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清朝「最窮」狀元郎,殿試時在考卷上只寫「8字」,光緒飆淚:狀元就他了!
2024/08/15

在古代,眾多皇帝為了能夠高效的統治一個國家需要吸納各種人才為自己所用,因此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之下開創了科舉制度。

自從科舉制度創立以來,每一次科舉制度的前三甲都備受關注,特別是科舉中拔得頭籌的狀元,更是被稱為天之驕子。

在古代想要出頭并不容易,特別是出身貧寒的家庭想要做官走仕途,就只有科舉考試這一條路。

作為窮人家的孩子只能寒窗苦讀十幾年的時間,去博取整個國家只有一個的狀元位置。

其中清朝最窮的一個狀元,在殿試的試卷上寫了8個字,皇帝看過之后潸然淚下,毅然決然地封他為狀元郎。

他究竟是誰,有著怎樣的經歷?他在試卷上寫的又是哪8個字感動了當時的皇帝呢?

一、出身清貧

被稱為清朝最窮狀元的就是駱成驤,他出生的家庭非常貧窮。他的家里幾代人都是農戶,在他很年幼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因病去世。一個家中沒有了女人的操持,只有駱成驤的父親支撐起一個家。

他的父親既當爹又當媽,要到地里干農活養活駱成驤,又要對駱成驤的生活進行打理,可想而知在清朝的時候這位父親的壓力有多大。

雖然他的父親一輩子都在種地,但是眼光卻并不短淺。

他知道自己的孩子出生于如此貧困的家庭,沒有背景,更沒有人脈,想要出人頭地只能靠讀書用硬實力,走科舉這條路。

所以在駱成驤還不懂事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每日督促他讀書。

其實他的父親從來沒想到自己的督促能夠讓駱成驤有一天站在殿試的場上一展所長,更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有一天會成為清朝的一位著名狀元。

他父親的初心只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多一條出路。

古代的人讀書之路是非常枯燥且乏味的,小時候的駱成驤讀書頗具天賦,很多書本上的知識他都能夠很快的理解,并能做到舉一反三。

也正是靠著一點點天賦很快他的才能就在當時的十里八鄉聞名。

對于駱成驤來說,一開始想要走科舉之路或許是想讓自己和父親過上好日子,自己能夠當大官,發大財。

但是日復一日,在書本的熏陶之下,他懂得了很多大道理。

他讀書的目的也不再僅僅是改善自己家里的生活條件,他開始想要為天下的人謀福利,想要為當時的社會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才能。他想要一展所長,也只有考試這一條路。

駱成驤的狀元之路非常漫長,他也算不上理想意義上的年少有為。

出生在1865年的駱成驤30歲才第一次進入會試,也是第一次進入會試之后成功進入了殿試,才有機會在皇帝的面前展現自己幾十年的讀書積累下的才能。

二、八個字讓皇帝流淚

駱成驤出生于現如今的四川省,距離考試的京城路途十分遙遠,他想要參加科舉考試,要跋山涉水走幾千里的路才能夠到達京城。

當時的科舉考試,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坐馬車,可以騎馬。但是駱成驤的家庭實在太貧窮了,根本沒有錢財買馬,駱成驤只能靠一雙腳徒步走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這一路上駱成驤可以說風餐露宿。

每天都要走幾十里的路再加上因為沒錢,所以根本吃不飽。

大量的體力勞動,又要時刻地溫習書本上的知識,這讓駱成驤一度難以忍受。可駱成驤就是靠著一腔孤勇和強大的毅力都堅持下來了,駱成驤的心態非常樂觀,就這樣一路跋山涉水走到了京城,參加了殿試。

