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北宋古墓被考古時,驚見墓門後鉆出一個女子的腦袋,大喊:快叫考古隊來
2024/05/05

還記得電影《尋龍訣》開場的古墓地宮背景嗎?還記得墓室內精致的仿木結構磚雕嗎?

馬村,一個位于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稷峰鎮的偏僻村莊,多年來與其他村落一樣,過著籍籍無名的生活。馬村的村民們從來不曾想到,這座小村莊下會埋著什麼秘密。說起來,馬村雖小,卻是當地十里八鄉公認的風水寶地,同時馬村還有一片從不積雪的神秘土丘。

1973年,就在這片村后棗林旁邊的緩坡台地上,也就是從不積雪的神秘土丘下,村民鋤地時偶然發現了古墓的痕跡。高低參差布列著的14個古墓距離現在已經八百多年了,年代在宋金時期,其中金代的可能性更大。

墓中出土的文物不多,但墓室精致無比的仿木結構磚雕卻讓人過目難忘。不經意間,黃土下的一個繁復華麗的世界,帶著藝術的生命力撲面而來。

一時間,史學家、考古家、戲曲家、民俗家……全部聚集在這里,研究、考察。它的發現,轟動了考古學界,馬村磚雕墓,成為了地下寶庫。

墓道的地面入口

馬村磚雕墓非常的陰冷潮濕,進入墓道需要踩著數十級台階往下走,下完了長長的台階就是長長的甬道,照明吸頂燈,將整個通道照得慘白一片。

墓室入口,非常低矮,需要彎腰進入,兩旁雕刻有仆役的形象

馬村磚雕墓當初發掘時,墓室都無墓志銘,當編號M7墓打開時,一塊小小的嵌在墻上的「《段楫預修墓記》磚刻,出現了明確的年款,釋放出了墓主的信息:

夫天生萬物,至靈者人也。貴賤賢愚而各異,生死輪回止一。予自悟年暮,永夜不無,預修此穴,以備收柩之所。楫生巨宋政和八年戊戌歲,至大金大定二十一年辛丑六十四載矣。修墓于母親墳之下位,母李氏,自丙午年守娡,至辛巳歲化矣。楫生祖裕一子、一女舜娘,長二孫澤、譯二人,二女孫。故修此穴以為后代子孫祭祀之所,大定二十一年四月日。段楫字濟之,改顥字;曾祖十耶,諱用成,五子。大耶諱先;二耶諱密;三耶諱世長,父六郎;四耶諱萬;五耶諱智方。

以此判斷出整個墓群斷代為北宋晚期至金大定21年(1181年),其中最早的墓主為段楫的曾祖父。其家族陸陸續續用了幾十年,安葬著4代段氏。

牡丹盛開,富貴榮華,高密度層次感。

豪華大墓的背后,是財力的強力支撐。根據墓志記載,段氏家族是北宋時期有名的藥膳世家,其養生湯曾經得到過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喜愛,于是段家不斷壯大,懸壺濟世,富甲一方。據專家推測,蒙古軍隊征服中原后,由于段氏家族不愿為生病的蒙古士兵醫治,當地的段氏家族成員被蒙古軍隊屠戮一空,段家于是也就消失在歷史之中。

須彌座束腰位置雕刻有力士扛鼎

墓里殘留著那個著名的段家中醫方子,這是段氏后人保留的刻銘磚內容之一——「貫通食補湯方」,殘留字樣有「鹿茸三錢米鍋巴人參三」,據說很多專家研究過,無解。

還有就是《段祖善銘》中的「孝養家、食養生、戲養神」的「三善」文化。儒家講究「齊家治國平天下」,沒有官職的醫生世家,自然是家庭、健康和精神文化享受了,樸素淡雅,隱于世外,知識分子的理想古今一致。而把生前的榮華富貴復制到地下,生死一致,或許在段家看來也是一種不走樣傳承的保證吧,正因為此,我們才有幸看到古人的生活狀態,這是段家對歷史的貢獻。

雕花欄桿后,立一婦人,若有所思柱礎尚殘留一抹紅色

「事死如生」、「向往升仙」,是中國古代墓葬中的主題,但是以稷山馬村宋金磚雕墓為代表的宋金元時期墓葬便是「向往升仙」因素最不顯著的一批,在這些墓葬的磚雕、彩繪與壁畫中,我們能看到更多的是婦人啟門、開芳宴、備廚情形、演戲場景與斗栱裝飾等更為世俗化的場景,純屬「事死如生」的一面,除了男女主人的吃喝場景、便是男女主人的看戲場景,相當世俗化。

墓主人夫妻二人端坐,觀看雜劇表演的場景

整個墓其實是一個磚雕的住宅,四周墻面模仿墓主人生前居住的四合院,穹窿頂,前庭后院的布局,左右配有廂房,整體雕花精美繁復至極。細節完美無以復加,恰好印證了那一句「事死如事生」,這就是活生生的金代民居啊。

