩人多愁善感,他將稷苗當成了自己。

他感嘆世事滄桑,對于自命不卻無法掌控命運的人表現出了無限的憂愁,這種憂愁就寄托在「知我者」身上,然而天下之大,又到哪里去追尋這個人呢?自古以來,知音就難求,作者更是采用了大量的疊詞,讓詩中感情所要表達的感情更加深沉。

這首詩描寫的場景是「宗周」,也就是西周的國都鎬京。周幽王沉醉在酒色當中,看著茁壯成長的農作物,作者也是感嘆國家馬上就要被人取代,這種國破家亡的心境,也是由淡到深。

一想起家鄉遭遇即將遭遇戰火,他對于故土思念就更加的強烈,雖然全章只更換了3個字,卻充分的表達了作者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