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遼代古墓發掘現場,驚現一桌1000年前的酒菜,了解墓主身份後專家歎:能夠理解!
2024/09/01

自古以來,上到帝王將相,下到有些家底的黎民百姓,事死如事生,在死后都會有陪葬品。

地位越高家底越好,陪葬品越是豪華。

這些陪葬品中,從金銀珠寶到秘籍古物等無所不有,這也引得盜墓者頻頻光顧。

01

陪葬品是一桌酒席,難道是吃貨?

但你能想象在陪葬品中有一桌酒席嗎?而且還是遼代的!

若非親歷,誰相信眼前會出現千年前的遼代菜肴?

沒有無數亮瞎眼的金銀珠寶,有的是一桌定格在千年前的飯局。

這就是來自一位遼代的土豪——張文藻

1993年,在河北張家口市的宣化區,考古專家們發現了十座遼代的古墓。

這些古墓是張氏家族的群葬地,距今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保存完好。

02

古人豐富的生活,令人羨慕!

當考古專家們打開這其中的張文藻墓時,卻被墓中的景象驚呆了。

整個墓室采用了仿木制建筑結構,盡力用磚石給主人張文藻和他的妻子搭建了一所微縮的、近似于生前的舒適居住環境。

▲墓室結構圖

墓道長6.8米,有11級階梯,墓室前后全長5.68米。

從斜坡走下階梯后,迎面就是一座3.68米高的仿木質結構的門樓,呈拱門形狀,拱券上描繪有流云和纏枝蓮花圖案。

外側為門額,上裝飾有兩枚獸面門簪。門柱上有畫有各類摘枝花卉五組。

這座門樓中間的木門還上了鎖,猶如真實的房屋模樣。一開門,人們便能一眼看見兩旁歡迎的門吏。

這是典型的契丹人髮型,「髡(音昆kun)髮」。也就是在額頭上留一小撮頭髮,其余的全部剃掉↓

往前幾步進入了前室。這里只有近3個平米大,2.4米高。

頂部正中描繪有蓮花藻井,中間鑲嵌一枚銅鏡。

四角有畫寶相花的斗拱↓

從前室繼續向前又是一道木門,通過短短的甬道可以進入后室。這里稍大,有近8平方公尺(約2.4坪)。

壁畫光鮮亮麗、惟妙惟肖,各種人物、生活場景都刻畫其上,仿佛在向后世人展示墓主人幸福的世俗生活。

▲張文藻墓門上的鬼神圖

前室東面墻壁有「童嬉圖」,描繪了一個女子和七個不同打扮的孩童,其中最右側的孩童正在拿桃,左側的幾個孩童則在茶箱或者食盒后面躲藏窺探。

畫中表現了選茶,碾茶,煮湯,點茶的全套道具和搭配的果品,可見當時茶藝在從宋國傳入之后,在遼國社會生活中占據的重要地位。

前室西面墻壁有「散樂圖」,畫中有頭戴幞頭身穿袍服的七人,其中五人吹奏,兩人舞蹈,儼然私人樂隊為飲宴助興的場面。

甬道上還有「三老對弈圖」,畫中三位老人分別為儒釋道打扮,體現了三教合一的境界↓

后室頂部的星空原為淡藍色,紅點為點點星辰,再以紅線相連,成為28星宿。共211顆星,都有據可查,相當細致。

后室西面墻壁描繪了兩名侍女,一人正在鎖門,一人正在點燈,動作生動,猶如平日生活一般。

其他墻壁也有許多較獨立的壁畫,畫風均流暢統一;各處的梵漢經文也筆觸細膩,很有風范。

在陪葬品方面,前室空曠,主要集中在后室。

后室北面門樓之前放置著磚石棺床,上面即是張文藻和妻子賈氏的小型木棺,里面是火化后的尸骨和衣服殘留物,周圍是隨葬品,絕大部分保存完好。

03

時隔千年的飯局仿若昨天

最令人驚嘆的是棺木前放著一張大木桌,上面的食物雖然時過千年,表皮依然完好無損,猶如鮮貨,不禁讓人垂涎。

木桌上擺放著殘剩的酒菜,就仿佛墓主人剛剛用完宴席離去一般。

各種瓷盤、瓷碗、油燈、水壺等飲食器皿擺放在桌子上,盤子里還放著各種水果、糕點等貢品。

據統計,墓中共出土了20多件食具,盛放著各種梨、葡萄、板栗等水果和干果。

還有調制好的菜肴若干,以及一個裝滿葡萄酒的雞腿瓶,并仍散發出濃郁的酒香。

▲盛裝葡萄酒的雞腿瓶

除了葡萄酒,墓中甚至還有一串完整的葡萄。

▲張文藻墓出土的葡萄

以往的考古發現中,僅有葡萄籽被發現,而古代葡萄實例僅此一例。

歷經千年時光的這些飯菜當然早已經被腐蝕風干,但仍然能看出是什麼菜式。

水果中的梨、桃等只剩下了籽核,板栗變成了空殼,但顆顆油光發亮。

歷史仿佛在這一刻凝固,將千年前的飯局展示給后人看。

專家們解釋,在考古挖掘中,墓中擺放飯菜是一種祭祀方式,是在向墓主人進貢酒食,這座墓極力展示墓主人的生活狀態。

▲出土遺物分布圖

04

完整的生活用品,價值連城

除此之外,墓中還擺放著其他的生活傢俱,包括一張放餐具的桌子,幾把椅子、銅鏡、臉盆等。

其中椅子與明清傢俱的審美趣味截然不同,保存基本完好,唯一邊椅腳已朽。

根據墓志銘,張文藻死于遼道宗咸雍十年,因此這些傢俱對考察中國傢俱制作、式樣、工藝等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這一桌可以說是價值連城了!畢竟它不僅有一套完整的遼代瓷器,外帶更加珍貴的遼人飯菜實物!

這些零碎的杯碟瓶罐糕點菜肴都是千年前歷史的見證,在留下千年文物的同時,這桌時隔千年的飯局仿如昨天,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通過這座墓葬,我們幾乎窺見了近千年前人們生活的方式,仿佛可以和他們坐在了一起,談天說地,舉杯暢飲。