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他當晚清地方官40年從沒出差錯,書法精美,一名外孫更是家喻戶曉
2024/05/30

我們知道,清末咸、同、光三朝可謂是亂世,清政府腐敗無能,各地盜賊蜂起,兵匪不分。特別是當年是太平天國起義鬧得最兇的時期,作為一名地方官,不僅要管理好這片土地,洽輿民情為本,更要保一方平安,所謂地方團練,具有抗擊外敵入侵的守土之職,因此,地方官不僅是政府首腦,也是軍事長官。因此,這一時期一名地方官能當上幾十年,可以說是十分罕見的,今天,介紹一位晚清時期老家出的一名地方官,他在晚晴知縣任上,不僅政績斐然,還屢立軍功,一當就是四十年,史稱「循吏」。此人名叫萬青選。

不久前,特意來到萬青選的故里,江西南昌縣向塘鎮合熂村萬家祠堂,了解其為官的事跡。萬氏宗祠坐落在南團村中央的位置,門前左側正在計劃搭建仿古戲台,正面村塘緊挨祠堂廣場。前庭寬闊,搭好后將會重現向塘地區典故中七月有燈,八月有戲的盛世景象,著實讓人期待。這里青磚伴瓦漆,威獅護宗祠,聆聽村里的老人介紹他家庭的情況。

根據萬青選后代保存的《南昌向塘合熂萬氏余樂堂世系支圖》記載,萬青選(1819—1898),譜名啟甸,字泉甫,號少畇、少云、少筠、隨庵。祖籍南昌,生于袁浦,成長于宛平,是江西南昌向塘鎮萬姓第26世孫。他的祖輩做官為宦,祖父萬廷蘭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進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父親萬承紫曾擔任同知等職,萬青選出生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歷經清朝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和光緒五代皇帝,先后在寶應、清河、安東、鹽城、江南、徐州等處做地方官,仕宦時間長達四十余年。直到清光緒二十四年二月十二日(1898年3月4日),享年80歲。這在當時而言,可謂是高壽了。

史料記載,萬青選為官期間官聲極佳,首先是保一方平安。當年,太平天國雖然剿滅,但余部捻軍依然存在,他有縣官任上的時候,由先前的農民起義演變為亂匪的「李成東竄馬步悍賊來犯」,多次襲擾地方,造成百姓流離、市井蕭條,他組織兵力在設防抵抗,「上圩開大炮,斃賊無算,清江獲全辛,未再至一」。也就是說全部打退了犯匪,再也沒有一個來侵擾,使社會治安狀況大大好轉,保衛地方的安寧,因此是立有軍功的。

其次是治理河道減少洪水災害。提出「自鄭州河決全黃下注洪澤湖,淮陽各工久潰,其禍延及里下河,奏請開侍家塢各河就近入海,拓展張福口引河,開新窯河入吳城七堡,復浚楊莊以下舊黃河讓洪澤湖水暢流入海,淮揚各工即可保全。」上級采納之后,果然很有成效。後來,他在運河兩岸修筑土圩,既讓流離失所的百姓有了安居樂業的處所,又讓淮水之戾患得到了降服,同時又可以抵御捻軍的進攻,可謂一舉三得。

再就是讓一方民眾脫貧致富。他在任上,引來江南師工,倡導棉桑富裕方圓人民,把江南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理念傳授給當地百姓。他「勸導棉桑,刊為圖說,傳示通邑」,「設局募工教以蠶績之法,而除其累賦,民懷其德久而久之」。很快他管轄的地區「戶戶聞織機聲」,黎民百姓得到了實惠,推動了清河縣的經濟發展,他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同時,萬青選憐憫四方涌淮逃荒災民,設廠賑粥救活十余萬饑民;諳熟河道疏浚方法,一世鞠躬于運河治理上,護佑民眾免受洪澇災害;訓導禮教,監制禮器,宣彰捐田助學紳士,健全轄區地方學宮。正是由于他為官廉潔公正,體恤百姓,民眾牒請朝廷批準祭祀,淮安府在越河街的堤壩旁建祠祭祀,當地百姓恭稱之「萬公祠」,可見當地百姓對他的感激和愛戴。地方志對萬青選的治理效果給予了很高評價,稱之為「可以旦夕之治也」,社會安定,鄉野民風也大為改觀。可以說是當時官場最好的地方官。

