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考古發現康熙傳位遺詔,研究完全文數千字,雍正奪位謎案真相大白
2024/04/29

考古發現雍正繼位之謎的證據?

2013年,一份康熙傳位遺詔被考古出土,由此揭開了雍正繼位的真相!

作為清史上最大的謎案之一,雍正繼位問題著實滿足了普通人對帝王權力斗爭的極大好奇。

那他到底是篡位,還是正統儲君呢?

謎團緣起

說起古代的皇帝,康熙的確算得上是明君之一。

放在今天,在普通人可能還剛認識幾個字的時候,他就已經登基為皇。

康熙

1661年正月,年僅八歲的康熙接下國家的重擔,成為天子,之后更是一路過三關、斬六將。

剛一親政,就著手處理三位割據一方的藩王問題。

緊接著,他下令收復台灣,與侵占我國北方領土的沙俄干了好幾架,又跟老是騷擾新疆地區的噶爾丹來了個車輪戰。

接二連三的成功,給予了康熙極大的自信。

盡管過程非常地曲折,但結果無一例外都是康熙贏得了勝利。

如此一來,康熙的自信心是相當地膨脹。

對帝王而言,自信心膨脹不見得是件好事。

但問題在于,康熙在教養兒子們的時候,也信心滿滿地樹立起一個仁愛的父親角色。

當然,這里存在一個區別對待的問題。

只有二阿哥胤礽享受到的是真正的父愛,但其他皇子,如四阿哥胤禛得到的就是出于客套的父愛。

由于二阿哥的母親,也就是康熙的髮妻赫舍里氏皇后難產而死,康熙格外看重這個兒子,不但在其周歲之際冊立他為太子,還將他帶著身邊撫養。

要知道,在帝王之家,阿哥們一出生就會安置在所謂的阿哥所,由專門的撫養人員撫養。

像胤禛一出生就被乳母抱走了,連呆在自己生母身邊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讓康熙親自撫養長大了。

這種差距,最終導致康熙與胤礽、胤禛之間的關系有了微妙的差別。

根據《清實錄》記載,康熙遠行的時候,曾一日三盼胤礽給他寫信,最后實在等不下去了,他就主動寫了封信給胤礽以表明自己希望兒子能每天都給他寫封信。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隨行在康熙身邊的胤禛一日三問候,康熙不覺得溫馨,甚至還有點煩。

由此可見,康熙是有點父愛在身上的,但不多,還只對胤礽一個人真情實意地釋放。

然而,康熙的寵愛讓胤礽沒有任何的危機感。

相反,和所有被溺愛的孩子一樣,他開始恃寵而驕,犯結黨營私,組建起了所謂的太子黨。

康熙四十七年,大阿哥胤禔聯合眾皇子上書康熙,狀告太子暴戾不仁,還列舉了種種罪狀,康熙開始對太子有了惱怒之意。

再加上同年,皇十八子得了急性病,康熙都焦灼不已,但太子作為兄長卻無動于衷。

這事已經接觸了康熙的逆鱗,但胤礽卻絲毫感受不到危機,還敢當面頂撞康熙。

而后便有了,第一次廢太子。

胤礽

這也迫使康熙開始正視其他的阿哥們。

但是他都是始終帶著挑選的目光,而不是像當年對胤礽那般,以純粹的父愛在欣賞自己的孩子。

根據《清史稿》記載,剛滿十八的胤禛彼時還很活潑,為人有點快適江湖的感覺。

康熙對此只評價了四個字:喜怒不定。

這要是別的兒子聽到這話,早就擺爛了。

但是胤禛卻不一樣,他聽到之后,專門去京城郊區買了塊種田的地,又找大師請教佛法,朝堂之事能不參加就不參加,為的就是改變康熙對自己的評價。

這一種地,就是十幾年。

不得不說,這康熙與胤禛的關系,還真的全靠胤禛一個人在努力。

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胤禛也被人們視作不被寵愛的皇子。

胤禛

但是,誰也沒想到的是,康熙逝世后,這位不受寵愛的四皇子胤禛拿下了皇位。

這巨大的反轉讓人心生懷疑,一個不受寵的皇子究竟是如何在手握兵權的14皇子,與備受百官擁戴的八皇子之中殺出重圍的?

