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7位「傳奇人物」,第三位是「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我們竟被「騙」了幾百年
2024/07/31

歷史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得以窺見過去的真相與謊言。但不是所有傳頌的歷史人物都真實存在過。有些名字,如雷貫耳,其實是文學的杰作。下面這七個人物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卻個個家喻戶曉。

力大無窮:李元霸

李元霸首次亮相于清代的《隋唐演義》。在這部作品中,李元霸被描繪為一個擁有超凡能力的戰士。

他身體雖然瘦弱,卻能舉起兩柄總重達八百斤的鐵錘,輕松揮舞如風,其戰績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單槍匹馬反殺了230萬敵軍,如同打蒼蠅一般輕松。這種描寫顯然超越了人類的生理極限,直逼神話傳說的范疇。

《說唐》中提到:「這李元霸年方十二歲,生得尖嘴縮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 這樣的描述使他更像是出自神話而非歷史的人物。

事實上,歷史文獻中并無李元霸的真實身影。通過查閱《舊唐書》和《新唐書》,我們可以發現李元霸的故事純屬虛構,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樣一位人物。

李元霸的故事背后或許有一個歷史原型,那就是李淵的第三子李玄霸。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衛王玄霸,高祖第三子也。早薨無子。

武德元年追贈衛王,謚曰‘懷’。」從這段簡潔的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李玄霸的一生相當短暫,早年夭折,未留下任何政治或軍事上的成就。《新唐書》對此也有相似的記載,指出李玄霸「幼辯惠,多才藝,但不幸早薨」,在歷史的長河中幾乎無足輕重。

深得民心:八賢王

在眾多關于包拯的文學和戲劇作品中,八賢王常常是一個深得民心的理想化形象,他不僅在社會和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而且在私人層面上對包拯也是忠誠與支持。

例如,在傳統京劇《鍘美案》中,八賢王的角色常常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他的智慧和權力成為了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盡管八賢王的形象在民間故事中栩栩如生,歷史實證卻顯示這一人物純屬虛構。真實的歷史記錄中,并無「八賢王」這一稱號或確切人物。

據考證,其形象很可能是基于宋朝的幾位王爺綜合創作而成。例如,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被認為是八賢王的原型之一。

趙德芳的文治武功和對父王的忠誠在民間傳說中被高度理想化,與八賢王的形象相符。不過,趙德芳早逝的歷史事實,并不支持他能活到包拯時代成為其助手的情節。

另外,趙匡胤的第八子趙元儼,也被認為是八賢王的原型之一。趙元儼的治國能力和文化素養與八賢王的形象亦頗為匹配。

然而,正如宋史所述,趙元儼雖有才能,卻未能顯著參與到宋朝的政治中樞,其生平同樣與八賢王的故事存在較大出入。

代父從軍:花木蘭

《木蘭辭》是中國古代一首傳唱廣泛的民歌,描繪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動人故事。

花木蘭是一位普通家庭的女兒,因為家中無長子,而老父又年邁多病,當朝廷征召壯丁入伍時,她毅然決然地決定女扮男裝,替代父親應征入伍。《木蘭辭》中描述了木蘭的出征。

花木蘭在軍中服役十二年,參與了無數戰役,屢建奇功。戰爭結束后,她拒絕了朝廷賜予的高官厚祿,選擇了不留姓名,默默返回故里。

她脫下戎裝,重新披上女裝,鄰里和戰友們驚訝地發現,這位戰場英雄竟是一位女子。如詩中所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盡管《木蘭辭》廣為人知,但在正史《舊唐書》或《新唐書》中,并未發現具體記載花木蘭的文獻。這種缺乏確切歷史記錄的情況使得花木蘭的真實性備受爭議。

有觀點認為,《木蘭辭》可能是基于歷史上的一些女性英雄事跡而創作的文學作品,如戰國時期的越女。

在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中,花木蘭的故事挑戰了性別角色的界限,展示了女性同樣可以擔當重任,保家衛國。她們的故事雖然未必能夠在正史中留下詳盡的記錄,但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得到了藝術的升華。

盡管無法確定花木蘭是否真實存在過,但她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尤其是女性,勇于面對困難,勇敢地活出自己的價值。