萬青選官當得好的同時,家庭教育也非常出色,他自己少小良好的家教,加上刻苦的鍛煉和學習,使萬青選師承家傳,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現在還有許多篆書和行書的書法作品存留于世。因為他的書法作品出類拔萃,所以,他的名字還上了《中國書法家名人辭典》。萬青選的書房不僅藏書豐富,還留下大量的碑帖和他自己的書法作品。

為了樹立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子女都能成才,萬青選自己富收藏,精篆刻,工鐵筆,雖當官而不廢其習。其書法上溯秦漢,下及清賢,遍師眾長,形成了典雅、恬穆、渾厚的藝術風格。他的書法,真草隸篆,四體皆工,法度儼然。時人評價,其書法有的筆勢縱橫灑脫,氣勢宏大,神氣飛揚,達到心手相忘之境界,有的筆畫粗細一致,均勻圓潤,線條猶如玉箸一般,有的筆鋒或藏或露,忽起忽倒,的確是書法中的精品。正是在他的倡導下,萬青選的后輩中成名成家的也很多。

其中,最突出的是,萬青選57歲的那一年,1872年冬至這天,他的夫人誕下一女嬰,按時令節氣,取名萬冬兒。因在家的孩子中排行12,被習慣稱為十二姑,萬冬兒幼小聰明伶俐,老年得女,深得他的喜愛,他每次出門走親訪友,或坐著官轎外出會客,后面跟著一頂小花轎,坐著的就是萬冬兒。可見他對這個女兒的喜歡。萬冬兒雖然小小年紀,跟著父親處處會友談話時,從不打鬧,在一旁安靜的傾聽,耳濡目染,悟性很高,又善解人意,學了些處理問題的本領。

萬冬兒聰明、美麗,性格開朗而又剛烈,那時是以「三寸金蓮」為美的年代,冬兒竟然不肯纏足,漸漸長大的萬冬兒鬧著老爸,進了萬公館讀書識字,她還繼承家學,好詩畫。由于父親寵愛,別人也拿她沒辦法。小小年紀,就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漸漸長大了,慢慢顯示出她的才干來。在萬老太爺的鼓勵下,冬兒從母親張氏手里接過了萬公館的總管之職。因她干練且不偏不倚、說一不二,在幾年時間里,就把擁有老老少少幾十人的萬公館管理得井井有條。

萬冬兒20歲,由父親作主,嫁給了山陽縣(今江蘇淮安淮安區)周起魁的次子貽能為妻。貽能性格隨和,忠厚篤誠;萬冬兒精明能干,在周府中姑嫂有了摩擦矛盾,都會說請十二姑來評評理。萬冬兒都處理的干凈利落,讓人心服口服。嫁給一年后。1898年3月5日,頭胎就生了個男孩,并取名周恩來,他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是,在周恩來的記憶中,生母萬冬兒很漂亮,為人善良,性格爽朗。

周恩來童年時期,就寄住外公家,并入萬府家塾讀書,萬家藏書頗豐,豐富的碑帖藏畫、長輩在藝術上深厚的造詣和熱心的指導,為周恩來習字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他學書法從顏體入門,繼而習魏碑,後來形成以顏體為主、兼有魏碑風格的書體,筆力雄渾剛勁、大氣磅礴,周恩來幼年在這樣充滿書卷和藝術氣氛的環境中生活,受到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熏陶,這是他知識淵博、多才多藝的原因之一,也是造就一代偉人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后人拿周恩來的書法與其外公的進行比較,其都是以行書、行草居多,偶爾有楷書、草書。他的楷書字形多呈縱長方形,與他的行書一致,結構嚴謹,筆力遒勁,靜中有動,動中寓靜,有清新爽朗的藝術效果,草書則勢若行云流水,或伸或縮,用筆濃淡枯濕相間,變化自然。五十年代以后,他的書法用筆更加老辣、蒼勁,入木三分,章法錯落有致,不拘一格,正如古人所說的「人書俱老」「出神入化」。與其外公萬青選書風相似。

令人惋惜的是,周恩來的母親萬十二姑是位大家閨秀,生性爭強好勝,出嫁前在萬府就是「當家姑娘」一嫁到周家后,因婆婆年邁體弱,漸漸地就由她主持家務.成了周府的「當家媳婦」。可惜的是,在她30歲的那一年,萬冬兒因操勞過度得了一場大病,不治身亡。

但萬青選的外孫周恩來的成就很大,在向塘合熂村萬姓村民,為了紀念這位母親,特地在萬姓宗祠內專門設置了一個周總理母親紀念室,通過對總理母親生平事跡的介紹,來緬懷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