人們百思不得其解,最終認為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四皇子聯合了權臣隆科多篡改了康熙遺詔。

篡改的可能性

關于雍正何以能登上皇位的猜測非常之多。

開頭說得將「十」改成了「于」,流傳最廣。

乍一聽,這種說法似乎非常有可能。

但仔細想想,漏洞不止一個兩個。

康熙遺詔

原因很簡單,首先,一個皇帝的遺詔怎麼可能就只有幾個字。

舉個例子,一般人說自己欣賞某個人的時候,不也得在上下文說點理由鋪墊一下。

更何況,皇帝的傳位詔書更是要表明自己所選的這個人是有充分能力承擔重任的。

再者,清朝皇帝的遺詔多以滿族語言、漢語多種語言撰寫。

哪怕從漢語版本的角度來說,將「十」篡寫成「于」沒什麼大問題;但對于滿語版本來說,這改字幾乎是不可能的。

最關鍵的是,考古學家于2013年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意外發現的一份文獻,徹底打臉了上述說法。

因為,這份文獻的名字就叫做《康熙帝遺詔》。

《康熙帝遺詔》全文長達一千多字,其中大部分是在講述康熙生前所做的功績。

最后一段則用了幾十字清楚地說了傳位給雍正的可能:四皇子人品貴重,有康熙的風骨,所以能擔當大任。

雍正

注意看,康熙在遺詔中可是赤裸裸地表明了自己對雍正的欣賞:有他的風骨。

為什麼康熙要強調這一點呢?

道理很簡單,康熙這一朝奠定的是清朝的基業,基業雖然建成了,但并不穩定,需要后輩努力穩實它。

而根據《清史稿》所記載的,康熙希望的就是有一個像自己一個果斷、有膽識的人接任自己手中的重任。

康熙從根本上來說,就不相信除自己以外的人能管理好整個江山。

這也不怪他,畢竟在康熙的認知中,像他的父親順治帝那般的人會去出家,而像他親手帶大的兒子——胤礽那般的人呢又容易禍亂朝政。

所以,康熙想來想去,還是像自己的人最靠譜。

由此看來,康熙對胤禛的評價是相當之高的。

一匹黑馬

在清史中,關于康熙晚年眾皇子爭奪儲君之位的記載可謂是一字千金,給予了人們充分的想象空間。

八皇子胤祀

在這其中,稍微濃墨重彩的便是以八皇子為首的集團體。

根據《清實錄》記載,在胤礽第一次被廢太子之后,八皇子集團就蠢蠢欲動。

當時,胤礽剛被廢,三皇子就給康熙上了道密奏,說自己的大哥正在府里給胤礽施鬼魅之法。

康熙派人去搜查,果不其然就找到了真憑實據。

如此一來,大皇子胤褆就徹底地失去了爭奪皇位的資格。

失去歸失去,胤褆也要為自己的將來站隊。

于是,他就看中了八皇子胤祀。

在當時,胤祀可是百官中的風云人物,雖然政績不怎麼突出,但在收攏人心這一方面著實有本事。

十四皇子胤禎

本來八皇子集團體中就已經有了九皇子和十四皇子,再來一個大哥,又加上文武百官的支持,胤祀也飄了,索性鼓動百官上奏讓康熙冊立自己。

康熙一看這陣勢,直接想起了當年鰲拜憑借手中權力對自己的牽制,對胤祀是愈發厭惡。

1709年,胤礽被復立為太子。

與此同時,康熙當著百官的面,大罵八皇子集團體就是擅用奸術迷惑百官的人,對其產生了不可抹滅的惡感。

那麼,在八皇子集團體這般胡作非為的時候,胤禛在干什麼呢?

他在一旁請求康熙復立太子。

根據《清史稿》記載,此時的康熙在廢太子之后,還是很顧及昔日的父子之情,也很愿意再給胤礽一次機會。

九子奪嫡

因此,康熙召集群臣并不是為了商量冊立新的太子,而是為了復立胤礽。

琢磨到了康熙心思的只有胤禛。

因此,就在百官集體推薦八皇子的時候,他率先地請求康熙復立胤礽。

當然,康熙迫于百官的壓力雖然沒有接納這一建議,但卻從心底里對胤禛生出了很大的好感。

原因很簡單,康熙認為是胤禛思考到了自己所考慮的各種因素才做出此舉的,而不是為了迎合自己。

可惜康熙心愛的兒子始終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1712年,胤礽再次被廢。

這一次,百官也學著胤禛的樣子也請求康熙復立太子。

胤禛

然而,康熙卻說太子之事關乎國本,不可如同兒戲一般地廢立。

由此可見,在當時能夠揣測到圣意的,其實只有胤禛一人,而這恰好又成為康熙信任胤禛的最根本原因。

可倘若如此的話,為何坊間卻認定十四皇子為最終皇位人選呢?

這里不得不說的是,十四皇子擅武,在當時一眾皇子中表現得英勇不凡,頗得康熙的喜歡。

但是,作為一世英主的康熙不可能不意識到,自己想要誰當皇帝是一回事,誰能治理得好國家又是另一回事。

從第一次廢太子的狀況之中,康熙就已看出胤禛心思的縝密程度遠非一般皇子所能比。

更何況根據《清史稿》記載,康熙病重之際,十四皇子遠在西北。若執意將皇位傳給他,恐怕要引起京城長達數十日的不安。

因此,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胤禛都是康熙的不二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