他希望能夠通過殿試讓皇帝肯定自己的才能,希望能夠在殿試上一鳴驚人實現理想與抱負。駱成驤的初心并不是考取狀元,而是讓皇帝看到自己的才能。

當時在殿試上主要是考驗考生們的治國理政之道,考驗他們是否有獨到的見解,能夠興盛王朝。當時的主考官是徐桐,考試的題目是由眾多專家大臣共同研究出來的。

經過了幾個時辰的殿試,駱成驤交上了一份幾千字的文章。

殿試上光緒皇帝和眾大臣一同閱卷,共同篩選最有才能的人才。光緒皇帝看到了駱成驤這篇洋洋灑灑的幾千字策論文。

他首先就被策論文上的8個字所吸引了,這8個字就是「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剛看到這8個字的時候,光緒皇帝非常的詫異,當時我們都知道,由于鴉片戰爭閉關鎖國,我國的清王朝已經逐漸的走向了末期,光緒皇帝承擔著巨大的治國壓力。

在這道題目上,其他的考生都是在談論天下的治理之道。只有駱成驤是在真真正正的為光緒皇帝排憂解難。

「主憂臣辱」意思就是皇帝如果對于一件事情過于憂心,那麼往往是作為一個臣子最大的屈辱。

「主憂臣辱」意思是如果皇帝受到了巨大的屈辱,那麼作為一個大臣,也只能以死謝罪。

這短短8個字對于當時的光緒皇帝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慰藉,當所有百姓和臣子都想為自己謀出路的時候,只有駱成驤真正地站在了光緒的立場上為他著想。

看著這短短8個字,光緒皇帝潸然淚下,他確信駱成驤就是自己心中最佳的狀元郎人選。

于是對眾大臣說:狀元就是他了。駱成驤因為短短8個字從清貧的求學生一躍成為萬眾矚目的狀元郎。

三、駱成驤有哪些成就?

駱成驤在考取狀元之后有非常多的成就,為當時晚清的政府可以說奉獻了一生。

其中他最為矚目的成就是領導創辦了京師大學堂,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大學的前身。

作為京師大學堂的創始人之一,他對這所學堂的發展殫精竭慮。在獲得狀元身份的第三年,當時的光緒皇帝就下旨他參與京師大學堂的創辦。

作為狀元的身份,他的學識淵博在創辦學堂上光緒對他十分放心。

駱成驤在創辦大學之余也參加了大學的管理,雖然生在清朝,但是駱成驤他有著非常創新和獨到的眼光。

他認為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創新,書本上的知識固然有效但是想要將書本上的知識真正的發揚光大,還是要靠一代一代學生的創新。

這樣的教育理念在于當時可以說非常的新穎,很多人都無法接受駱成驤的教育理念,但駱成驤依舊堅持自己的風格,并在教育中盡其所能的付諸實踐。

京師大學堂之所以能夠積累深厚的教育文化這與駱成驤的教育理念分不開。

最后在時間的驗證下也證明了駱成驤他的教育理念是非常正確的。

駱成驤不僅在教育理念上有獨到的見解,在一些重大的政治決議上,他也能夠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當時袁世凱稱帝,并且組織了一系列的復辟活動。駱成驤認為我們的國家需要革新,需要改變。

所以他,這獨到的見解以及對于國家政治的精準把握都反映出來駱成驤他究竟有多優秀。

除此之外,駱成驤擁著非常深刻的愛國情懷。

當時清朝已經分崩離析,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間,當時的朝廷管理也非常混亂,駱成驤當即決定出國學習先進的理論和知識。

回國之后,他開始主張當時的國人學習武術,因為他認為只有國家的每一個群眾真正的強大起來才能夠防止外敵的入侵,這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明智的一個理念。

駱成驤雖然身為一個狀元郎,但是一生過得非常清貧簡樸。

在被皇帝欽點為狀元之后,有人建議他修一座狀元府,如此方可流芳百世,展現出一個狀元尊貴的地位。

可是這個建議卻被駱成驤婉言拒絕了,他依舊過著清貧的生活為整個國家的興衰存亡殫精竭慮。

他的這種行為讓當時的百姓和一些同僚非常的敬佩,把他當作榜樣向他學習。

結語

毫無疑問,這位清代最貧窮的狀元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所欽佩的。他出身貧寒卻從不抱怨自己的出身,他成為了高高在上的狀元郎,卻從來沒有想過貪墨一分一毫,依舊過著簡樸清貧的生活。

身在高位卻依舊為民所憂,為國家謀出路,這樣的深明大義和愛國情懷依舊是我們現在每一個年輕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