飛檐嵯峨、額枋、斗拱、琴面昂一一具備

清淡的燈光下,讓飛檐、椽子、額枋、斗拱、琴面昂等由高到低,有了高密度的層次感,如飛瀑一樣,流淌下來。四周不留白,窗欄隔扇、伶人侍女、飛禽走獸、花草紋飾等等應有盡有,正中還有姿態安詳的墓主人夫婦。這些磚雕或模制,或雕刻,一絲不茍,讓沉悶的青磚幻化成了音符,在寂靜處奏響。

重檐門樓、可以清楚的看到瓦當、滴水、山花、雀替等建筑構件

孝養家:墓群里的二十四孝圖當是最典型的。一號墓里有兩幅,二號里有四幅,據說四號里還出土了一套完整的二十四孝泥塑,當然參觀者看不到了。其實孝悌故事過去被廣泛用于各地的建筑當中,大同民居也有不少,但像馬村這樣極致完整的不太多,強化了家文化中孝順是最大的。

孝悌圖

食養生:二號墓中的「開芳宴」是代表,不僅夫婦二人雍容富態、對坐而食的形象、場景刻畫生動,桌上的瓜果點心及桌下酒壇也被后人猜測為養生食譜,素食加藥酒?有段祖醫銘中的各種方劑做補充,猜測應該靠譜,段家一定有一套獨特的膳食養生方法,可惜失傳了。

墓主人夫婦的「開芳宴」。這種形制在很多宋金墓里都有。

戲養神:這個最讓人看得入迷,磚雕的戲曲場面出面很多,花臉和插科打諢制造笑料的副凈居中,末泥居兩旁,說明宋金元雜劇中,滑稽小丑之類的角色是主角,幾位樂工在用吹、打、拍器樂賣力的伴奏,形成了一個演戲班底。

雜劇是樂舞、滑稽、雜技的綜合體,是那個時代流行的文娛項目。酷愛看戲是各個階層共同的愛好,山西的大院里,鄉間僻野中,多少戲台煙雨中,從古到今重要的文化傳承平台,所以建筑雕刻中戲文故事也是重頭內容,當然也是反映時代面貌的活素材。

藝人頭戴宋代的長腳幞頭,角色主次分明,表情豐富。

馬村墓里的雜劇場景自然反映了宋金時的部分社會現實和雜劇的藝術成就,很有歷史價值。段家將看戲和養神連在一起,境界又是高了一層,精神享受被提到重要位置。

這是宋金磚雕墓中的磚雕有關戲劇的人物。無數個竇娥、崔鶯鶯等家喻戶曉的人物活躍在當時的舞台上。這組戲曲磚雕人物中,左二那個朱紅涂唇的小丑最為生動,他號稱天下第一丑,據說是現存最早的丑角形象。

金代雜劇演出

馬村磚雕墓群將建筑、藝術、生活、戲劇、審美、信仰、等等集一大成,瞬間釋放,視覺上的沖擊,有著穿透力的呼吸感。事死如事生,古人追求的就是想在另外一個地方,還原曾經歷過的本真世界。

詳細視訊:據說當年考古進入古墓的時候,突然古墓里看到竟然有一個女子開門探頭出來,嚇了考古工作者一跳這是怎麼回事呢?

朱門輕啟,是在盼君歸麼?

接下來,重點說說這個著名的婦人推門的場景。據說當時考古發掘進入昏暗的墓室時,電筒光射到這尚未褪色的朱門之上,突然出現一個婦人的身影,若隱若現,都被嚇了一跳。

即使你提前有了心理準備,置身在這個環境中時,一定會感到頭皮隱隱發麻,覺得她隨時會從門中走出來。

其實,「婦人啟門」是我國古代墓葬藝術中的一個常見圖像,因啟門之人多為女子,故得名為「婦人啟門」。其淵源可追溯至東漢,歷經唐、五代,到宋遼金時期更為流行。

唐至宋元時期出現于各種載體上的「婦人啟門」圖

「婦人啟門」圖像因其延續時間長、載體形式復雜、寓意眾說紛紜,自然引起了許多學者的濃厚興趣,研究者對此莫衷一是。

山西汾陽東龍觀北壁婦人啟門圖

綜合專家學者們對「婦人啟門」圖像的觀點,大致梳理,可分以下六種類型,即:

延伸墓室空間的意義連接生界、死界的中間樞紐沒有具體實指,只是一種裝飾民間迷信、信仰在墓葬中的反映婦人對「性」的召喚和想象是儒教對婦女「不逾中門」儒家倫理形象的塑造

總之,這個婦人的形象沒有定論,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因為邊上繪制了兵士圖,還有人認為這個婦人是在望君歸,是等待丈夫回來的思婦形象。

軍士們征戰歸來

馬村金墓是一座華麗的地下宮

它完美地呈現了

宋金時期的建筑藝術和文化特征

真實的反映了特定年代的的市井生活

雖然古墓不言

但它們卻以自己的方式

靜靜講述那些不為人知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