忘恩負義:陳世美

陳世美這個名字在中國文化中幾乎成為了背信棄義的代名詞。

在民間故事中,陳世美是一位出身貧寒的書生,在妻子秦香蓮的支持下,終于得以進京趕考。後來他高中狀元,一舉成名。然而,這位一貧如洗的書生突然擁有了巨大的權力和榮譽,他的人性開始發生扭曲。

在取得巨大成功后,陳世美被賜婚皇室公主,并迅速沉醉于新的榮耀和富貴之中。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未來,他決定隱瞞自己已婚的事實,徹底拋棄了秦香蓮及其所生的兒子。

當秦香蓮帶著孩子千里尋夫,抵達京城,希望重歸于好時,陳世美不僅拒不相認,甚至密謀殺害她們,以滅口。

這時,包拯這位出場了,他洞察事理,最終揭露了陳世美的罪行,使其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然而,正史中并沒有陳世美這個人物的記載。他的形象首次出現在明清時期的小說《包公案》中,而《三俠五義》則進一步塑造和推廣了這一形象。事實上,這些故事的創作主要是為了突出包拯的正直和法律的威嚴。

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忠誠和信義被視為高尚的品德,而背信棄義則是極大的惡行。陳世美的形象,正是這種文化觀念的一個反面教材。

美貌智慧并存:貂蟬

《三國演義》中貂蟬是一個極具魅力和神秘感的女性形象,她以王允的養女身份出現,被賦予了傾國傾城的美貌和超凡的智慧。

當時權臣董卓橫行霸道,國家陷入深重的危機之中。為了鏟除董卓這個禍國殃民的奸賊,王允策劃了一個名為「連環計」的陰謀。貂蟬作為計劃中的關鍵人物,被安排以美人計挑撥董卓和其義子呂布之間的關系。

她先是以絕世佳人的身份吸引了呂布的愛慕,成為了呂布的妻子,隨后又被獻給董卓為妾,引發了兩人間劇烈的猜忌和沖突。最終,這場復雜的情感糾葛導致了董卓的死亡,王允的計劃得以成功。

然而,盡管貂蟬的故事廣為流傳,卻未在《三國志》和《后漢書》這類正史中找到任何依據。《三國志》中關于呂布和董卓的記述中,并未提到貂蟬或類似人物。

如《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布常與卓妾私通,卓知之…」,這段史料提到了呂布與董卓妾的關系,但并未指明此人是貂蟬。

那麼,貂蟬的形象從何而來呢?史學家和文學研究者普遍認為,貂蟬這一形象可能源于更早的元雜劇以及民間傳說。

在元雜劇《董卓討》中,已有以美人計挑撥董卓與呂布的情節,但當時的女主并不叫貂蟬,而是任紅昌。

羅貫中可能是在這些故事的基礎上,進一步塑造和完善了貂蟬這一角色,使其既符合歷史事件的大背景,又富有戲劇化的沖突和人物性格的深度。

忠君愛國:楊宗保和穆桂英

在《楊家將》的故事中,楊宗保是一個年輕有為的戰士,與其妻子穆桂英一起,共同抵御外敵。特別是天門陣的戰斗中,他們的合作默契,使得這一戰役成為楊家將傳奇中的一個[高·潮]。

然而,這些故事與歷史事實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宋史》確實詳細記載了楊家三代的抗遼英雄,從楊業到楊延昭,再到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這些都是有確鑿記錄的歷史人物。

例如《宋史》中關于楊延昭的記載:「延昭勇力絕人,初從太祖平定南唐,屢建奇功。」 但在宋史的官方記錄中,楊宗保和穆桂英的名字并未出現。

關于兩人的傳說,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的各種戲劇和小說。這些作品往往將歷史與傳說混合,創造出令人振奮的故事來滿足民眾的情感需求和道德期待。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上,虛構出來的人物遠遠不止上面這幾位。不過每個虛構人物都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他們滿足了人們對于英雄主義、正義與浪漫的深層需求,從而深植于民眾的心中并世代相傳。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也應當警惕那些可能因文學加工而歪曲的歷史事實。

參考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