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三位大將軍,不要再被電視劇給忽悠了
2024/04/29

前言

英雄,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每當國家民族處在危難之時,總會涌現出一批熱血沸騰,為天下蒼生挺身而出的豪杰。他們勇往直前的氣概,無私奉獻的精神,常常深深地激勵著后人前行的腳步。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人們也喜聞樂見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但你知道嗎,歷史上那些家喻戶曉的「大英雄」,有一部分其實是虛構的,真實的他們要麼平凡很多,要麼根本就沒有存在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歷史虛像,看看曾經被傳頌千古的三大「虛擬英雄」吧。

一、楊宗保:明代文人想象中的「少年英雄」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少年英雄」楊宗保。在明朝小說《楊家將》中,他被描繪成一個典型的「少年英雄」形象:生來聰慧,又勤于習武,長大后一表人才、氣宇軒昂。為人熱血沸騰,從小跟隨父親出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尤為感人的是,他與穆桂英相愛,然而一生最終以英年早逝結束。這樣一個鮮明個性、傳奇經歷的人物,讀者們都為他的英勇悲慘命運折服。但是,你知道嗎,這個家喻戶曉的楊宗保,在歷史上其實根本不存在!

楊宗保這個人物,只是明代作家根據史實改編、潤色而成的。他可能參考了兩位真實的歷史人物:一是北宋名將楊業的曾孫女楊令公,擅長騎射,頗有將門女子的風范;二是楊家諸將中最出名的楊文廣,才華過人,深得宋太宗賞識。明人將兩位歷史人物的事跡融合昇華,加上豐富的想象,創造出了「英俊多姿、威武無匹」的楊宗保這一虛擬人物。他成為人們心目中完美英雄的樣板和典型。

其實,楊宗保這樣一個虛擬的少年英雄人物,其背后體現的是明代文人對于英雄主義精神的崇尚和向往。楊宗保集少年英雄的特征于一身,不僅充滿傳奇色彩,而且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成為明人心目中一個可供想象、崇敬和傳頌的英雄典型。或許正因為他是一個虛擬的象征性人物,楊宗保才能承載起那麼多人對于英雄主義的無限想象,成為一個激勵人心、流傳千古的精神符號。

在明代的特定歷史語境下,楊宗保這樣一個虛構的少年英雄,其實寄托著明人的多重意義:一方面,他體現了明人通過想象來彌補現實中的英雄缺失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他也激勵著人們不畏艱難,以英雄主義精神為國效力的熱情。可以說,楊宗保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產物,承載著那個時代的情感和理想,髓化成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即使他不存在歷史中,但他已經超越了一個虛構的個體,成為一整個時代文化精神的。這也許正是楊宗保能夠深入人心,流傳千古的原因所在。

二、羅成:隋唐民間傳說中描繪的少年英雄

第二位要說的「銀槍小將」羅成,也是一個明代虛構的人物。在《隋唐演義》中,他被描繪為一個出身名門望族,擅長使用銀槍,相貌俊美,性格熱血的十四歲少年英雄。故事中他與好兄弟秦瓊形影不離,兩人互相切磋武藝,一時間無人能敵。然而好景不長,二十歲那年,羅成被奸人所害,英年早逝。這樣一個傳奇經歷的少年英雄,讀者們無不為他的命運惋惜。但這一切都只是虛構的故事。

羅成的原型,是隋唐時期真實的武將羅士信。羅士信也是一位英勇善戰的猛將,曾率軍立下赫赫戰功。明人根據他的事跡和傳說,塑造出一個更加出眾、更具戲劇沖突的人物形象,使原本的人物故事更富戲劇性。羅成這個少年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但真正的羅士信要平凡的多。

那麼,為何明人要虛擬出這樣一個比歷史原型更加傳奇與激昂的羅成形象呢?其實這體現了明代民間對英雄主義的向往。在明代這個封建禮法森嚴的社會,民間傳說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宣泄的管道。通過虛構一個兼具英俊外表與過人本領的少年英雄,人們可以暫時逃避現實的苦難,實現一種心理上的升華和抒發。

此外,熱血沸騰、武藝超群的羅成,也成為許多明代男子心目中的一個英雄化身。他具有許多明代男性讀者向往的品質:驍勇善戰、義薄云天、與摯友情深意重。透過對羅成的崇拜,這些讀者實際上是在投射他們內心的理想人格。羅成的悲劇命運更凸顯了他們對現實的不滿、對正義的向往。所以,雖然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羅成已經成為許多明人內心中一個真實的精神寄托。他激勵著人們追求正義,對抗逆境,不斷自我完善。

三、薛丁山:將真實武將昇華為傳奇少年英雄

最后一個,是白馬將軍薛丁山。在《薛丁山征西傳》中,薛丁山被描寫成一個英明神武的少年大將。他繼承父親薛仁貴的衣缽,為救被困父親,智勇雙全地率軍征西,大敗敵軍。父子二人一南一北,互相呼應,最終擊潰強敵,得勝還朝。這樣智勇雙全的少年英雄形象,為讀者所欽佩。但是薛丁山作為一個單獨的人物,在歷史上同樣不存在。

薛丁山的原型是薛仁貴之子薛訥。薛訥確實繼承父親衣缽,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名將。但他并沒有像小說中那樣以少年之姿獨當一面,而是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逐步在軍中晉升。可見,真實的薛訥要平實得多,沒有那麼多傳奇色彩。后人根據他和父親的事跡,塑造出一個更富戲劇性的少年英雄人物。

那麼,為何要將一個真實的武將變成虛擬的少年英雄呢?這其中反映的也許是人們對英雄主義的一種心理歸屬。歷史上的英雄無疑崇高而偉大,但總歸距離普通人太遠。而一個少年英雄,不僅擁有傳奇色彩,也更能拉近讀者與英雄之間的距離感。人們會更容易對一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少年英雄產生認同感。

少年英雄的形象暗合了人們一種普遍的心理需求:在體弱多難的現實中,人們渴望有一個強大的精神寄托。于是歷史上的武將被虛擬為少年英雄的形象,以滿足人們的這種英雄崇拜需求。薛丁山作為一個少年就展現非凡才干、成就功業的形象,更能帶給人們一種被英雄主義精神感染、從而激發內潛力量的正能量。可以說,這種歷史虛擬建構了一座心靈的豐碑,供人們寄托對英雄崇拜之情。

結語

楊宗保、羅成、薛丁山這三位大英雄,都是在歷史基礎上經過文人創作、想象、潤色而產生的虛構人物。他們集英雄形象的典型特徵于一身,故事富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深受讀者喜愛。這些虛構的英雄形象,體現了人們對英雄的想象和崇敬之情,也成為激勵后人的精神象征。,我們應該客觀認識歷史,并從真實的歷史人物中汲取智慧。正如楊慎所言,英雄難逃時間的蹉跎,但他們的精神會永遠綿延。讓我們敬畏歷史,感恩先哲,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