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十五部武俠小說,我最喜歡的是《射雕英雄傳》。這部作品百看不厭,每一次閱讀,都有不同的感覺,這種感覺甚是奇妙,就像是一個知己良朋和我訴說著江湖趣事。
那麼我為何會喜歡《射雕英雄傳》呢?首先這部作品讓人讀得爽,那種爽好似是在炎炎夏季大口大口地喝冰水,沁人心脾,說不出的舒服。它相較于其它作品,確實是爽快十足。《連城訣》中的主角狄云,遭人冤枉,穿琶琶骨;《神雕俠侶》里的楊過,亦是受人白眼,歷經諸多磨難,才與小龍女結為夫妻,甚至還有十六年之約。但是「射雕」卻不同,郭靖雖是練功不輟,卻未曾有過這樣的遭遇。
可是讀《連城訣》《神雕俠侶》的前期,還是讓人壓抑的。當然并不是說武俠作品不該如此,而是他們的不公,牽動著讀者的心,使之不愿意看第二遍。郭靖則不同,仿佛所有的苦難,父母已代他受過。至少他沒有經歷過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縱使這樣,他也勤練武功,不敢有絲絲的懈怠。足見他是孝順母親,尊師重道的好男兒。
相信看到這里,讀者已經被郭靖的人品所折服。他小小年紀,便敢只身來到崖頂,赴江南七怪之約。在此過程中,錯進錯出,年幼的郭靖誤殺了陳玄風。而江南七怪何等守信,為了一個賭約,竟然不遠千里,尋找失蹤已久的李萍和郭靖。這部小說的主角,當然是郭靖無疑,但是看到江南七怪的俠義行徑,還是不由得豎起大拇指。
笑彌陀張阿生慘死蒙古大漠,還未傳授郭靖武功,就已撒手西去。若不是為了十八年后的醉仙樓之約,他豈能命喪茫茫沙海。張阿生臨終之前,郭靖的七師父韓小瑩心如刀剜,對于郭靖而言,他失去的可能只是一個師父,但是韓小瑩卻永失摯愛。為了張阿生,韓小瑩終生未嫁,她最后在桃花島自盡了此殘生,隨結義兄弟幾人去了。
江南七怪行走江湖,絕然不是要殺要剮,悉聽尊便,而是以俠義為先,千金一諾。有人說他們的武功太弱,不配做郭靖的師父,其實江南七怪碰到的角色,都是硬茬子;不是丘處機,便是東邪黃藥師、歐陽鋒。除了五絕和全真教的高手之外,又有誰是他們的對手呢?
《射雕英雄傳》這部作品對于人物的描寫,不止有江南七怪,還有洪七公、周伯通、黃蓉等人。周伯通這個人物的刻畫太過成功,僅見了一次,便此生難忘。不得不說,金老的筆力太過渾厚,讓人欲罷不能,當年通宵達旦地讀完,正是因為這個角色,同時還有主角郭靖的奇遇。當這兩個人相遇后,才是最為有趣的地方。周伯通不愧是老頑童,他年長郭靖多歲,卻要和這個江湖后生結拜為兄弟。
而困在桃花島十五年,東邪無數次逼迫他,甚至是將他打傷,他都沒有懷恨在心。這樣的心境,絕非是尋常之人能夠擁有的。這部武俠作品,對于人物的刻畫數不勝數,幾乎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各具鮮明的特點。最為有趣的是本部作品名為《射雕英雄傳》,但射雕二字,似乎偏離軌道,英雄兩個字,亦是如此。很多讀者初讀之時,并不能知曉此中含義,認為應該叫「郭靖奇遇傳」或者是「郭黃戀」。
不過小說的名字是沒有問題的,它之所以叫《射雕英雄傳》,那是因為郭靖和成吉思汗,到底誰是英雄?是後來居上,助宋御蒙的郭靖是英雄,還是戎馬一生的成吉思汗是大英雄?看似書名與內容不符,其實真正的意思便在于此。只是華山五絕的武功太高,郭靖的成長太過吸引人,黃蓉的智慧讓人佩服不已,這才把成吉思汗和郭靖兩個人的「恩怨」給蓋了過去。
整部小說的核心思想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縱使丟掉性命,亦是不懼。楊康的匕首何等鋒利,當插進郭靖的身體后,若不是九陰真經有療傷心法,恐怕郭靖就要命畢牛家村。為了《武穆遺書》,郭靖寧可豁出性命,也要保護兵法不落入歹人之手。他遇到歐陽鋒這樣的高手,卻沒有退縮,而是越戰越勇。當抓住歐陽鋒后,他沒有結果掉歐陽鋒的性命,為五位師父報仇,說明郭靖是守信之人。
喜歡《射雕英雄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它是「射雕三部曲」之首,沒有這部作品,后面的小說會存在嗎?盡管對于這部作品,金庸先生運用了西洋的戲劇和劇理論,不過它確實是經典耐看。眾所周知,金庸小說有三個版本,連載版的一些內容,後來在修訂版中已經刪去,喜歡小說原貌的朋友,倒是可以對比著看,這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劍倚碧鴛,加上《越女劍》共計十五部小說,讓我最為喜歡的,莫過于這部《射雕英雄傳》。至于其它作品,亦是同樣經典,但是就個人口味而言,《射雕英雄傳》沒有太多的虐心情節,至少主角的成長軌跡是這樣的。那些磕磕碰碰,就算是調味劑,畢竟缺少這些味道,就不再是武俠小說。
話說這十五部作品,你最愛看哪一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